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的臨床表現
醫生你好,我今年已經三十二歲了,是一個孩子的媽媽,我的孩子今年11歲了。完了最近我發覺自己身體不是很好,聽說女人上了三十歲就是身體就不行了,很多婦科病就開始纏身了,聽說女性很容易得子宮肌瘤,但是我對這個病不是很了解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建武 主治醫師
鶴壁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呼吸內科
-
你好,.月經改變:為最常見的癥狀,表現為月經周期縮短、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流血等。腹塊:腹部脹大,下腹捫及腫物,伴有下墜感。白帶增多:白帶增多,有時產生大量膿血性排液及腐肉樣組織排出伴臭味。疼痛:一般患者無腹痛,常有下腹墜脹、腰背酸痛等,當漿膜下肌瘤蒂扭轉時,可出現急性腹痛肌瘤紅色變時,腹痛劇烈且伴發熱,一般可用中藥石瘕膏緩解。
2016-01-12 08:5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根據生長的位置的不同,可以劃分為漿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粘膜下肌瘤或宮頸肌瘤、闊韌帶肌瘤等,由不同類型的子宮肌瘤可表現出月經過多、下腹部包塊或排尿、排便困難等臨床表現。發病的年齡通常是在35歲的婦女中,約有20%的人患有子宮肌瘤,但由于腫瘤的發展緩慢而沒有什么臨床的癥狀
2016-01-12 08:5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子宮肌瘤的臨床表現:子宮肌瘤的癥狀及輕重主要取決于肌瘤的部位、大小、數目及并發癥。有的肌瘤小、生長緩慢,無癥狀終生未被發現。由于近年來B超的廣泛應用,許多患者在正常查體發現,本人無任何癥狀。多數患者有癥狀。 一、子宮出血:最常見,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周期縮短,不規則出血,失去正常周期。 二、腹部包塊。 三、腹痛:下腹部或腰骶部墜脹不適。 四、陰道排液:白帶增多,一旦感染壞死可有大量膿性白帶,如潰爛壞死,出血時有血性白帶,有惡臭,且有陰道排液。 五、壓迫癥狀:壓迫膀胱,出現尿頻、尿潴留、尿失禁。壓迫直腸:大便不暢,闊韌帶或巨型宮頸肌瘤壓迫輸尿管形成腎盂積水。 六、貧血:長期月經血量增多,不及時治療導致貧血、乏力、面色蒼白、心慌、氣短。 七、習慣性流產:不孕。 八、肌瘤惡變:發生率0.5%,惡變為肉瘤,惡性度極高,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肌瘤患者應早期治療,定期復查,及時手術。 專家提示:子宮肌瘤提前未婚先性是主因 子宮肌瘤盡管只是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腫瘤,但也會發生并發癥或惡變。一般說來,約有0.5%-1%的子宮肌瘤惡變為肉瘤,這樣的患者一般年齡較大。 東方博大醫院主治醫師提醒,隨著未婚性行為的增多,30歲左右婦女患病有所增加,因而婦科定期檢查應從30歲開始,而不應僅限于婚后。女性如出現月經不調,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出血,下腹痛,白帶增多等異常現象或者摸到自己下腹部包塊,應立即到醫院進一步檢查,以防子宮肌瘤迅速生長變性。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中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多見于30-50歲的婦女,其發生與雌激素過多和長期刺激(如與反復多次人流)等原因有關如果一旦發現上述1、2種現象,應抓緊時間到醫院進一步診治。
2016-01-12 07:1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你好,子宮肌瘤的臨床表現常隨肌瘤生長的部位、大小、生長速度、有無繼發變性及合并癥等而異。臨床上常見的現象是子宮出血、腹部包塊、疼痛、鄰近器官的壓迫癥狀、白帶增多、不孕、貧血和心臟功能障礙。但無癥狀患者為數亦不少。
2016-01-12 02:1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疼痛一般情況下子宮肌瘤不引起疼痛,但不少患者可訴有下腹墜脹感、腰背酸痛。當漿膜下肌瘤發生蒂扭轉或子宮肌瘤發生紅色變性時可產生急性腹痛,肌瘤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或子宮腺肌癥者亦不少見,則可有痛經。白帶增多子宮腔增大,子宮內膜腺體增多,加之盆腔充血,可使白帶增加。子宮或宮頸的黏膜下肌瘤發生潰瘍、感染、壞死時,則產生血性或膿性白帶。
2016-01-11 19:0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