膀胱白斑病
2014年9月20日尿頻尿急,在當地衛生院打了一個星期左氧,好了。一個月后又復發了,在醫院住了十五天也打的左氧和頭孢,檢查出來是膀胱白斑,現在我一直在喝熱淋清顆粒。喝的快二個月了,白天上側所好些。晚上還是會尿頻。大概一晚上要上七八次,每次都一點。請問醫生這病能治好嗎?要怎么治?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膀胱白斑病為少見的膀胱內病變,好發年齡40歲左右,女性多見。該病表現為膀胱黏膜出現白色斑塊,一般位于膀胱三角及頸部,偶爾可侵及整個膀胱黏膜。主要癥狀為尿頻、尿急、尿痛,不易與慢性膀胱炎鑒別。
2016-01-10 18:4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白癜風就是白斑,但是白斑不一定就是白癜風,白癜風初期時白斑的脫色程度輕,而且與周圍正常皮膚的分界模糊不清,這種情況如發生在皮膚較白的人身上,常難及時做處診斷,細觀察一下白斑表面是否光滑無皮屑,白斑呈淡白色或乳白色,如果邊界模糊不清或朝正常皮膚擴散的話,有可能是白癜風。
2016-01-10 16:1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合并有慢性炎癥。建議做一下膀胱灌注治療。
2016-01-10 15:3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一)發病原因 該病病因尚不明確。慢性膀胱炎、膀胱結石、長期留置導尿管、血吸蟲病膀胱病人易發生膀胱白斑,可能為長期慢性炎癥刺激導致鱗狀上皮化生所致。 (二)發病機制 膀胱黏膜出現單個或者多發性散在白斑,大小不一,從直徑0.2cm直至侵及整個膀胱壁,新病變軟薄,呈藍灰或者灰白色;舊病變較厚,呈乳白色。斑塊外形不規則,邊緣稍隆起,表面無血色。增生上皮的表面,常覆蓋著厚層的角蛋白。移形細胞轉變為鱗狀細胞,減少了細胞間的滑動功能,因而妨礙膀胱的正常膨脹和收縮。黏膜下層有大量炎癥細胞浸潤,血管擴張充血,肌肉增生。病灶周圍水腫、充血。(一)治療 1、首先去除慢性致病因素,如膀胱結石應予碎石或手術取石治療。 2、經尿道膀胱鏡電灼或YAG激光照射有一定療效,但常不能根治,須密切隨訪。 3、放射治療可作為切除后的輔助治療,單獨使用療效欠佳。 4、使用膀胱鏡對病灶處直接注射醋酸潑尼松或者醋酸異氟潑尼龍(氟氫潑尼松)有一定療效,注射間隔為1周~1個月,可注射數次。 5、冷凍療法也可試用。 6、必要時可施行病灶部位膀胱黏膜剝脫術。疑有惡變者可考慮行膀胱部分切除手術。 7、膀胱灌注法:李元仲等(1988~1990)使用凍干卡介苗120mg加生理鹽水60ml,膀胱灌注1次/周,共6次;以后半月1次共6次。為2療程療法共治療5例,治愈4例,隨訪半年至1年未見復發。治療機制推測與激活體內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機制,增強機體免疫力,以及使局部產生嚴重炎癥的毒性效應引起病變的表淺組織細胞缺血、壞死、脫落,而后移行上皮修復有關。該治療的副作用為患者在灌藥后可出現尿頻、尿急、排尿灼痛、費力以及低熱不適等癥狀,但均可在24h以內緩解。凍干卡介苗(卡介苗)灌注操作簡單,但遠期效果尚有待觀察。 (二)預后 該病易復發,術后應每隔3個月復查膀胱鏡1次,膀胱鏡檢查若發現創面已覆蓋黏膜,光滑,并有少量血管出現。取活檢證實黏膜表層為移行上皮細胞,可認為痊愈。(以上僅供參考,建議正規醫院專家就診)
2016-01-10 13:3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你好,膀胱白斑病與支原體感染關系不大,做好對癥治療,可以嘗試冷凍、膀胱鏡、放射等方式治療
2016-01-10 09:2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UTl)是指病原體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長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組織而引起損傷9按病原體侵襲部位的不同,分為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又稱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合稱下尿路感染。可根據有無臨床癥狀,分為癥狀性泌尿道感染和無癥狀性菌尿。據國內外文獻報道,一般成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的患病率為3%~4.5%,而65歲以上時則增至15%~20%。男性50歲以前很少發生泌尿系感染,而65~70歲時有3%~4%患病,70歲以后其患病率也可達20%以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