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根據你說的這個情況這個我建議你到你們當地醫院的心理科進行這個心理咨詢效果應該很不錯的,可以配合服用一些這個疏肝理氣的中藥還有針灸都可以的個人護理上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多喝水保持良好的室內通風和空氣的濕度不要過于食用辛辣刺激和過于肥厚油膩的食物還要注意餐具的清潔消毒等等保持一個良好的積極向上的心態和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習慣以上回答因為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2016-01-12 07:4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根據引起恐懼的對象不同,具體情況也不同,消除恐懼的方法也必然因人而異,想要一個完全能夠解決的方法恐怕很難.但是,既然恐懼是客觀刺激的反應,就必須通過對客觀認識的重新調整和訓練使它發生變化.因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人生觀不同,對事物看法也就不同.有些人把個人的名利地位和物質利益看得太重,就可能經常產生不安全感.當這些受到威脅時,會以為一切都完了,驚恐萬分,難于自持.2,回避可怕情景.碰上能引起恐懼的景物時,要盡量避開或排除,恐懼的情緒很快會緩和下來.3,習慣可怕情景.對所懼怕的景物,要敢于去碰它,接觸它,對那些景物習慣了,知道它不過如此,也就不怕了.4,學習有關知識.人對有些景物產生恐懼心理,是與缺乏這方面知識,不明白其理有關.當你知道這現現象的正常時,于是自然心中恐懼情緒就會緩解.5,強化訓練直接動作.這是自己主動的,積極的去接觸恐懼的東西達到消除恐懼的方法,例如,如果害怕在人前講話,那么偏在人前講話.只要按此方法持之以恒,必會獲得療效的.
2016-01-12 07:2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可能現在學習,工作或生活的節奏不斷加快給你帶來極大的精神壓力,感覺壓力增加,需要調節心態,使自己身心健康.適當調整學習,工作與休息的時間,定好鍛煉身體的時間,經常散散心,放松繃緊的神經.如何緩解和消除精神壓力呢?緩解壓力的方法:回家后先大聲吼2分鐘要將心里的怨氣發泄出來;再坐在沙發上靜靜地聽輕音樂15分鐘,過后你就會覺得心里舒服多了.或者你將自己心中的不滿向家人或好朋友傾訴,你也能得到解脫.希望通過心理調節,你能正確對待類似情況,使自己身心愉快.你平時應該多聽音樂,讓優美的樂曲來化解精神的疲憊.輕快,舒暢的音樂不僅能給人美的熏陶和享受,而且還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松.開懷大笑是消除精神壓力的最佳方法,你就忘掉憂慮,笑口常開.你還應該有意識的放慢生活節奏沉著,冷靜地處理各種紛繁復雜的事情,即使做錯了事,也不要責備自已,這有利于人的心理平衡,同時也有助于舒緩人的精神壓力.勇敢地面對現實,不要害伯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而不能正確處理事務.你要廣交朋友,經常找朋友聊天,推心置腹的交流或傾述不但可增強人們的友誼和信任,更能使你精神舒暢,煩惱盡消.相信自己一定能減輕壓力,振作精神,心情舒暢,身體健康,就能以良好的心態,增進友情,學習進步,工作順利,生活愉快!
2016-01-11 21:0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請針對提問詳細分恐怖癥:是指對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產生十分強烈的恐怖感.常有:①社交恐怖②曠野恐怖③動物恐怖④疾病恐怖,此外,還有不潔恐怖,黑暗恐怖和雷雨恐怖等等. 壓力定義為外部壓力事件的刺激作用,個人關系,工作和經濟狀況等生活變化都會形成壓力.壓力也指人的精神遭遇外界影響而帶來的心理緊張,或者痛苦,使人因這些因素而感覺精神狀態不佳,面色萎靡,內心沉重,更有甚者痛苦不堪專家發現那些最容易患惶恐癥的人是那些不懂得如何放松自己的人—那些過分 自責,追求完美和不斷用"應該"和"必須"轟炸自己的人.你的生活方式也可能 提高你的患病幾率: l你是否被一項勉為其難的工作,兩性關系和朋友的緣故打倒了? l你是否吃得很糟糕并且剝奪了自己好好睡一晚上覺的權利? 另外一種引起惶恐癥的原因就是生活的巨大變化.一些人在當一件對于他來說 極其重要的事情在他身上發生了之后經歷了他們的第一次惶恐癥—搬家,負債,和 伴侶分手或者親友愛人的撒手人患.這些都會影響你的處理事情的能力. 資助方法: l相信自己擁有可以應付那些使你惶恐的事情及其起因的力量 l向自己再一次重申惶恐癥并沒有那么聳人聽聞 l意識到你的想法對你的情感和行為有巨大的影響力 l看看你的生活里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你是否覺得被困住或者陷入困境?你是 否覺得表達自己的感情有困難l去你的醫生那里尋求幫助我們自己或者別人即使永遠也不行,但是,我們也依然有必要了解自己和別人積極的一面,重新認識自己和別人的長處
2016-01-11 16:5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