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膝關節疼痛
拍片結果關節骨質疏松,右側脛骨隆突,關節面邊緣及髕骨上緣可見骨質增生,右側膝關節內側間隙明顯狹窄,關節結構正常,關節囊無明顯增大,周圍軟組織未見異常。請問需如何治療,是否需要開刀?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一般老年人膝關節疼痛考慮膝關節炎,一般采用中藥和西藥結合治療效果較好,還有自己避免長時間走路和劇烈運動.
2016-01-14 20:1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1、避免在潮濕處睡臥,不要汗出當風,不要在出汗后,即洗涼水浴或洗腳,以防風、濕、寒三邪氣對膝關節的侵害。膝關節不過于勞累或負荷過重。2、早期患者最關鍵的治療是穩定關節,堅持做雙則股四肌等收縮的靜力訓練,即取臥或坐姿,雙下肢伸直,用力繃緊大腿前方肌肉群,持續10~20秒,放松5~10秒;重復20~30遍;每日4~5次。做三周有效。每日堅持0.5~1小時步行,自我按摩雙腿。3、關節腫脹、疼痛加重時應休息。避免深蹲、負重,上下樓梯等活動,同時請醫生配合理療和藥物治療。癥狀好轉后停藥,堅持以上訓練為主。骨質增生在醫學上稱為骨性關節炎又稱肥大性關節炎或退化性關節炎,主要是由于機械應力分布失衡或負載過度引起軟骨磨損所致。人的關節軟骨每天都承受著各種活動引起的機械力,人到中年后肌肉功能逐漸減退,容易導致關節損傷,軟骨破壞,引起骨性關節炎。所以骨性關節炎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見。有人報告在45歲以上中老年人中其發病率約為40—50%,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骨質增生是一種慢性、進展性關節病變,主要累及手的近節和末節指間關節、脊柱和髖、膝、踝關節等,以關節疼痛、變性和活動受限為特點。關節活動尤其是負重時疼痛加劇,休息后減輕或緩解。有時在持物或做開瓶蓋動作時出現手指關節疼痛,可能是由于手的骨性關節引起,行走后髖部疼痛,休息后減輕可能是髖關節骨性關節造成。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主要表現是上下樓梯時出現膝關節疼痛。步行一定距離后引起疼痛而跛行,可能是由于腰椎骨質增生導致腰椎管狹窄。那么骨性關節炎應如何治療?目前世界上多應用非甾體類(NSAIDS)藥物進行治療,常見的有雙氯芬酸納、布洛芬、消炎痛等。而全球處方量第一的非甾體藥物是扶他林(雙氯芬酸納制劑),它通過對環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雙重抑制作用,產生抗炎鎮痛作用,并且對關節軟骨無損傷,由于它較好的療效和良好的安全耐受性而被廣泛應用。骨質增生是一種全身性的病變,可累及許多部位并產生許多不同的癥狀和表現,因此,當出現問題時應及時求助于正規醫院,以便能得到及時的診斷治療。由于骨關節病的病因復雜,晚期治療辦法有限,因此提倡早期預防和治療。骨質增生、骨關節炎與骨質疏松是怎么回事?骨質增生是骨骼的一種狀態,表現為骨骼生長、發育及其完成功能的過程中,某些部分失去正常的形態,骨質增生的形式多種多樣,因所在部位不同而有其各自的特點,如膝關節的骨質增生常被稱為“骨刺”,可見關節內游離體和軟骨增生;脊椎骨的骨質增生主要表現為椎體的“唇樣”改變,壓迫神經,產生肢體感覺異常和運動異常。骨關節炎也稱為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變性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肥大性骨關節炎,均指一種病。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骨關節損害。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彈響、絞鎖、關節內游離體、關節囊及韌帶的韌化骨化、關節軟骨的破壞以及關節部位骨質疏松和骨質增生等現象。骨質疏松是全身骨質減少的一種現象,主要表現為骨骼中基質的含量明顯減少,而骨骼中礦物質(主要是鈣、磷)的成分基本正常。也就是說,骨質疏松時,骨骼中蛋白質等有機類物質及水分的含量減少而鈣、磷等礦物質含量相對保持在正常水平。由于骨基質在鈣、磷等礦物質之間起支持和連接作用,所以如果骨基質減少,則礦物質之間的間隙就增大,表現為骨質疏松。隨著骨質疏松的進展,骨骼中鈣、磷等礦物質也會不斷丟失及減少,從而造成骨骼中骨基質和礦物質都減少的現象。骨質增生與哪些因素有關?骨關節的致病因素不是單一的,膠原蛋白、蛋白多糖、軟骨細胞、軟骨、滑膜等的變化,均可影響其他成份,因此關節軟骨退行性變的發病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1)增齡:增齡是骨關節炎發病最強的危險因素。據尸檢資料顯示,從20歲開始約5%的人關節就有退行性改變,40歲時,幾乎90%的負重關節都有或多或少的骨質增生改變。張乃錚教授等人對北京郊區2063名成人進行膝骨關節炎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16~30歲、31~40歲、41~50歲、51~60歲、大于60歲年齡組有膝痛者中,骨贅陽性率分別為10.6%、14.8%、29.1%、51.8%、78.5%,隨年齡增長而陽性率增高。(2)性別:從張乃錚教授等人的資料分析在50歲以前女性比男性的發病率高2倍,但50歲以后兩性之間基本相等。(3)職業:骨質增生與職業有關。長期反復使用某些關節,可引起這些關節患病率的增加。如鑄造工的肘、肩關節,礦工的脊柱和膝關節,裝卸工的膝踝關節,駕駛員的肩關節,修理工和紡織工的腕關節,芭蕾舞演員的跖趾關節,長期從事刺繡、打字、伏案工作者的頸椎關節,較長時間站位工作如紡織女工、營業員、迎賓小姐、儀仗隊員的跟骨。以上這些部位因長期反復做某一個動作,使該關節經常受到磨損而引起骨質增生。1994年《風濕病年鑒》中指出,通過對年齡在50歲以上患有骨關節炎的109名男女病人與218名無骨關節炎的人相比較,發現每日蹲位或跪位超過30分鐘或每日爬樓梯超過10層的人有明顯的膝關節骨質增生高發病率。(4)種族遺傳因素:英國人發病率最高而西非人最低,白種人比黑種人發病率高;伴有Heberden結節的骨關節炎婦女,她們的母親和姐妹患本病者分別為普通人群的2~3倍。并且骨關節炎病人的HLA-A1、HLA-B8的檢出率增高。(5)體質因素:體重增加使本來已遭磨損的退化的關節再加上重荷,當然就更容易破壞,所以骨質增生多發生于負重較大的髖、膝、跟骨、腰椎等部位。另外由于關節疼痛,患者不自覺地限制了活動而使體重增加,相互影響又加重了關節病變。美國《今日關節炎》發表一份研究資料指出:通過跟蹤觀察30~46歲的1178名男性,發現超過標準體重20磅的人發生骨關節炎的可能性比正常體重者多3.5倍的機會。發生部位多是髖、膝關節。(6)姿勢不良:如長期伏案工作者、睡眠姿勢不良、枕頭不合適者頸椎骨質增生的發病率特別高。這是由于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平衡失調,張力大的一側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勞損,并由于頸椎的部分肌肉呈持續緊張狀態,久之這些肌肉發生靜力性損傷,進而使頸椎發生退行性改變而引起骨質增生。也與頸椎關節長期受力不均,使壓力(應力)集中于關節內的某處造成應力過度而損傷關節。(7)骨內靜脈瘀滯及骨內高壓:以骨內靜脈瘀滯為特征的骨血流動力異常及由此所致的骨內高壓,使動靜脈壓差縮小、營養血管的血流減少、營養障礙可引起骨小梁壞死,骨細胞壞死可能是誘發關節炎的原因之一。患者應該怎樣正確對待骨質增生?在臨床工作中常可看到一些中老年人在健康普查時發現腰椎、膝關節等部位有骨質增生就憂心忡忡,認為骨質增生是不治之癥,可以引起癱瘓。實際上骨質增生患者一般不引起功能殘廢,有少數患者終身無癥狀,大多數患者癥狀局限于關節,表現為疼痛、變形、活動功能受限等一系列癥狀體征;只有極少患者因增生的骨質壓迫神經和椎動脈會引起相應肢體的疼痛、感覺障礙和腦缺血癥狀;如果處理及時有效,這些癥狀都會得到控制。骨質增生患者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呢?(1)骨質增生是人體衰老的自然現象:人體隨年齡的齔ぃ�話愕?5歲以后椎體間的椎間盤就退化變薄,椎體周圍原有的肌肉、韌帶、關節囊的生理平衡遭到破壞。機體為了適應這些變化,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就在椎體的邊緣生長出了新的骨骼以增加骨關節的穩定性。這種現象就是骨質增生,它可以增加骨關節的接觸面積,減少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從某種意義來講骨質增生是機體的保護性反應,是人體的一種代償性反應,屬正常的生理退變現象。醫生的任務是治療因骨質增生引起的局部組織充血、水腫、炎癥和粘連以及因此而壓迫神經和血管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和體征。目前所有的治療措施如內服、外敷、理療、膏藥等方法,只能改善癥狀,消除疼痛、麻木和酸困不適。那種試圖把增生的骨質消除掉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切實際的。那種宣稱能將增生的骨質(骨刺)化掉的說法是荒唐可笑和愚昧無知的。(2)骨質增生與臨床癥狀的關系:有人對200例頸痛及手麻的病人和300例腰痛病人研究發現,在200例頸痛和手麻的病例中,有骨質增生者占67%(134例);在300例腰痛患者中,有骨質增生者占60%(181例)。人們又進一步分析臨床檢查壓痛點的部位和骨質增生部位的關系,發現有三種有趣的現象:①有骨質增生而無壓痛點,在頸部30%(60例)、腰部12%(36例)。②骨質增生部位與壓痛點二者部位不吻合者,在頸部60%(120例),在腰部38.6%(116例)。③骨質增生與壓痛點二者位置相吻合,在頸部7%(14例),在腰部為4%(12例)。(3)增生的骨質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才能引起臨床癥狀:①骨性關節炎和退行性脊柱炎:骨關節炎是產生骨質增生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骨質增生是骨關節炎的表現形式之一。當發生骨質增生時,雖增加了骨的負重能力和穩定性,但影響了關節的靈活性和活動性,導致了關節不平滑和摩擦力加大。當關節活動過度或不協調時,關節內滑膜極易受到自體損傷引起滑膜炎,韌帶和關節囊被拉傷,導致一系列的臨床癥狀。②增生的骨質位置較特殊和較大時如:膝關節骨質增生可使滑膜受損,周圍關節邊緣骨質增生較大時,可阻礙肌腱的滑動或壓迫鄰近神經;頸椎鉤椎關節增生過大時,可壓迫椎動脈;脊椎骨質增生時,可致脊椎管腔狹窄而引起癥狀。因此,骨質增生時不必過于緊張,只有出現癥狀且癥狀與增生的骨質相對應時,再考慮對癥治療,而不必勞神費力耗財去“根治”。以上是對“老年人膝關節疼痛”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6-01-14 19:0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你說得這膝關節疼痛情況可能是風濕或滑膜炎的原因,應該做相關檢查,明確具體的病癥再確切治療。
2016-01-14 18:4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從患者的年齡看,應該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主要是由于關節骨質增生,軟骨退變硬化造成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可以先保守治療,平時要減少膝關節負重活動,可以騎自行車、游泳等膝關節免負重運動。增加在床上膝關節屈伸鍛煉和股四頭肌鍛煉。膝關節理療、按摩、超短波。關節腔抽液,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口服西樂葆、骨刺平、仙靈骨葆、鈣爾奇D、氨基葡萄糖等。祝患者早日康復!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2016-01-14 17:1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你的老人的情況屬于關節退行性變引起的可能性大的,會引起局部疼痛以及活動受限等癥狀的你的老人的情況我建議積極服用美洛昔康膠囊和云南白藥膠囊在,局部外噴云南白藥氣霧劑治療,少負重和走路的,祝你健康。
2016-01-14 06:1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