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醫(yī)生我進行了血檢查,白細胞..
請問醫(yī)生我進行了血檢查,白細胞1.88/L,紅細胞2.76/L,血紅蛋白96g/L,紅細胞壓積28.6%,平均紅細胞體積103.6fl,血小板86/L,單核細胞百分比15.41%,中性粒細胞百分比48.4%,淋巴細胞絕對值0.65/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0.91/L,嗜酸細胞絕對值0.02/L,血小板分布寬度22.10fl,血小板平均體積13.8fl,大血小板比率54.8%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全科
-
由于你的問題比較含糊,只有籠統(tǒng)的回答你了關于血常規(guī)檢測指標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血液檢驗以前是指血常規(guī)檢查,是手工操作,顯微鏡下計數的,它包括紅細胞,血紅蛋白,白細胞計數及其分類,血小板計數等,共有10來個項目.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醫(yī)學檢驗儀器自動化.目前大部分醫(yī)院都使用自動化血液分析儀做血常規(guī)檢驗(目前稱血液學分析).每次檢查只需用0.1毫升(約兩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鐘的時間,就可以檢測并打印出20多項結果.不過,這些結果大多是用英文的縮寫名稱報告的,而其中的一部分結果只有檢驗醫(yī)學的專業(yè)書籍才有介紹,所以患者很難理解其中的意義. 血液檢驗就是對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這三個系統(tǒng)的量和質進行檢測與分析.這三個系統(tǒng)與血漿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動于人體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參與機體的代謝及每一項功能活動,因此血液對保證機體的新陳代謝,功能調節(jié)以及人體的內外環(huán)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發(fā)生病理變化,都會影響全身的組織器官;反之,組織或器官的病變可引起血液成分發(fā)生變化,因而血液學分析及其結果對了解疾病的嚴重程度有很大的幫助. 用自動化分析儀能夠檢測并報告紅細胞系統(tǒng)的8項參數及紅細胞直方圖.有關項目名稱及其參考值為:1.紅細胞(RBC):男性為4.0X10^12~5.5X10^12/升,女性為3.5X10^12~5.OX10^12/升;2.血紅蛋白(HGB或Hb):男120~160克/升,女110~150克/升;3.紅細胞壓積(HCT.Hct,又稱紅細胞比積,PCV):男0.42-0.49升/升(42%~49%),女0.37~0,43升/升(37%~43%);4.紅細胞平均壓積體積(MCV):80-100飛升;5.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27-33皮克;6.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C):320~360克/升;7.紅細胞平均直徑(MCD):6-9微米(平均7.2微米);8.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11.5%~14.5%.注:上述單位有時用英文符號表示,如L(升〕,fL(飛升),g(克),pg(皮克),um(微米) 有了這些參考值,就可以對照各自的檢驗結果是否正常.如結果與參考值有差異,這有何意義呢?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的主要成分,病態(tài)下的RBC和Hb可出現分離.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約有1/120的RBC衰亡,同時又有1/120的RBC產生,從而使RBC的生成與衰亡保持動態(tài)平衡,所以健康成年人每3~4個月獻血200~300毫升對健康不會產生影響.多種原因可使RBC的生成與衰亡的動態(tài)平衡遭到破壞,導致RBC與Hb的數量減少或增多,或質量發(fā)生變化. 例如,連續(xù)劇烈的嘔吐,嚴重腹瀉,大面積燒傷,大量出汗等可使血漿中水分丟失,血液濃縮,從而使RBC及Hb增多.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尿崩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亦可致使RBC,Hb含量相對增多. 上面介紹了紅細胞(RBC)及血紅蛋白(Hb)增多的意義,而臨床上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少更常見,且病情嚴重,復雜. 一般情況下,血液中RBC與Hb的含量是一致的,而Hb的測定方法比較直接,精確,因此常以Hb作為優(yōu)先的參考指標.成年男性Hb小于120克/升(女性小于110克/升)為貧血.臨床根據Hb減少的程度將貧血分為4級:輕度,Hb小于正常值但大于90克/升;中度,Hb小于90克/升但大于60克/升;重度,Hb小于60克/升但大于30克/升;極度,Hb小于30克/升. 貧血又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3個月以后的嬰兒至15歲以前的兒童,可因生長發(fā)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供應相對不足,RBC與Hb較正常成人低10%-20%;妊娠中,后期的孕婦由于造血原料不足及血容量相對增加,可出現輕度貧血;老年人可因骨髓造血功能逐漸減弱導致RBC與Hb含量下降,這些屬于生理性貧血,在臨床上一般不造成嚴重危害,給予對癥治療可獲得改善. 產生病理性貧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紅細胞生成減少.包括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等伴發(fā)的貧血,或者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礙引起的貧血,如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葉酸及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細胞貧血. RBC破壞過多.由于紅細胞膜,酶遺傳性的缺陷或外來因素,造成RBC破壞過多導致的貧血,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海洋性貧血,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異常血紅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貧血,一些化學,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貧血. 失血過多.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急性或慢性失血,如外傷,手術等所致的急性失血,消化道潰瘍,鉤蟲病等引起的慢性失血均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貧血.還有各種慢性疾病或惡性病如慢性腎病,惡性腫瘤等也可致貧血,這一類貧血雖伴隨著有關疾病繼發(fā),但不可忽視,有些惡性疾病就是因為貧血的癥狀而被診斷出來. 紅細胞系統(tǒng)中還有以下幾項檢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紅細胞壓積(HCt,HCT,又稱紅細胞比積),是指在一定容積的血液中紅細胞與血漿體積的比值.各種原因如失水,大量血漿滲出等使血液濃縮,可使HCt增高;各種原因所致的貧血會使HCT減低. 紅細胞平均體積(MCV),表示每一個紅細胞的平均體積.正常人的MCV為80~100飛開(1飛升=10^-15升),MCV小于80飛升則紅細胞為小細胞,MCV大于100飛升為大細胞.無論大細胞還是小細胞,都表示貧血,只不過貧血的類型不同而已. 此外,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即每個紅細胞內所含的Hb量),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表示每升血液中紅細胞內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平均直徑(MCD),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紅細胞平均厚度(MCT)等的變化程度亦可反映不同的貧血類型
2016-01-13 00:4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y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fā)區(qū)醫(yī)院
一級
全科
-
您好,您的情況是貧血,建議您到醫(yī)院查明病因對癥治療.
2016-01-12 21:0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y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