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息肉什么原因引起的?
肚子痛,大便無力,大便次數增多腸鏡所見:插鏡至回盲部,回盲瓣呈唇形,闌尾開口未見異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粘膜彌漫小糜爛潰瘍面,表面覆白苔,于乙狀結腸處取活檢3塊。直腸粘膜粗糙、增厚,取活檢3塊。距肛門約20cm乙狀結腸處可見一扁平息肉肉樣隆起,大小約0.3*0.3cm,表面光滑。病理診斷:(乙狀結腸)粘膜慢性炎伴少許急性炎性滲出;(直腸)粘膜慢性炎伴糜爛,腺上皮增生活躍。息肉需要做手術嗎?腸炎需要多久才能治愈呢?是什么引起的病呢?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國棟 主任醫師
九江泌尿科醫院
肛腸外科
-
結腸息肉是有疼痛感的,.可能與長期炎癥激發或遺傳相關.結腸息肉的發生與許多因素有關.如長期腹瀉,長期便秘,遺傳,炎癥性疾病等.必要時可選擇手術切除,術后主要以抗炎為主,飲食要以清淡為主,不可以吃激發性食物。
2016-08-19 11:28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結腸息肉從廣義上來講,任何突出于腸腔內的隆起性病變都可稱為息肉,但一般所指的息肉,僅僅是粘膜局限性隆起。息肉這一名稱并無組織學含義,不可將息肉與腺瘤混淆。應該說,息肉是一種良性病變,不是癌腫,不會危及生命。息肉的組織學類型分為:腺瘤性、錯構瘤性、炎癥性和增生性。結腸息肉好發部位以直腸與乙狀結腸為主。發病原因目前為止,結腸息肉的病因不清。有些可能與長期炎癥刺激或遺傳相關。結腸息肉的發生與許多因素有關:1、長期腹瀉,很多病人腸道黏膜容易過敏,例如飲酒、吃辣椒或油膩食物或海鮮后出現腹瀉,有些病人會無原因的出現腹瀉,這樣,腸道黏膜會出現慢性炎癥,易導致腸道息肉生長。2、長期便秘,便秘的病人經常是幾天排便一次,糞便長期在腸道內儲存會產生各種毒素,導致腸黏膜出現慢性炎癥,易生長息肉。3、遺傳,例如家族性息肉病就是一種遺傳疾病。4、炎癥性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恩病等疾病易出現息肉。結腸息肉的五項原因:結腸息肉的發生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具體介紹如下:1、感染:有報道認為腺瘤性息肉的發生與病毒感染有關;2、年齡:結腸息肉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大而增高;3、胚胎異常:幼年性息肉病多為錯構瘤,可能與胚胎發育異常有關;4、生活習慣:食物中含纖維多息肉的發生就少,反之就多,吸煙也與腺瘤性息肉的密切關系,吸煙史在20年以內者多發生小的腺瘤,而吸煙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發大的腺瘤;5、遺傳:某些多發性息肉的發生與遺傳有關,患者由其父母生殖細胞內遺傳得到有缺陷的抑癌基因APC等位基因,而結腸上皮內的另一個APC等位基因在出生時是正常的,以后當此等位基因發生突變時,則在突變部位發生腺瘤,這種突變稱為體細胞突變。臨床表現疾病癥狀1、是便血。結腸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現便血,但不少人會把大便出血誤以為是痔瘡的癥狀,結果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專家表示,痔瘡引發的出血往往是大便后滴血,呈鮮紅色,而且在平時并不會出血。但結腸息肉引起的出血常常混雜在便中間。2、是大便習慣改變。包括大便時間、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特別是便秘與腹瀉反復交替出現,或者引起腹痛的時候,更要引起警惕。3、是大便形狀異常。正常的糞便應該呈圓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結腸腔內,壓迫糞便,則排出時往往會變細,或呈扁形,有時還附著有血痕。疾病預防1、阿司匹林防女性結腸息肉:有些婦女體內存在一種常見的遺傳基因變異,能夠減緩阿司匹林的分解,這些婦女如果堅持服用阿司匹林能夠降低結腸息肉的發病危險。相比之下,在不存在這種基因變異的婦女中,阿司匹林并不能夠降低結腸息肉的發病危險。2、補鈣有助預防結腸息肉:鈣可以很好地幫助人類對抗結腸息肉和結腸癌,即使患者以前已經患過這些疾病。有研究顯示,那些每天補充鈣片的人其結腸息肉的復發風險下降了19~34%。富含鈣的食物包括牛奶和其他乳制品,還有花椰菜。另外,維生素D(能幫助人體對鈣的吸收)也顯示出降低結腸直腸癌風險的作用。你可以通過適當攝入一些動物肝臟、蛋黃、魚和添有維生素D的乳制品等來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陽光也可以將皮膚中的一種化學成分轉化為可利用的維生素D。如果你不喝牛奶,也不曬太陽,你可能得考慮服用“維生素D+鈣”復合補充劑了。3、水果、蔬菜和全谷有助預防結腸息肉:這些食物富含纖維素,可以降低結腸息肉的風險。另外,水果和蔬菜還富含抗氧化劑,可以預防結腸癌癥。4、不吸煙、喝酒可預防結腸息肉:吸煙、過量飲酒都會增加結腸息肉和結腸癌的風險。女性每天飲酒不應超過150ml葡萄酒,或者360ml啤酒,或40ml白酒,而男性則不應超過女性的兩倍。如果你有結腸癌家族史,那尤其應該減少吸煙和飲酒來降低發病風險。5、堅持體育鍛煉,保持健康體重:控制體重可以獨立降低結腸患病的風險。建議每周五次,每次至少30分鐘的運動。如果每天能進行45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運動,則在降低腸癌風險方面效果更佳。6、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可見壓力是重要的癌癥誘因,中醫認為壓力導致過勞體虛從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體內代謝紊亂,導致體內酸性物質的沉積;壓力也可導致精神緊張引起氣滯血淤、毒火內陷等。7、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農作物,家禽魚蛋,發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綠色有機食品,要防止病從口入。
2016-01-15 13:1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家族性結腸息肉病歸屬于腺瘤性息肉綜合征,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偶見于無家族史者,全結腸與直腸均可有多發性腺瘤,多數腺瘤有蒂,乳頭狀較少見,息肉數從100左右到數千個不等,自黃豆大小至直徑數厘米,常密集排列,有時成串,其組織結構與一般腺瘤無異。建議你具體檢查下,對癥治療。 直腸息肉病因繁雜,其發病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組織結構異常如幼年性息肉,即屬錯構瘤性息肉。 2.基因遺傳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由常染色體顯形遺傳。病人常有家族性發病史。 3.感染部分息肉可由細菌、寄生蟲等感染直腸黏膜,由腸道炎性病變增生而致息肉。如腸結核、腸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等。
2016-01-15 04:3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何突出于腸腔內的隆起性病變都可稱為息肉,但一般所指的息肉,僅僅是粘膜局限性隆起。息肉是一種良性病變,不是癌腫,不會危及生命。你好!發生原因是長期腹瀉,很多病人腸道黏膜容易過敏,例如飲酒、吃辣椒或油膩食物或海鮮后出現腹瀉,有些病人會無原因的出現腹瀉,這樣,腸道黏膜會出現慢性炎癥,易導致腸道息肉生長。長期便秘,便秘的病人經常是幾天排便一次,糞便長期在腸道內儲存會產生各種毒素,導致腸黏膜出現慢性炎癥,易生長息肉。遺傳,例如家族性息肉病就是一種遺傳疾病。炎癥性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恩病等疾病易出現息肉。
2016-01-15 02:2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老年女性,腸鏡及病理檢查見有慢性結腸炎及息肉。慢性結腸炎的治療主要是以藥物治療為主。而腸息肉最好是能切除,因為時間長了會有惡變的可能能性。1.慢性結腸炎的治療是比較長時間的事,要堅持進行正規的治療,要不容易反復。2.腸息肉一般來說都可以在腸鏡下切除,不需要開刀手術。多久才能再次做腸鏡?對身體有傷害嗎?如果是做腸鏡復查是再做腸息肉手術行嗎?
2016-01-15 02:0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結腸息肉的發生與許多因素有關:1、長期腹瀉,很多病人腸道黏膜容易過敏,例如飲酒、吃辣椒或油膩食物或海鮮后出現腹瀉,有些病人會無原因的出現腹瀉,這樣,腸道黏膜會出現慢性炎癥,易導致腸道息肉生長。2、長期便秘,便秘的病人經常是幾天排便一次,糞便長期在腸道內儲存會產生各種毒素,導致腸黏膜出現慢性炎癥,易生長息肉。3、遺傳,例如家族性息肉病就是一種遺傳疾病。4、炎癥性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恩病等疾病易出現息肉。適當服通便藥物,注意避免劇烈活動。尤其結腸息肉切除術后避免活動過多,飲食不節制等,因易致壞死組織脫落,引起遲發性出血。另腸息肉切除后,進無渣飲食1周。注意如有腹痛、便血即隨診。
2016-01-14 21:5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