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營養不良致外陰上部瘙癢如何治療及成因
外陰營養不良外陰上部搔癢,請求治療方案及發病原因。本次發病及持續的時間:經常性的目前一般情況:外陰上部搔癢,白天有點。晚上特別難受病史:有5~6年以往的診斷和治療經過及效果:一開始檢查醫生說是外陰皮膚增厚,用藥醫院自制的魚肝油及針劑(不知道是什么針劑),有所好轉,時間長了就沒用了。后來大夫說是雌激素缺乏,開了“倍美力軟膏”,沒賣著。現在別一個大夫說是外陰營養不良,給藥醋酸氟輕松乳膏,用藥就不癢了,不用就癢,而且我看說明那藥有抗藥性,不知道能不能長期用。請及時解答。謝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卞華偉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臨床營養科
-
外陰營養不良導致外陰上部瘙癢,其發病原因較為復雜,包括局部刺激、遺傳因素、自身免疫、神經血管營養失調、性激素缺乏等。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 1.局部刺激:外陰長期受到分泌物、尿液等刺激,易引發外陰營養不良。應保持外陰清潔干燥,減少刺激。 2.遺傳因素:部分患者存在遺傳傾向。若有家族史,需加強監測。 3.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系統異常可能導致。可通過調節免疫功能進行改善。 4.神經血管營養失調:神經血管功能異常影響外陰營養供應。 5.性激素缺乏:體內雌激素等性激素水平不足。必要時可補充性激素。 6.治療方法: 一般治療:穿著寬松棉質內褲,避免搔抓。 藥物治療:可使用丙酮酸油膏、復方維生素 A 膏等。 物理治療:如聚焦超聲、激光等。 外陰營養不良需要綜合治療,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注意日常護理,定期復查,以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2025-03-11 07:0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于學暉 藥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營養科
-
研究表明,身體內各部分的組織都是依靠神經調節,使血液供給充分才能從中吸取營養,若長期營養供給不足,必然最終導致發生病變.外陰營養不良是指造成局部病變而言的,與全身的營養狀況并沒有直接關系.過去有不少人認為外陰白斑是一種癌前病變,主張早期將病變組織切除.但是實踐證實復發的比例相當高.近年采有專家進行長期隨訪卻發現,屬慢性外陰營養不自者,癌變率只不過2%左右.關鍵是對于一些癥狀較嚴重久治無效,以及外陰部出現潰爛面,結節等病變者,應該及時選擇一部分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如果在顯微鏡下發現有上皮非典型增生時,就需要特別警惕,如繼續發展,則需做單純外陰切除術或激光治療等.一般來說,使用氫化可的松或丙酸睪丸酮定肝油軟膏,對于使局部皮膚軟化,粘連松懈和祛除瘙癢都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但必須使用較長一段時間才能有效.所以不要對一般止癢藥物喪失信心,應該說,只要用藥后病情沒有發展,癥狀得到減輕,就可以認為這種藥是有效的.此外,還應注意保持外陰部皮膚清潔干燥,不用肥皂或其他刺激藥物擦洗,不食辛辣或容易致過敏的食物,不穿不透氣的人造纖維內褲,衣著要寬大些,這些對于改善病情是會有一定幫助的.
2016-01-10 21:0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一般外陰營養不良屬于婦科的一類病,比如外陰著色不好,外陰白斑等等,建議您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看看明確病因對癥治療.
2016-01-10 19:2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是女陰皮膚,粘膜營養障礙而致的組織變性及色素改變的疾病,也叫外陰白斑.1975年國際女陰病研究會統一病名為“慢性女陰營養不良”.
2016-01-10 19:0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外陰皮膚和粘膜不同程度地變白或粗糙萎縮的現象以前在醫學界被稱作外陰白斑,以后改稱為慢性外陰營養不良.這種疾病的致病原因并不是十分清楚,一般認為它在發生上皮增生時可以視作癌前病變,其癌變率為2%.外陰白斑一般都有奇癢,癥狀可以持續多年.對于慢性外陰營養不良現在還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現在一般是采用激光療法,或使用對外陰有殺菌,滋養作用的產品,來達到限制病情及改善癥狀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不吃刺激性食品,不用刺激性的洗浴品清洗外陰,不穿化纖類的內褲,內褲宜選擇寬大柔軟的棉制品.慢性陰營養不良可因生理的變化和負性心理等原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夫妻間的性生活.在處理夫妻性生活的不適時,需要多了解該病的特征.丈夫需要在性生活中多予理解和配合,通過充分愛撫,增加潤滑等措施盡力減少性生活的不適感.此外,患者本人還需要注意定期檢查,以便及時發現癌前病變.長期以來,對外陰有奇癢,伴皮膚粘膜色素減退變白,局部皮膚變厚,增粗的表現,統稱為“外陰白斑”.但是一直沒有統一的診斷標準.1975年國際外陰研究會決定取消“外陰白斑”的命名,而將此類疾病改稱為“慢性外陰營養不良”.為此,又使很多人產生誤解,以為這種病像泛指的全身營養不良一樣,有的患者在門診問醫生:我是缺吃什么食物嗎,怎么會營養不良呢?實際上人們迄今對這種病的確切病因仍不清楚.有人試驗,將患病的外陰皮膚與患者大腿上的正常皮膚相交換,經過一段時間后,發現被移植的皮膚轉為正常,而被移植到外陰部的正常皮膚卻又變為病皮.因此推測,可能是外陰深部的神經血管功能紊亂,以致覆蓋在表面上的皮膚營養失調.研究表明,身體內各部分的組織都是依靠神經調節,使血液供給充分才能從中吸取營養,若長期營養供給不足,必然最終導致發生病變.外陰營養不良是指造成局部病變而言的,與全身的營養狀況并沒有直接關系.過去有不少人認為外陰白斑是一種癌前病變,主張早期將病變組織切除.但是實踐證實復發的比例相當高.近年采有專家進行長期隨訪卻發現,屬慢性外陰營養不自者,癌變率只不過2%左右.關鍵是對于一些癥狀較嚴重久治無效,以及外陰部出現潰爛面,結節等病變者,應該及時選擇一部分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如果在顯微鏡下發現有上皮非典型增生時,就需要特別警惕,如繼續發展,則需做單純外陰切除術或激光治療等.一般來說,使用氫化可的松或丙酸睪丸酮定肝油軟膏,對于使局部皮膚軟化,粘連松懈和祛除瘙癢都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但必須使用較長一段時間才能有效.所以不要對一般止癢藥物喪失信心,應該說,只要用藥后病情沒有發展,癥狀得到減輕,就可以認為這種藥是有效的.此外,還應注意保持外陰部皮膚清潔干燥,不用肥皂或其他刺激藥物擦洗,不食辛辣或容易致過敏的食物,不穿不透氣的人造纖維內褲,衣著要寬大些,這些對于改善病情是會有一定幫助的.
2016-01-10 17:3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