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飲食怎么護理?
快連續一個月吃東西沒胃口了,肚子里面也感覺脹脹的,吃得多的話就會想吐,開始以為是消化不良,買了助消化的藥,還是沒有改善,后來檢查出來是胃癌,早期胃癌飲食怎么護理。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大部份胃癌病人手術切除后仍可繼續享受正常生活,一般來說,飲食上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進食情形:術后6至7天始采漸進方式,進食由飲水、米湯、牛奶、稀飯,至正常飲食。且從少量多餐,逐漸達到術前每日攝食總量,無特別忌諱。但以易消化吸收,無刺激性為原則,故烹煮時少油膩、油炸及辛辣。2.營養的補充:除蛋白質與熱量外,尤應攝取足量的維生素和鐵劑;全胃切除患者須每月定期注射維生素B12。3.飲食原則:采少量多餐,每次進食量只能為常人的1/3至1/2。兩餐之間可增加點心,以獲得必須的營養。4.預防術后合并癥-傾倒癥候群:﹝1﹞傾倒癥候群通常發生于次全胃與全胃切除之患者;因吃進食食物未經適當的混合與消化吸收,及快速進入空腸而產生的不適之癥狀。早期癥狀,發生在進食后5-30分鐘,產生頭暈、冒汗、蒼白、心悸、腹脹、腹瀉、惡心等;晚期癥狀發生于進食后2至3小時,因體內釋放過多胰島素所引起的。﹝2﹞預防方法:一般建議湯和開水等液體食物須與固態食物分開進食。液體食物應與固體食物相隔半小時至1小時,進食時采半坐臥姿勢,或進食后躺下休息15分鐘,少量多餐,減少淀粉類及高醣食物,采蛋、瘦肉、豆腐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可延緩胃的排空速度以降低此癥狀發生。
2016-01-12 02:3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胃癌飲食上應避免辛辣、刺激性、煙熏、腌制、螃蟹等食物,忌食煙、酒。同時,建議在手術后配合生物免疫輔助治療,清除術后殘留的癌細胞。也可提高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增加自身免疫力,控制癌細胞的擴散和轉移。祝患者早日康復!
2016-01-12 00:4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腫瘤屬于消耗性疾病,在腫瘤病人中營養不均衡、營養不良是常見的。因此,增進食欲、加強營養對腫瘤病人的康復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營養合理,食物盡量做到移樣化,多吃高蛋白、多維生素、低動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鮮水果、蔬菜,不吃陳舊變質或刺激性的東四,少吃薰、烤、腌泡、油炸、過咸的食品,主食粗細糧搭配,以保證營養平衡。酸、甜、苦、辣、咸五昧,每味都有它的特殊作用。酸能收斂,生津開胃;甜能補益脾胃;苦能泄下、燥濕,少量可開胃;辣也能開胃;咸能通下、軟堅。食品基本上都是以上五味,或幾味混合在一起,腫瘤康復期病人應選擇有一定抗癌成分和有軟堅散結作用的食品。富有營養的食品種類繁多,除大米、小麥、小米、大豆等外,雞、羊、牛肉是補氣的食品,體虛的腫瘤病人可食用。鴨子、烏龜、鱉、鯽魚、娼魚是具有補益健脾的食品,海參、海蜇、鮑魚、海帶、荸薺、菱角能軟堅散結,可以消“痞塊”,木耳、猴頭蘑、香菇、金針菇等多種食用磨菇都是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尤其是香菇的營養價值超過所有的蘑菇,含有7種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含有鈣、銅、鐵、錳等徽量元素,還含有多種糖和酶,能提高和增強人體免疫力。
2016-01-11 19:3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你好,飲食上應避免辛辣、刺激性、煙熏、腌制、螃蟹等食物,忌食煙、酒。同時,建議在手術后配合生物免疫輔助治療,清除術后殘留的癌細胞。也可提高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增加自身免疫力,控制癌細胞的擴散和轉移。祝患者早日康復!
2016-01-11 13:0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癌癥早期中西醫結合比較好,西醫治標中醫治本,西醫治療在加上祁澳牌紅豆杉中藥材治療效果很好,祁澳紅豆杉是通過阻止癌細胞的復制達到治療的效果的,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營養合理,食物盡量做到移樣化,多吃高蛋白、多維生素、低動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鮮水果、蔬菜,不吃陳舊變質或刺激性的東四,少吃薰、烤、腌泡、油炸、過咸的食品,主食粗細糧搭配,以保證營養平衡。以上是對“早期胃癌飲食怎么護理?”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6-01-11 09:1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是胃上皮來源的惡性腫瘤,世界上胃癌發病率約17. 6/10萬,據統計占我國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首位,在全身癌腫中占第三位。男性居多,男女患者比例為2~3:1。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據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的統計,42%的胃癌患者在我國,其原因可能與飲食習慣、生活環境、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等因素有關。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在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比南方地區明顯為高。好發年齡在50歲以上,男女發病率之比為2:1。由于飲食結構的改變、工作壓力增大以及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現年輕化傾向。胃癌可發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數以上發生于胃竇部,胃大彎、胃小彎及前后壁均可受累。絕大多數胃癌屬于腺癌,早期無明顯癥狀,或出現上腹不適、噯氣等非特異性癥狀,常與胃炎、胃潰瘍等胃慢性疾病癥狀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國胃癌的早期診斷率仍較低。胃癌的預后與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組織類型、生物學行為以及治療措施有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