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你好治療腦癱2歲以內,高壓氧、神經營養藥、康復訓練都有效;建議康復治療是貫穿腦癱患兒全過程的有效的方法;需要堅持。
2016-01-12 09:5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一般根據母親的妊娠史、新生兒病史、臨床表現以及結合運動評估所發現的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不難作出診斷。然而,由于不是所有的腦癱患兒均會在早期顯露出明顯的異常癥狀,特別是如果患兒僅僅是輕度受累,往往使臨床醫師難以在4個月之前,甚至6個月之前作出確切的診斷,少數患兒甚至進入學校后,從發現學習困難、精細動作笨拙以及其他方面的問題開始,才追溯病史,最后確立診斷。此外,對于腦癱的分類,在6個月之內或者稍遲些時候,尚缺乏準確性。特別是對于軟癱型患兒,往往令人難以判斷以后究竟會發展成哪一類。還有些早期被認為是痙攣型四肢癱的患兒,可能后來會變成痙攣型手足徐動型。另外,在早期對于腦癱嬰幼兒運動障礙及罹及的部位和程度也經常難以預測。例如:一些單肢癱的患兒隨著時間的推延,常會發現實際上是單側癱;還有一些早期診斷為單側癱的患兒,以后也可能會發現他們是四肢癱或雙側癱。這是因為受累較嚴重的一肢或一側肢體較早地呈現出病理狀態,從而掩蓋了較少受累的另一肢或另一側肢體的異常。
2016-01-12 05:1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腦癱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個月內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或腦發育異常所導致的中樞性運動障礙。臨床上以姿勢與肌張力異常、肌無力、不自主運動和共濟失調等為特征,常伴有感覺、認知、交流、行為等障礙和繼發性骨骼肌肉異常,并可有癲癇發作。出生1個月后各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中樞性運動障礙,有時又稱為獲得性腦癱。專家提醒:現在有一種靶向修復,能針對腦癱進行迅速的治療,從內部修復受損壞死的神經細胞,從而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建議到專業的腦癱醫院進行咨詢,找到最適合你的治療方法。
2016-01-12 01: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1、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癥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2、身體發硬,這是肌張力亢進的癥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3、固定姿勢,往往是由于腦損傷使肌張力異常所致,如角弓反張、蛙位、倒U字形姿勢等。在生后一個月就可見到。
2016-01-11 22:4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面部表情單一,不笑,手不能正常抓東西、握拳,有時也伴有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共濟失調型,以四肢肌肉無力、不能保持身體平衡、步態不穩、不能完成用手指指鼻等精細動作為特征。現在有有一種靶向修復,可以迅速的針對小兒腦癱進行治療,從內部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對患者不會產生毒副作用,建議到專業的醫院進行咨詢,找到最適合你的治療方法。
2016-01-11 13:1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腦癱? 小兒腦性癱瘓簡稱小兒腦癱,是一組在小兒早期即發病的非進行性癥侯群,表現為非陣發性的中樞性隨意肌功能受累,如肢體痙攣、姿勢控制異常和不隨意運動等,并可同時伴有癲癇、智力低下、語言和視覺障礙等。其發病率在我國尚無精確報道,圍外報道為1.5‰~5‰活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