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性關節炎怎樣治療
反應性關節炎。原因不明,06年住院一次。這次2010年手腕腫痛。06年那次頭孢不管用,用青霉素治好。請問應該怎樣治療?是否能根治?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反應性關節炎的發病誘因、病情程度及復發傾向因人而異。因此,治療上應強調個體化及規范化的治療。 意見建議: 1.一般治療反應性關節炎患者應適當休息,減少受累關節的活動,但又不應當完全制動,以避免失用性肌肉萎縮。外用消炎鎮痛乳劑及溶液等對緩解關節腫痛有一定作用。 2.非類固醇抗炎藥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為反應性關節炎的首選藥物。根據關節炎的程度不同,可選擇性給予雙氯芬酸25~50mg,3次/d,或萘丁美酮(瑞力芬)1.0g,1次/d,或羅非昔布25mg,1次/d,或塞來昔布(西樂葆)100mg,2次/d。其他NSAIDs如美洛昔康(莫比可)、舒林酸(奇諾力)、布洛芬(芬必得)等也可選用。但是,用藥過程中應定期復查血常規及肝轉氨酶,避免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 3.糖皮質激素一般不主張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簡稱激素)治療反應性關節炎。國外應用激素的適應證相對較松,但是,國內掌握較嚴的傾向可能更為恰當。關節炎本身不是應用激素的指征。對應用NSAIDs無明顯效果,而且癥狀嚴重的關節炎患者,可給予小劑量潑尼松10~20mg/d,短期應用,癥狀緩解后盡快減量。在潑尼松減量過程中加用NSAIDs,有利于癥狀的控制。 關節腔穿刺抽取關節液后,腔內注射倍他米松(得寶松)或醋酸去炎松,對緩解關節腫痛十分有效。但注射間隔不應少于3個月。
2016-01-13 00:3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反應性關節炎的發病誘因、病情程度及復發傾向因人而異。一般治療反應性關節炎患者應適當休息,減少受累關節的活動,但又不應當完全制動,以避免失用性肌肉萎縮。外用消炎鎮痛乳劑及溶液等對緩解關節腫痛有一定作用。
2016-01-13 00:1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關節炎是慢性勞累,受涼,負重久站們都會造成的,建議合理的休息,試試風濕安泰片,尼美舒利膠囊,局部熱敷
2016-01-12 22:4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反應性關節炎的發病誘因、病情程度及復發傾向因人而異。因此,治療上應強調個體化及規范化的治療。1.一般治療反應性關節炎患者應適當休息,減少受累關節的活動,但又不應當完全制動,以避免失用性肌肉萎縮。外用消炎鎮痛乳劑及溶液等對緩解關節腫痛有一定作用。2.非類固醇抗炎藥非類固醇抗炎藥為反應性關節炎的首選藥物。根據關節炎的程度不同,可選擇性給予雙氯芬酸、萘丁美酮(瑞力芬)、羅非昔布、塞來昔布(西樂葆)。其他如美洛昔康(莫比可)、舒林酸(奇諾力)、布洛芬(芬必得)等也可選用。但是,用藥過程中應定期復查血常規及肝轉氨酶,避免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3.糖皮質激素一般不主張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簡稱激素)治療反應性關節炎。國外應用激素的適應證相對較松,但是,國內掌握較嚴的傾向可能更為恰當。關節炎本身不是應用激素的指征。對應用無明顯效果,而且癥狀嚴重的關節炎患者,可給予小劑量潑尼松,短期應用,癥狀緩解后盡快減量。在潑尼松減量過程中加用,有利于癥狀的控制。關節腔穿刺抽取關節液后,腔內注射倍他米松(得寶松)或醋酸去炎松,對緩解關節腫痛十分有效。但注射間隔不應少于3個月。在合并虹膜炎或虹膜睫狀體炎的反應性關節炎患者應及時口服潑尼松,并給予鹽酸環丙沙星滴眼液(悉復明)、可的松眼液滴眼。必要時球后或結膜下注射倍他米松等。同時,應進行眼科檢查,以得到及時的專科治療。4.慢作用抗風濕藥及免疫抑制劑近幾年的研究表明,慢作用抗風濕藥(SAARDs)對反應性關節炎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柳氮磺吡啶,分三次服用,對慢性關節炎或伴有腸道癥狀者均有較好的療效。羥氯喹、沙利度胺(反應停)等對本病的治療尚無成熟經驗。對于柳氮磺吡啶治療無明顯療效及慢性期的患者,可給予甲氨蝶呤,每周1次。有研究發現,甲氨蝶呤對黏膜損害尤為有效,但應避免使用于HIV感染后反應性關節炎患者。有報道提示,對于慢性反應性關節炎的患者,環孢素A及硫唑嘌呤有效,但均為小樣本的觀察。對其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的評價尚需進一步研究。可否將其他慢作用抗風濕藥用于重癥或慢性反應性關節炎仍無定論。5.抗生素對于從尿、便及生殖道分離或培養出細菌的患者,應給予對革蘭陰性菌敏感的抗生素或根據藥敏試驗進行治療。最近的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對照研究發現,環丙沙星對衣原體誘導的反應性關節炎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對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反應性關節炎則采用青霉素或紅霉素治療。但是,反應性關節炎患者是否應長期應用抗生素尚無定論。研究證明,一旦出現反應性關節炎,抗生素并不能阻止關節內病理過程。因此,反應性關節炎患者的抗生素治療的目的在于控制感染,而不是治療關節炎本身。
2016-01-12 21:3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反應性關節炎的發病誘因、病情程度及復發傾向因人而異。因此,治療上應強調個體化及規范化的治療。 1.一般治療反應性關節炎患者應適當休息,減少受累關節的活動,但又不應當完全制動,以避免失用性肌肉萎縮。外用消炎鎮痛乳劑及溶液等對緩解關節腫痛有一定作用。 2.非類固醇抗炎藥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為反應性關節炎的首選藥物。根據關節炎的程度不同,可選擇性給予雙氯芬酸25~50mg,3次/d,或萘丁美酮(瑞力芬)1.0g,1次/d,或羅非昔布25mg,1次/d,或塞來昔布(西樂葆)100mg,2次/d。其他NSAIDs如美洛昔康(莫比可)、舒林酸(奇諾力)、布洛芬(芬必得)等也可選用。但是,用藥過程中應定期復查血常規及肝轉氨酶,避免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 3.糖皮質激素一般不主張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簡稱激素)治療反應性關節炎。國外應用激素的適應證相對較松,但是,國內掌握較嚴的傾向可能更為恰當。關節炎本身不是應用激素的指征。對應用NSAIDs無明顯效果,而且癥狀嚴重的關節炎患者,可給予小劑量潑尼松10~20mg/d,短期應用,癥狀緩解后盡快減量。在潑尼松減量過程中加用NSAIDs,有利于癥狀的控制。 關節腔穿刺抽取關節液后,腔內注射倍他米松(得寶松)或醋酸去炎松,對緩解關節腫痛十分有效。但注射間隔不應少于3個月。
2016-01-12 16:4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怎樣預防反應性關節炎? -
Q: 反應性關節炎患者飲食注意事項有哪些 -
Q: 反應性關節炎需要做哪些檢查項目 -
Q: 反應性關節炎會導致哪些病癥 -
Q: 反應性關節炎的有效治療方式有哪些 -
Q: 反應性關節炎的引發原因有哪些 -
Q: 反應性關節炎的食療方法有哪些 -
Q: 反應性關節炎怎樣進行保健護理 -
Q: 反應性關節炎有哪些癥狀表現 -
Q: 反應性關節炎有結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