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偉良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口腔頜面外科專科
-
口腔癌的引發因素包括不良生活習慣、局部刺激、營養缺乏等。常見的有抽煙、飲酒、嚼檳榔、口腔衛生差、異物刺激、缺乏維生素A等。健康無小事,身體不適切莫忽視。及時就醫,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2018-11-23 06:18
1.抽煙: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損傷口腔黏膜細胞,增加癌變風險。
2.飲酒:長期大量飲酒可刺激口腔黏膜,影響細胞正常代謝。
3.嚼檳榔:檳榔中的化學物質具有致癌性,易誘發口腔癌。
4.口腔衛生差:滋生細菌和病毒,引發炎癥,長期刺激可導致癌變。
5.異物刺激:殘根、銳利牙尖等長期刺激口腔黏膜,易引發癌變。
6.缺乏維生素A:影響細胞正常生長和分化,降低口腔黏膜的抵抗力。
預防口腔癌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口腔衛生,補充營養。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建議去省級醫院做個全面的檢查。如果確診口腔癌以后治療方法:采用中醫治療口腔癌患者的復發轉移,應遵循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根據患者的癥狀、體征、所采用的西醫治療手段、不同的治療階段以及患者病后的氣血盛衰、臟腑功能的陰陽虛實等進行綜合分析,再提出相應的治療方案。中藥人參皂苷Rh2(護命素,含量16.2%)針對口腔癌術后的轉移治療,具有很好的預防及治療作用。它通過誘導一些酶的作用使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同時具有免疫系統調節作用,起到增效減毒的效果。另外由于人參皂苷Rh2屬于中醫中藥范疇,因此沒有什么毒副作用,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新型抗腫瘤藥物。
2016-01-16 17:4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春紅 主治醫師
北京市普仁醫院
二級甲等
口腔科
-
術后要及時服用中藥鞏固治療,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軟堅散結,消除殘余癌細胞,提高免疫力,預防復發擴散.
2016-01-16 13:1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應該是長期慢性炎癥造成的.手術治療比較合適.
2016-01-16 07:4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口腔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10種癌癥之一,主要發生于40歲以上的人.口腔癌如能早期發現,治愈率很高.但不幸的是,大多數口腔癌發現時,已是中晚期,預后不良.早期發現口腔癌的關鍵是自我識別“癌前病變”,特別是其“高危相”,以及“早期癌”的特點. 口腔癌前病變癌前病變不是癌,是指那些臨床及組織學有改變并具有癌變傾向的病變.目前公認的有白斑,赤斑,粘膜下纖維變性,粘膜良性淋巴組織增生癥,上皮不典型增生以及交界痣等.口腔粘膜扁平苔蘚和慢性非特異性潰瘍等也有可能癌變.其中白斑,口腔粘膜扁平苔蘚和慢性非特異性潰瘍,為中老年人的多發病.凡發現上述病變,應及時就診. 癌前病變高危相是指癌前病變中那些在臨床及組織學上處于癌變的臨界線上的表現征相.嚴格地說,它仍然不是癌,在組織學上與早期癌有質的區別.高危相的特征包括:發病部位在高危區的舌邊緣,舌腹,口底,口角內側三角區及軟腭復合區;折色斑紋或斑塊中出現紅斑及紅白相間顆粒;伴有白色念珠菌感染;去除刺激因素2-3周,或經合理治療3-4周后毫無改善者.發現高危相應做組織病理活檢,明確診斷. 口腔早期癌早期口腔癌的表現可分白色病變,紅色病變,潰瘍,硬結及牙周病變等.口腔粘膜鱗狀細胞癌常在白斑的基礎上發生.如果在白斑上出現一塊紅色的糜爛區,硬結或潰瘍,可能已是口腔癌了.紅色病變包括紅斑,“顆粒肉芽狀創面”,“桑葚狀糜爛間雜有角化”,“高粱米粒樣斑點”等顆粒紅斑,都預示著口腔紅斑中就查出20例口腔癌.老年人口腔中一個長期不愈合的潰瘍,特別是邊緣稍高起者應想到癌.但應與舌邊被牙齒磨擦形成的“褥瘡性潰瘍”相區別,方法是磨去陡峭的牙尖,或拔掉殘齒,觀察2周,潰瘍愈合,即可排除.牙齦出血,牙齒松動等,常是牙齦癌的表現.如果牙齦出血治療效果不好,或拔牙后創口不愈,或有肉芽組織從創口長出,則應做活檢確診,萬萬處理方法不可大意.
2016-01-16 06:4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口腔癌? 口腔癌是頭頸部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國內有關資料統計,口腔癌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9%~3.5%,占頭頸部惡性腫瘤的4.7%~20.3%,僅次于鼻咽癌,居頭頸部惡性腫瘤的第2位,在亞洲的印度與巴基斯坦等國則高達40%~50%。口腔癌以男性多見,1950年美國口腔癌男女之比約6:1.近年來下降為2:1.可能與現今美國婦女吸煙人數增加有關。上海醫科大學腫瘤醫院1968~1975年放射治療368例舌活動部鱗癌,年齡31~60歲占76.9%,男女之比為1.4:1。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