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周偉 主任醫師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三級甲等
新生兒科-NICU
-
染色體異常的形成原因較為復雜,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化學物質、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若感身體不適,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遵循醫生指導進行治療,切勿隨意服藥。
2018-11-22 21:27
1.遺傳因素:父母染色體異常可能遺傳給子代。
2.環境因素: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或有害化學物質。
3.化學物質:如某些農藥、染發劑中的化學成分。
4.物理因素:如高溫、輻射等。
5.生物因素:病毒感染可能影響染色體。
了解染色體異常的形成原因有助于采取預防措施,降低其發生風險。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染色體異常,說明精子或卵子中攜帶的DNA遺傳物質出現了問題,這樣會造成之后胎兒的畸形以及植入子宮也有可能造成流產。凡是屬于藥物所致、飲食污染、電磁波污染,可以盡力避免。為了避免發生因染色體異常造成的不孕不育,所以在孕前就作好孕前檢查是非常重要的。
2016-01-15 01:5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1、物理因素:人類所處的輻射環境,包括天然輻射和人工輻射。天然輻射包括宇宙輻射,地球輻射及人體內放射物質的輻射,人工輻射包括放射輻射和職業照射等。電離輻射因導致染色體不分離而引人注目。有試驗證明,將受照射小鼠處于MⅡ中期的卵細胞和未受照射的同期卵細胞比較,發現不分離在受照射組中明顯增高,這一現象在年齡較大的小鼠中尤為明顯。人的淋巴細胞受照射或在受照射的血清內生長,發現實驗組三體型頻率較對照組高,并引起雙著絲粒染色體異位、缺失等染色體畸變。2、化學因素: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化學物質,有的是天然產物,有的是人工合成,它們會通過飲食、呼吸或皮膚接觸等途徑進入人體,而引起染色體畸變。3、生物因素:當以病毒處理培養中的細胞時,往往會引起多種類型的染色體畸變,包括斷裂、粉碎化和互換等。4、母齡效應:胎兒在6—7個月齡時,所有卵原細胞已全部發展為初級卵母細胞,并從第一次減數分裂前期進入核網期,此時染色體再次松散舒展,宛如同前胞核,一直維持到青春期排卵之前。這種狀態可能與合成卵黃有關。到青春期時,由于FSH的周期性刺激卵母細胞,每月僅一個完成第一極體。次級卵母細胞自卵巢排出,進入輸卵管,在管內進行第二次減數分裂達到分裂中期。此時如果受精,卵子便完成第二次減數分裂,成為成熟卵子,與精子結合成為合子,從此開始新個體發育直至分娩。隨著母齡的增長,在母體內外許多因素的影響下,卵子也可能發生許多衰老變化,影響成熟分裂中同對染色體間的相互關系和分裂后期的行動,促成了染色體間的不分離。5、遺傳因素:染色體異常常可以表現為家族性傾向,這提示染色體畸變與遺傳有關。
2016-01-14 21:5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1、物理因素:人類所處的輻射環境,包括天然輻射和人工輻射。天然輻射包括宇宙輻射,地球輻射及人體內放射物質的輻射,人工輻射包括放射輻射和職業照射等。電離輻射因導致染色體不分離而引人注目。有試驗證明,將受照射小鼠處于MⅡ中期的卵細胞和未受照射的同期卵細胞比較,發現不分離在受照射組中明顯增高,這一現象在年齡較大的小鼠中尤為明顯。人的淋巴細胞受照射或在受照射的血清內生長,發現實驗組三體型頻率較對照組高,并引起雙著絲粒染色體異位、缺失等染色體畸變。2、化學因素: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化學物質,有的是天然產物,有的是人工合成,它們會通過飲食、呼吸或皮膚接觸等途徑進入人體,而引起染色體畸變。3、生物因素:當以病毒處理培養中的細胞時,往往會引起多種類型的染色體畸變,包括斷裂、粉碎化和互換等。
2016-01-14 20:2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目前治療以癥狀治療及器官畸形矯正為主,基因治療、細胞治療、替代治療也正發展中。但是染色體異常治療困難,療效不滿意,導致的先天性智能障礙的治療,也尚無有效藥物,可嘗試康復訓練。
2016-01-14 13:4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染色體異常的原因1、男性也可能造成胚胎染色體異常的原因:男性長期服用藥物,是會影響精子品質,并造成胎兒之不良影響。在正常情況下,睪丸組織與流經睪丸的血液之間有一個防護層,醫學上稱為血睪屏障。這一屏障可阻止血液中某些物質進入睪丸。但是很多藥物卻能通過血睪屏障,影響精卵健康結合。如常見的一些免疫調節劑,等藥物,其毒性作用強,可直接擾亂精子DNA的合成,包括使遺傳物質成分改變,染色體異常和精子畸形。像男性不孕癥,婦女習慣性流產(早期胚胎丟失),其中部分原因就是男性精子受損的結果。染色體異常的原因2、這些藥物還可隨睪丸產生的精液通過性生活排入陰道,經陰道粘膜吸收后而進入血液循環,使低體重兒和畸形胎的發生率增高,增加圍產期胎兒的死亡率。因此,在懷孕前的2~3個月和懷孕期,先生用藥一定要小心,除非夫妻中有染色體異常的問題,認為若你有這類疑慮建議夫妻雙方接受抽血檢查染色體有無異常。染色體異常的原因3、懷孕的前三個月,是流產的高危險期,這種自發性的流產,多半是胎兒染色體異常所致,是一種自然淘汰。如果不是胎兒染色體異常的自然淘汰現象,而是因為孕婦本身的問題導致流產,根本之計就是找出問題,對癥下藥,才能避免再次流產。萎縮卵,葡萄胎是為胎兒的染色體異常所致:萎縮卵,葡萄胎=是萎縮性胚胎.至于萎縮卵發生的原因多為胚胎本身的問題
2016-01-14 13:2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染色體異常? 染色體是組成細胞核的基本物質,是基因的載體。染色體異常(chromosome abnormalities)也稱染色體發育不全(chromosome dysgenesis)。美籍華人蔣有興(1956)查明人類染色體為46條,Caspersson等(1970)首次發表人類染色體顯帶照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