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主要發生于2歲以內的嬰幼兒。 臨床表現: 幼兒急疹往往突然高熱,大多數體溫都達到39℃~41℃,患兒體溫雖高,但精神和食欲等一般情況良好,這與其他高熱患兒不同,可伴有惡心、嘔吐及腹瀉等癥狀,偶爾可因高熱出現抽筋,高熱持續3~5天,體溫下降出現皮疹。皮疹者首發于頸部和胸部,很快波及全身,出現不規則的小玫瑰狀斑點或斑血疹,直徑2~3毫米,周圍有淺色紅暈,壓之可以消退。皮疹多為分散性,亦可融合成一片,于1~2內全部退盡,不留色素,也不脫屑。它的特點是熱退疹出或疹出熱退。 家庭護理: 1.凡與患兒接觸過的嬰幼兒應在10天內加強觀察,如發生高熱,就應予以暫時隔離,以免傳染給他人。此病是病毒引起,目前尚無特效藥物。 2.患兒出診后病情就開始逐漸好轉,故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3.在發病期間,患兒應注意休息,臥床至皮疹消退。 4.由于高熱時有大量的水分損失,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和營養物質。 5.患病期間的飲食,應以牛奶、米湯、豆漿、粥以及面條等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患兒大多在出疹后4~5天就會康復。
2016-01-16 06:3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本病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發疹性熱病。四季都可發病,以春冬兩季為最多。傳染性不大,感染后可能獲得永久性免疫。6一18個月的小兒患病最多,絕大多數預后良好。本病的特征是發病3一4日,熱退后周身出現紅疹,并很快消退,無色素沉著,也不脫屑。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病原體是一種病毒,但尚未能分離出來。本病潛伏期約10日,起病急驟,無前驅癥狀,發熱39℃一40℃以上,持續3一4日,體溫雖高,但患兒情緒好,與一般高熱病兒不同,這是本病特征之一。同時伴有咽炎,發熱時食欲較差,有時腹瀉,頸周圍淋巴結腫大,尤以枕骨下和頸后淋巴結為明顯,無壓痛。重癥病例高熱時可見驚厥。皮疹在熱退后出現,為不規則小型的玫瑰斑點或斑丘疹,最初出現于頸部與軀干,很快波及全身,腰臀部最多,口腔粘膜一般無異狀。實驗室檢查白細胞總數減低,淋巴細胞增加到70%一90%。本病在皮疹未出現之前,診斷較為困難,如果嬰幼兒高熱2一3天,精神良好,無陽性體征,可考慮本病。本病以對癥治療為主,應多喝水、多休息。幼兒急疹古稱“奶麻’,又稱“假麻”,多發于周歲以內的嬰兒。其病因是由于外感風熱時邪,郁于肌膚,與氣血搏結所致。早期治宜疏民解表,出疹期宜清熱涼血。
2016-01-16 02:0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幼兒急疹幼兒急疹是兒童早期的一種常見病,大多數兒童在2歲前都得過此病,本病特點是突發高燒,一般持續4天左右,然后全身出現粉紅色斑點樣皮疹。 臨床幼兒急診的癥狀有: 幼兒急疹有兩個階段,在5—15天的潛伏期后,首先出現如下癥狀:1、體溫達到39—40℃,但孩子狀態良好。2、有時出現高熱驚厥,但有些孩子還會出現咳嗽、頸部淋巴結腫脹、耳痛等癥狀。 發病后4天左右進入第二階段,這時的癥狀有:1、體溫迅速恢復正常。2、出現細小、清晰的粉紅色斑點狀皮疹,多分布在頭部和軀干部,可持續4天左右。 健康的孩子很少出現并發癥,但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可能發生肝炎或肺炎等并發癥。 因為腦膜炎與幼兒急診相似,所以醫生會對患兒做進一步檢查,以排除細菌引起的腦膜炎。幼兒急診沒有特異治療方法,但應注意給孩子退燒,可給孩子洗溫水浴,或者用溫水擦身。此病的恢復迅速,孩子在皮疹消失后很快能恢復正常。
2016-01-15 23:1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幼兒急疹一、癥狀表現2~3歲的幼兒,因抵抗力低,常因病毒感染而突然高燒。起病急,多發生于2歲以內的幼兒,數小時內體溫驟然升至40℃左右,并可因高燒而出現驚厥、抽搐,高熱2~3天后體溫驟然降至正常。在高熱的同時,軀干、頸部、耳后,出現淡紅色小丘疹,周邊有淺色紅暈,疹間皮膚正常,面部、肘、膝以下部位皮疹稀少。2小時內皮疹達高峰,1~2日內全部消退,不脫屑,也不留痕跡。發燒第1天出皮疹,極易疑為水痘,但疹型與水痘不同,水痘內有清亮液體,24小時內漸變渾濁,而不是淺紅小丘疹。患兒精神很好,僅似感冒樣癥狀,全身癥狀只有頸、耳后、枕部淋巴結腫大,咽部略有紅腫。二、選用非處方藥1.西藥2.中成藥金銀花露、牛黃上清丸、小兒感冒沖劑、銀柴顆粒、板藍根沖劑、雙黃連口服液、健兒清解液,任選其中之一。三、調理事宜1.多注意休息,多飲水,進食易消化的流食(如牛奶或菜粥、雞湯等)。三天后會自愈,且預后良好。2.屬急性傳染病,必須注意隔離,不可入托。四、何時就醫本病以突然高熱為特點,出皮疹時家長不易與其他出皮疹的傳染病相區別,在高熱或出現皮疹時,應送孩子去醫院確診。
2016-01-15 12:4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林友波 主治醫師
洞頭縣人民醫院
二級乙等
兒科
-
幼兒急疹幼兒急疹,故名思義是指嬰兒所患的急性出疹性疾病,一般多為半歲左右的小嬰兒。故中醫稱為“奶疹”。又因為本病有皮疹,皮疹形似麻疹,又有人把它稱為“假疹”。民間也有人把本病叫做“臊疹子”的說法。臨床上有時可見周歲以內的小嬰兒突然出現無明顯誘因的發燒,體溫—般為高熱。高燒時小兒精神稍差,有時出現輕咳、流少量清涕等癥狀。也有的無任何癥狀。當熱退時精神好,嬉戲如常,一般納食欠佳,大便正常。高燒一般在39℃左右,持續3天左右熱退,隨即皮膚出現紅色較密集的皮疹,壓之褪色,不癢。大約l~2天自行消退,其間小兒無任何不適,活動、飲食等日常生活均正常。因為本病有發燒、皮疹,故有的家長誤認為孩子患了麻疹。其實這是由病毒引起的兒童特有的一種輕型發疹性傳染病。本病好發于春季,但一年四季均可見到。本病的典型病例表現為起病急驟,熱度較高常在39℃以上,一般持續二天左右即可自行退燒,隨即全身出現玫瑰色疹點,以軀干、腰、臀部為最多,面部及肘、膝部則較少,疹出l~2天后自行消退,無色素沉著,也不脫屑,愈后良好。本病應注意與麻疹鑒別:幼兒急疹與麻疹不同之處在于本病癥狀較輕,患兒在發熱期間精神、食欲均較好,它的特點是熱退疹出,疹子在1~2天內自行消退。而麻疹大多精神倦怠,不思飲食,具有卡它癥狀等。當疹出時熱勢更盛,其疹子的發出一般是從頭面、發際開始,遍及全身,出疹時間也比幼兒急疹長。臨床上兩種疾病的區分并不難。本病還應與風疹鑒別:風疹多發生于冬春季節,發熱較輕。一般38℃左右,伴見咳嗽,特殊的皮疹細小如沙,色淡紅,并有枕后淋巴結及耳后淋巴結腫大。發病的患兒年齡以幼兒居多,也可見于學齡兒童。與本病鑒別主要是出疹時間,疹形及年齡。幼兒急疹是好發于1歲以內的小嬰兒,皮疹鮮紅,疹形比風疹大,且為熱退疹出,故臨床上不難鑒別。西醫治療本病主要是對癥處理,及時退燒,沒有其他特殊處理方法。中醫認為本病初起多因外感時邪,郁于肌膚與氣血相搏,外發肌表。故應采用疏表清熱之法。常選用蘆根10g,金銀花6g,野菊花8g,連翹10g,淡竹葉3g,黃芩6g,薄荷3g,丹皮5g等具有疏表清熱,涼血解毒之品。應用這種方法可以起到促進退燒,防止留有余邪的作用,水煎后每日分3~5次服用,每次喝30—50ml。值得一提的是中藥的熬制,這種藥性的藥物應先用水浸泡半小時,待開鍋后,微火熬15分鐘即可,這樣可以保存藥性,使藥物充分發揮作用。也可用銀花10g,野菊花15g,貫眾6g熬湯代水喝,同樣有清熱解毒透表之功效。治療本病的關鍵在于及時退燒,不留余邪。在預防和護理方面,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周歲以內的小兒形氣未充,發育不完全,抵抗疾病的能力差,所以不要帶孩子去串門或公共場所。因為公共場所人多,細菌及病毒在空氣中的密度相對比較高,這樣小兒染上疾病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②周歲以內小兒飲食一定要有規律,在能添加副食后要注意蔬菜的攝入。中醫認為脾胃為人的后天之本,飲食規律、豐富,納食正常才能促使小兒很好的發育成長。身體強壯后,抗病能力自然會增強。③在小兒發熱期間,應多給孩子飲水,以溫開水為佳,不要喝甜水。因為小兒發熱時食欲欠佳,甜水會進一步影響小兒的食欲,不利于疾病的康復。在飲食上以清淡為主,肥甘厚味會使氣機壅滯,影響脾胃運化、消化功能。④患病期間小兒體虛,應特別注意避風寒,慎勿汗出當風,那樣會招受新邪而致病情反復。小兒發熱汗出時,可用溫熱的濕毛巾或柔軟的干毛巾給孩子擦拭,這樣既可散熱又很舒適。幼兒急疹是一種輕型傳染病,所以在冬春季節家長可以每天給小兒喝一袋板藍根沖劑,用以加強小兒抵抗病毒侵襲的能力,預防疾病。本病一般病程較輕,預后良好。所以當您的孩子患了此病,也不必驚慌,按上述方法去做,一般都可痊愈,倘若病情反復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2016-01-15 11:1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