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風濕病的有關治療問題
主要癥狀:左手以及左腳頸浮腫骨頭疼痛.發病時間:有近1年化驗檢查結果:原有內風濕因子超標現無.經中醫治療后內風濕因子消失但骨頭仍然疼痛手腳都不能動彈.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蒙興文 主任醫師
成都風濕醫院
風濕免疫二科
-
內風濕病是風濕病的一種,主要是因為長期進行涼水的接觸或風吹導致。內風濕活動性一般常常不間斷3-6個月,游走痛為機體關節疼痛,游走不定,時而在肩,時而在肘,時而在上肢。它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復發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毀壞,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廢。
2016-06-17 15:40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的藥理與治療: 風濕病在中國古代稱之于“痹”,而類風濕稱之于“木”.風濕病,雖然因風寒濕而來,亦因元氣之虛,邪氣始得乘虛而入,造成風濕病的發作.類風濕病也是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疾,但有病機不同.風濕病發作時,關節和神經會脹而無無痛覺,如果有痛,也只是輕微的痛.而類風濕病,它是長在肉和皮膚之間或痛或麻木.痹癥論:痹者,風寒濕之氣,中于臟腑之謂也.入腑則病淺易治,入臟則病深難治.有風,寒,濕,熱,氣及筋,骨,血,肉,氣之別.大凡風寒署濕之邪,入于心者,名曰血痹,入脾者名曰肉痹,入肝者名曰筋痹,入肺者名曰氣痹,入胃者名骨痹.感病則其治乃異,痹者閉也,五臟六腑感于邪氣,亂于真氣,閉而不仁也,又痹病或痛癢,或淋或急,或緩而不能收持,或拳而能舒張,或行立艱難,或言語蹇澀.或半身不遂,或四肢拳縮,或口眼偏邪,或行步而不言語,或不能行步,或左偏枯,或右偏壅滯,或上通于下,或下不通于上,或左右手疼痛,或即疾而死亡,或感邪而未亡,或喘滿而不寐,或昏昧而不醒.種種諸癥,出于痹也.其治療方法如下:白術,黨參,茯苓,半夏,柴胡,附子,陳皮,防風.痹癥藥理:《諸病源候論.風痹候》說:痹者,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楊痹.《風濕痹候》說:風濕痹由血氣虛,則受風濕,而楊此病.《醫宗必讀.痹》對病癥的治療原則做了概括,提出“祛風,除濕,散寒”,痛痹參以解火的治則,本方劑依據古代醫學典藉醫則配伍而成,方中諸藥簡述如下.白術:苦,目溫,苦能燥濕,溫能散濕,此藥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本經》:主風寒濕痹死肌,痙.《本經逢原》“除濕益燥,治風寒濕痹,散腰臍間及沖脈為病”.黨參:本品為常駐用的中益氣藥.適用肢體關節倦怠無力等癥,和白術相合能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茯苓:益脾和胃,寧心安神.其味甘平,性則無毒,入手足少陰,手太陽,足太陰,陽明經,陽中之陰也.甘能補中,淡而利竅,補中則心脾實,利竅則熱解,心脾實則驚邪自止,邪熱解則心下結痛,寒熱煩滿,中焦受濕熱,則口發渴,濕在脾,脾氣弱則好睡,大腹者,脾虛不能利水,故腹脹大也.淋瀝者,脾受濕邪,則水道不利也.隔中痰濕水腫,皆緩脾胃所致,中焦者,脾土之所治也.利水實脾,則其證自退矣.半夏:辛,溫燥濕化痰,消痞散結,半夏具溫燥之性,能燥濕為治濕要藥,與前藥茯苓.后藥陳皮配伍以增強燥濕化痰的功效.此外,適量半夏有一定的鎮痛效果,能緩解痹癥的疼痛.附子:辛,熱.補火助陽,散寒止痛.附子.善用于補火助陽,與白術,茯苓常配伍治療肢冷畏寒,關節腰背頸項強直僵化疼痛.附子有較強的止痛效果,用于痛痹,除濕祛寒,溫經止痛.柴胡: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用于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四肢攣急,能祛風散寒,又能勝濕止痛,是治療痛痹的理想藥物.陳皮:辛,散,苦,燥.適用于痹癥治則,統觀全藥,大體分為針對寒,濕,風三類用藥,符合痹癥三大病因.
2016-01-13 08:0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成龍泉 主治醫師
上海市松江區佘山鎮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建議到正規,省級以上醫院就診止痛可考慮藥物有非甾體抗炎藥(種類不少),其具有鎮痛消腫作用,是改善關節炎癥狀的常用藥,但不能控制病情,必須與改變病情抗風濕藥同服外科手術治療包括關節置換和滑膜切除手術,到正規醫院就診,咨詢采用何種治療方案最合適
2016-01-13 04:1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素問·痹論篇》“腎痹者,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圣濟總錄·腎痹》:“骨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腎,是為腎痹.其證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蓋腎者胃之關,關門不利,則胃氣不行,所以善脹,筋骨拘迫,故其下攣急,其上踡屈,所以言代踵代頭也.”謂今強直性脊椎炎中醫的高骨病是元陰和元精的虧損導致的骨上軟骨膨脹與椎體周圍韌帶的鈣化,正治之法,培本濡骨.治標之法,活血止疼.《素問*痹論篇第四十三》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以冬遇此者為骨痹”,“五臟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舍于其所合也.故骨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腎”.謂今類風濕關節炎骨病是中醫骨痹,正治之法,補給腎氣,養肝柔筋,疏通骨氣.治標之法,活血祛痹,疏風止痛.
2016-01-13 02:4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類風濕是一種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癥性疾病,目前公認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與內分泌,代謝,,細菌和病毒感染及遺傳因索等方面有關系,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屬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該病好發于手,腕,足等小關節,反復發作,呈對稱分布.早期有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極易致殘.治療;常用的是雷公藤,甲氨蝶呤,仙壹酒,通絡開痹片等,如果是風濕的話一般可以治愈不復發,類風濕就治愈后要很長時間來穩定病情.但是雷公藤藥物相對來說比較傷害胃.所以在治療過程中就要選好藥.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常用藥物分為四大類,即非甾類抗炎藥(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炎痛昔康),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柳氮磺吡啶),糖皮質激素{激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原則是:不需用大劑量時則用小劑量;能短期使用者,不長期使用;并在治療過程中,注意補充鈣劑和維生素以防止骨質疏松}和植物藥{雷公藤:雷公藤多甙30~60mg/日,分3次飯后服}.: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016-01-12 20:4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你一定是用西藥治療的,可以說西藥對類風濕是沒有用的.用中醫追風舒筋療法治療,療效好,療程短
2016-01-12 14:0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