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得精神分裂癥要吃多少年藥?藥能不能完全跟治這病
一般得精神分裂癥要吃多少年藥?藥能不能完全跟治這病?中國做外科手術哪最好?謝謝本次發病及持續的時間:2000~~~~~~2005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您好:【治療】一、藥物治療:目前治療精神分裂癥的首選藥物仍是氯丙嗪,次選藥物則是氟哌啶醇或氯氮平,需長期用藥者則常用長效的的氟奮乃靜癸酸脂或氟哌啶醇癸酸脂肌肉注射。二、心理治療:是一種重要的和必要的輔助治療,可以改善康復期或慢性病人的情況,不適用于急性患者。三、其他治療:1、胰島素昏迷(休克)治療:基本放棄;2、電抽搐(休克)治療:主要用以控制急性興奮騷動和木僵;3、精神外科:只適用于少數經各種治療無效而又難于管理的病人,多數醫生都不主張使用。迄今仍未篩選出療效可靠的中藥方劑(包括針灸穴位)(據《實用內科學》第九版)。具體的療程需要結合臨床癥狀而定,具體的物理治療可以到我們的名醫名院中查詢。
2016-01-17 08:2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陽性癥狀的治療以藥物治療及物理治療如電休克治療為主,還應輔以心理治療及工作娛樂治療等,治療要力求系統和充分——*對以精神運動性興奮和幻覺、妄想、行為紊亂、情感反應為主要癥狀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應首選鎮靜作用強、控制興奮躁動及抗幻覺妄想效果明顯的藥物,如氯丙嗪、氯氮平、氟哌啶醇、甲硫達嗪、奮乃靜等抗精神病藥物;奧氮平、利培酮之類較新藥,副作用較少,病人較肯服用,但價錢也較昂貴。*對以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識活動明顯缺乏、緘默、退縮、被動等陰性癥狀為主的患者,應選具有激活作用的藥物,如舒必利、氟奮乃靜、三氟拉嗪、利培酮等;*對極度興奮躁動、拒食、拒服藥、無法管理、木僵、緘默、自殺、自傷、傷人、損物者,若無禁忌癥,應合并電休克治療。陰性癥狀的治療:對于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的患者來說,主要是人格、情感反應、意志、行為和社會功能的障礙,因此對于此類患者的治療除繼續采取適量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外,應特別注重心理治療,并充分配合工作娛樂等方面的行為治療,以及家庭治療。在進行行為治療時,可讓其參加文娛活動及生活自理活動,采取陽性強化法,當患者做出符合治療要求的良好正常行為,即計分予以獎勵,以強化其正常行為,調動其積極性。同時應耐心對其進行教育、啟發、誘導,培養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鼓勵其參加集體勞動和文體活動,以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活躍他們的情緒。這對改善患者大腦功能、防止衰退具有重要作用,還能夠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交能力。因為家庭是患者的生活基地,對其影響較大,所以應同時積極配合家庭治療,這對防止病情復發和疾病惡化能起到重要作用。
2016-01-16 23:0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 治療的總目的是減輕癥狀,避免復發,恢復功能缺陷,盡可能地增進康復。本病主要有三種治療措施:應用抗精神病藥物、康復和社區支持措施及心理治療?! 】咕癫∷幬镏委熕幬镏委熆梢詼p輕或消除妄想、幻覺和思維障礙等癥狀。在急性癥狀消除以后,維持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可以減少復發的可能。遺憾的是,抗精神病藥物可以引起明顯的副反應,如可以導致鎮靜、肌肉強直、震顫和體重增加;這些抗精神病藥物可以引起遲發性運動障礙,這是一種不自主地以唇部和舌部皺縮或者臂部和腿部的扭轉運動障礙為特征的表現。即使停藥后,遲發性運動障礙亦不會消失,并且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 〈蠹s75%的精神分裂癥病人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可以獲得效果,如氯丙咪嗪、氟奮乃靜、氟哌啶醇以及美索達嗪。其余25%病人中約有一半用相對較新的抗精神病藥氯氮平治療可以獲效。由于氯氮平有可能引起嚴重的副反應,如抽搐,或者致命的骨髓抑制,往往只用來治療對其他抗精神病藥物效果不好的病人。服用氯氮平治療的病人必須每周進行白細胞計數監測。有研究證實,其他一些較新的藥物沒有氯氮平那樣嚴重的副反應,如維思通已經應用于臨床,還有其他幾種藥物亦有可能得到FDA的批準?!】祻秃蜕鐓^支持措施康復措施是指教會病人掌握必要的在社區生活的技能,它能使精神分裂癥患者正常地在社區工作、購物、照護自己、料理家務及與他人相處。雖然病人在嚴重發作時需住院治療或者在對自己或他人構成危險時要強制住院,但總的目標是使患者的生活適于社區。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有些患者則需要住在社區診療所或康復中心,以便有人督促其按醫囑服藥。 由于癥狀嚴重和療效不好或者缺乏在社區生活的技能,有小部分病人不能獨立地生活,他們需要在一個安全和有支持的康復中心接受全日制照料?! ⌒睦碇委熓侵委煴静〉牧硪粋€重要方面。心理治療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在病人、家庭和醫生之間建立一種信任和合作關系,通過心理治療,病人可以學會控制自己的疾病,按醫囑服藥以及處理誘發疾病發作的各種應激。
2016-01-16 22:2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