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礙性貧血與白血病有何區別及如何治療?
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癥狀、癥狀變化等):再生障礙性貧血屬于白血病嗎?您好:我想請問再生障礙性貧血屬于白血病嗎?有什么區別?怎樣治療?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秀菊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血液內科
-
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白血病是兩種不同的血液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白血病則是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增殖。它們在病因、癥狀、檢查、治療和預后等方面都存在差異。 1.病因:再生障礙性貧血多由藥物、化學毒物、病毒感染等引起;白血病的病因包括遺傳、環境、病毒感染等。 2.癥狀:再生障礙性貧血主要表現為貧血、出血和感染;白血病除了這些,還常有發熱、淋巴結腫大等。 3.檢查:再生障礙性貧血通過血常規可見全血細胞減少,骨髓穿刺顯示造血細胞減少;白血病的血常規常有白細胞異常增多或減少,骨髓象有大量白血病細胞。 4.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可采用免疫抑制劑如環孢素、抗胸腺細胞球蛋白等,促造血治療如雄激素等,嚴重時需造血干細胞移植;白血病的治療包括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和造血干細胞移植等,常用藥物有阿糖胞苷、柔紅霉素、甲氨蝶呤等。 5.預后:再生障礙性貧血經過規范治療部分可治愈;白血病類型不同預后差異大,部分類型通過治療可長期生存。 總之,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白血病雖都屬于血液病,但有明顯區別。患者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血液科就診,明確診斷,接受規范治療。
2025-03-11 18:0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白血病有什么關系?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白血病都是骨髓疾病,都會引起血小板減少、貧血、正常白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是骨髓的衰竭,而白血病是骨髓細胞惡性增生。白血病也叫血癌,是體內有了白血病細胞而且引起一些癥狀和血象的改變。白血病的發病情況是逐漸在上升,二十年前的統計情況是每年的發病率十萬人中大約有4-5例病人,而現在遠不止這個數字。白血病在青少年腫瘤發病率中是占第一位的。什么是再生障礙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AA,簡稱再障),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細胞、造血微環境損傷以及免疫機制改變,導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現以全血細胞(紅細胞、粒細胞、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理變化主要為紅骨髓的脂肪化,也就是說原來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被脂肪所取代,取代的數量越大則貧血越嚴重。根據起病緩急、病情輕重、骨髓破壞程度和轉歸等,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型。在我國經部分地區調查,每10萬人中有1.87~2.1人發病,與日本報道的發病率相近。各年齡組均可發病,但以青壯年多見,男性多于女性。急性型與慢性型病例的比例為1∶4.6。再生障礙性貧血似屬中醫學“虛勞”、“虛損”及“血證”的范疇。以往認為是不治之癥,經過40多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實踐,對其預后已有改觀。據調查,平均死亡年齡延長,病死率下降,患病率增高。再生障礙性貧血中西醫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原則與方法再障的治療難度大,輕型病例及年輕女性不適宜雄性激素治療者,可以先用中醫中藥治療,如療效不明顯再加西藥。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提高療效,縮短療程。對重型或急性再障,必須中西藥并用,甚至用一般治再障的西藥無效,而須用免疫抑制劑,如CSA、ATG、ALG,及骨髓移植等。由于中藥治療短期內不易使血象上升,所以在血紅蛋白低于60g/L者,須配合輸血,有感染發熱及出血明顯者,均須中西藥并用。
2016-01-11 23:0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生不良(低下)性貧血,又稱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d hypoplastic anemia)是一組由于化學、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細胞損傷,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為特征的疾病。臨床上將無原因可查者稱為原發性再障,有病因可查者稱為繼發性再障。據國內統計前者占再障病例的70%~80%,后者約占12%~30%。國外報道各占50%左右。另有一些再障(如Fanconi綜合征和暫時性骨髓抑制)的病程和預后均不同于慢性繼發性再障。再生障礙性貧血在我國發病不多,每年0.74/10萬人口,其中每年有0.14/10萬人口為重型再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