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德廣 副主任醫師
北京德勝門中醫院骨科
骨科
-
類風濕患者要到專業的醫院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對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可采用:1、西藥治療:只能止痛,不能治痛,長期服用易產生依賴性和毒副作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剛開始的時候都會使用這種方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2、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包括電療、紅外線照射、熱療等方法。3、推拿針灸治療,可以緩解不適癥狀。4、封閉治療。5、微創療法治療,這是目前對于類風濕疾病治療的較好方法,中西醫結合辨證施治。
2016-08-12 11:4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蒙興文 主任醫師
成都風濕醫院
風濕免疫二科
-
一.發病原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與環境、細胞、病毒、遺傳、性激素及神經精神狀態等因素密切相關的疾病。 (一)細菌因素實驗研究表明A組鏈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peptidoglycan)可能為RA發病的一個不間斷的激發原,A組鏈球菌長期存在于體內成為不間斷的抗原,激發機體產生抗體,發生免疫病理損傷而致病。支原體所制造的關節炎動物模型與人的RA相似,但不產生人的RA所特有的類風濕因子(RF)。在RA病人的關節液和滑膜組織中從未發現過細菌或菌體抗原物質,提示細菌可能與RA的起病有關,但缺乏直接證據。 (二)病毒因素RA與病毒,特別是EB病毒的關系是國內外學者注意的問題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關節炎與RA不同,RA病人對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強烈的反應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現不間斷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體,但到目前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發現EB病毒核抗原或殼體抗原抗體。 (三)遺傳因素本病在某些家族中發病率較高,在人群調查中,發現人類白細胞抗原(HLA)-DR4與RF陽性患者有關。HLA研究發現DW4與RA的發病有關,患者中70%HLA-DW4陽性,患者具有該點的易感基因,因此遺傳可能在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四)性激素研究表明RA發病率男女之比為1∶2~4,妊娠期病情減輕,服避孕藥的女性發病減小。動物模型顯示LEW/n雌鼠對關節炎的敏感性高,雄性發病率低,雄鼠經閹割或用β-雌②錞處理后,其發生關節炎的情況與雌鼠一樣,說明性激素在RA發病中起一定作用。 寒冷、濕潤、疲勞、營養不良、創傷、精神因素等,常為本病的誘發因素,但多數患者前常無明顯誘因可查。 (二)發病機制 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確,認為RA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已被普遍承認。具有HLA-DR4和DW4型抗原者,對外界環境條件、病毒、細菌、神經精神及內分泌因素的激發具有較高的敏感性,當侵襲機體時,改變了HLA的抗原決定簇,使具有HLA的有核細胞成為免疫抑制的靶子。由于HLA基因產生可攜帶T細胞抗原受體和免疫相關抗原的特性,當外界激發因子被巨噬細胞識別時,便產生T細胞激活及一系列免疫介質的釋放,因而產生免疫反應。 細胞間的相互作用使B細胞和漿細胞過度激活產生大量免疫球蛋白和類風濕因子(RF)的結果,導致免疫復合物形成,并沉積在滑膜組織上,同時激活補體,產生多種過敏毒素(C3a和C5a趨化因子)。局部由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產生的因子如IL-1、腫瘤壞死因子a、和白三烯B4,能激發我形核白細胞移行進入滑膜。局部產生前列腺素E2的擴血管作用也能促進炎癥細胞進入炎癥部位,能吞噬免疫復合物及釋放溶酶體,包括中性蛋白酶和膠原酶,毀壞膠原彈力纖維,使滑膜表面及關節軟骨受損。RF還可見于浸潤滑膜的閃細胞,增生的淋巴濾泡及滑膜細胞內,同時也能見到IgG-RF復合物,故即使感染因素不存在,仍能不斷產生RF,使病變反應發作成為慢性炎癥。 RF滑膜的特征是存在若干由活性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其它細胞所分泌的產物,這些細胞活性物質包括多種因子:T淋巴細胞分泌炪如白介素Ⅱ(IL-2)、IL-6、粒細胞-巨噬細胞激發因子(GM-CSF)、腫瘤壞死因子a、變異生長因子β:來源于激活巨噬細胞的因子包括IL-1、腫瘤壞死因子a、IL-6、GM-CSF、巨噬細胞CSF,血小板衍生的生長因子:由滑膜中其它細胞(成纖維細胞和內長細胞)所分泌的活性物質包括IL-1、IL-6、GM-CSF和巨噬細胞CSF。這些細胞活性物質能說明類風濕性滑膜炎的許多特性,包括滑膜組織的炎癥、滑膜的增生、軟骨和骨的損害,以及RA的全身。細胞活性物質IL-1和腫瘤壞死因子,能激活原位軟骨細胞,產生膠原酶和蛋白分解酶毀壞局部軟骨。 RF包括IgG、IgA、IgM,在全身病變的發生上起重要作用,其中IgG-RF本身兼有抗原和抗體兩種結合部位,可以自身形成雙體或多體。含IgG的免疫復合物沉積于滑膜組織中,激發滑膜產生IgM0、IgA型RA。IgG-RF又可和含有IgG的免疫復合物結合、其激活補體能力較單純含IgG的免疫復合物更大。 1.關節病變 (1)滑膜的改變:關節病變由滑膜開始,滑膜沖血、水腫。以靠近軟骨邊緣的滑膜最為明顯。在滑膜表面有纖維蛋白滲出物覆蓋。滑膜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及少量多核粒細胞浸潤。在滑膜下層浸潤的細胞,形成“淋巴樣小結”,有些在小血管周圍聚集。滑膜表層細胞增生呈柵欄狀,表面絨毛增生。在晚期大部分浸潤細胞為漿細胞,關節腔禸有滲出液。 (2)肉芽腫形成:在急性炎癥消退后,滲出波逐步吸收。在細胞浸潤處毛細血管周圍成纖維細胞增生明顯。滑膜細胞成柱狀,呈柵欄狀排列,滑膜明顯增厚呈絨毛狀。滑膜內血管增生,滑膜內血管增多,即成肉芽腫,并與軟骨粘連,向軟骨內侵入。血管內膜細胞中有溶酶體空泡形成;血管周圍有漿細胞圍繞,滑膜內并可見“類風濕細胞”聚集。 (3)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的改變:由于由滑膜出現的禸厊組織血管導向軟骨內覆蓋侵入,逐漸向軟骨中心部位蔓延,阻斷了軟骨由滑液中吸收營養,軟骨逐步被吸收。同時由于溶酶體內的蛋白降解酶、膠原酶的釋放,使軟骨基質毀壞、溶解,導致關節軟骨廣泛毀壞,關節間隙變窄,關節面粗糙不平,血管翳機化后形成粘連,纖維組織增生,關節腔禸形成廣泛粘連,而使關節功能明顯受限,形成纖維性強直。待關節軟骨面大部吸收后,軟骨下骨大面積破骨與成長反應同時發生,在骨端間形成新骨,而致關節骨性強直。 由于關節內長期反復積液,致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受到牽拉而延長松弛。再加上關節面和骨端的毀壞,使關節間隙變窄,使關節韌帶更為松弛。由于關節炎癥及軟骨面毀壞,病人因疼痛常處于強迫體位。關節周圍的肌肉發生保護性痙攣。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韌帶和筋膜也受到病變侵犯而粘連,甚至斷裂,最后導致關節脫位或畸形位骨性強直。 2.關節外表現 (1)類風濕性皮下結節:類風濕性皮下結節是診斷類風濕的可靠證據,結節是肉芽腫改變,其中心壞死區含有IgG和RF免疫復合物。周圍為纖維細胞、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所包圍,最后變為致密的結締組織。 (2)肌腱及腱鞘、滑囊炎癥:肌腱及腱鞘炎在手足中常見,肌腱和鞘膜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漿細胞浸潤。嚴重者可觸及腱上的結節,肌腱可斷裂及粘連,是導致周圍關節畸形的原因。滑囊炎以跟腱滑囊炎多見,在肌腱附著處常形成局限性滑膜炎,甚至可引起局部骨質增生或缺損。滑囊炎也可能發生在奈窩部位,形成奈窩囊腫。
2016-06-12 11:12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癥,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建議到正規專業的三甲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查明病因,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對癥治療。不要盲目用藥,以免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期。
2016-01-11 14:1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復發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廢.血管炎病變累及全身各個器官,故本病又稱為類風濕病.在目前治療風濕病比較常用的是通絡開痹片等一些副作用比較少的純中藥,類風濕就治愈后要很長時間來穩定病情在服用各類藥物過程中,胃的傷害是不可忽視的,治病的同時一定要防病.不要治好這個病得了其他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中藥方1-熱邪迫絡癥狀肢體關節疼痛,痛處掀紅灼熱,腫脹疼痛劇烈,遇暖加重,得冷則舒,痛不可觸,筋脈拘急,不能屈伸,日輕夜重,口渴煩悶,舌質紅,苔黃燥,脈數小滑.治法清熱通絡方藥石膏30克,知母10克,粳米10克,炙甘草10克,桑枝30克,丹參15克,絡石藤20克,忍冬藤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用法一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溫服.忌食辛辣之品按語熱為陽邪,其性急迫,侵入人體經絡關節之后,與人體氣血相搏,導致氣血郁滯,脈筋拘急,不能通痹.石膏偏清解,知母偏清潤,二藥清涼苦寒,以剎其火焰之勢;粳米氣寒,配知母養陰液;桑枝性平,絡石藤苦寒,忍冬藤甘寒,三藥合用能通絡清熱舒筋,利關節;白花蛇舌草苦寒,清熱解毒;丹參苦,微寒,除煩涼血,補血活血;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全方清熱毒通經絡,熱去絡通,氣血調暢,通則不痛.1.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2.避免受風,受潮,受寒3,注意勞逸結合4,保持精神愉快5,預防和控制感染
2016-01-11 13:3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原因不明的以關節組織慢性炎癥性病變為特點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本病屬中醫學“痹癥”范疇,早期發作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病人不僅要忍受無止盡的痛苦,還極易致殘.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后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鍵),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癥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全身性表現除關節病變外,還有發熱,疲乏無力,心包炎,皮下結節,胸膜炎,動脈炎,周圍神經病變等.廣義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除關節部位的炎癥病變外,還包括全身的廣泛性病變.孔彪儒教授以此中醫理論為基礎,結合幾十年行醫心得,終于成功研制出有效率達98.3%的類風濕康復湯該藥物的三期療法可以速效治療類風濕.第一階段:緩解期(7-15天) 迅速緩解病變組織的腫脹,麻木,等癥狀,關節,肌肉疼痛減輕,紅腫消除晨僵,怕冷,壓痛,沉重酸麻等癥狀明顯好轉,活動有所改善.第二階段:修復期(1-2療程) 能有效修復破壞的病變組織,使關節活動逐漸靈活,抬腿,曲臂,曲指不再困難,人體免疫機能逐漸恢復,各項理化指標明顯改變,臨床癥狀明顯好轉.中度患者可康復,重度患者功能性障礙逐漸改善.第三階段:鞏固期(3-5療程) 臨床癥狀消失,關節功能性障礙逐漸消失,人體免疫力進一步得到提高,關節功能性障礙消失,肢體關節活動自如,可正常工作生活.
2016-01-11 03:5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復發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廢.血管炎病變累及全身各個器官,故本病又稱為類風濕病.在目前治療風濕病比較常用的是通絡開痹片等一些副作用比較少的純中藥,類風濕就治愈后要很長時間來穩定病情在服用各類藥物過程中,胃的傷害是不可忽視的,治病的同時一定要防病.不要治好這個病得了其他病.1.類風濕性關節炎中藥方1-熱邪迫絡 肢體關節疼痛,痛處掀紅灼熱,腫脹疼痛劇烈,遇暖加重,得冷則舒,痛不可觸,筋脈拘急,不能屈伸,日輕夜重,口渴煩悶,舌質紅,苔黃燥,脈數小滑.清熱通絡 石膏30克,知母10克,粳米10克,炙甘草10克,桑枝30克,丹參15克,絡石藤20克,忍冬藤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 一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溫服.忌食辛辣之品 熱為陽邪,其性急迫,侵入人體經絡關節之后,與人體氣血相搏,導致氣血郁滯,脈筋拘急,不能通痹.石膏偏清解,知母偏清潤,二藥清涼苦寒,以剎其火焰之勢;粳米氣寒,配知母養陰液;桑枝性平,絡石藤苦寒,忍冬藤甘寒,三藥合用能通絡清熱舒筋,利關節;白花蛇舌草苦寒,清熱解毒;丹參苦,微寒,除煩涼血,補血活血;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全方清熱毒通經絡,熱去絡通,氣血調暢,通則不痛. 2.類風濕性關節炎中藥方2-風熱濕浸 關節紅腫疼痛,屈伸不利,局部有灼熱感,伴有發熱,惡風,咽喉疼痛,舌苔薄黃,脈浮數. 透表清熱,化濕通絡 麻黃5克,連翹15克,赤小豆30克,防風10克,桂枝5克,赤芍10克,忍冬藤30克,生姜3克,生甘草3克,羌活15克 一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溫服.慎起居 風熱濕邪侵入,濕熱交阻,留注關節而發病.麻黃祛風,赤小豆利濕,連翹清熱,三藥相配伍,解表清熱利濕;防風,羌活祛風發表,勝濕通痹,再配桂枝舒筋通陽和絡,忍冬藤清熱解毒,清除經絡間之風熱從而止痛.全方祛風清熱以解表,利濕和絡以通痹. 3.類風濕性關節炎中藥方3-脾腎陽虛 痹證日久不愈,骨節疼痛,關節僵硬變形,冷感明顯,肌肉萎縮,面色淡白無華,形寒肢冷,彎腰駝背,腰膝酸軟,尿多便痛,舌淡,脈沉弱. 溫陽益氣 附子6克,公丁香4克,桂枝4克,干姜6克,生姜3片,羌活6克,獨活6克,陳皮6克,蒼術9克,白術9克,紅棗5枚,黨參9克,牛膝9克,蘇葉6克,蘇梗6克 一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溫服. 痹證日久不愈,導致脾腎陽虛,表衛不固,易感外邪.附子,生姜溫經散寒;黨參,白術,蒼術,干姜益氣溫中健脾;公丁香入脾胃溫中焦,入腎經溫下焦助腎陽;陳皮理氣健脾;桂枝溫經通陽;牛膝補肝腎強筋骨;蘇葉,蘇梗,羌活,獨活祛風濕,疏通開痹,全方標本兼顧,扶正法邪.發病呈爭驟者的病程進展較短促,一次發作后可數月或數年暫無癥狀,靜止若干時后再反復發和.發作呈隱襲者的病程進展緩慢漸進,全程可達數年之久,其間交替的緩解和復發是其特征.約10%~20%的病人每次發作后緩解是完全性的.每經過一次發作病變關節變得更為僵硬而不靈活,最終使關節固定在異常位置,形成畸形.據國外統計,在發病的幾年內勞動力完全喪失者約占10%. 本病與預后不良有關的一些表現為:①典型的病變(對稱性多關節炎,伴有皮下結節和類風濕因子的高滴度);②病情持續活動一年以上者;③30歲以下的發病者;④具有關節外類風濕性病變表現者.
2016-01-11 00:2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