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斌 主治醫師
滁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骨外科
-
脾虛氣虛一般是指身體虛弱、蒼白、氣短、四肢無力、運動出汗、聲音低沉等,主要是由于先天性稟賦不足、后天營養喪失、過度勞累、長期患病或肺、脾臟和腎臟等臟器功能下降所致。以及氣血生化不足。食物應以清甜或溫熱的食物為主。食用營養和易消化的補充食物。避免生冷食品、油膩厚重食品、辛辣食品。
2019-01-08 13:59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手腳涼屬于陽氣不足,男性多有腎陽虛。建議用些補腎陽的藥物,如金匱腎氣丸等等,平時多吃點羊肉,狗肉,也可以用中藥泡腳選用巴戟天、淫羊藿、狗脊、肉桂、小茴香、雞血藤、炮姜、艾葉熬水泡腳平時禁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醫生詢問:
2016-01-17 12:4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中醫講“久病及腎”,脾虛如果長久得不到好的治療,最終是會影響腎,造成腎虛的.建議脾虛必須及早治療,“脾為后天之本”,脾胃健運是人體健康的重要前提.長期脾虛可以通過服用中成藥或通過食療進行長期的治療中成藥:四君子丸,香砂六君子丸,補中益氣湯.補脾的食譜:馬鈴薯(洋芋,土豆,山藥蛋)味甘,性平.作用:補氣,健脾.宜于脾虛體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發芽的馬鈴薯芽與皮有毒,忌食.紅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于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泄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氣,托痘疹.宜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屬于發物,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作用:補氣健脾,養陰益肺,補腎固精.宜于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慢性泄瀉.濕盛和氣滯脹滿者忌食.栗子味甘,性溫,歸脾,胃,腎經.作用: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虛食少,反胃,瀉泄.氣滯腹脹者忌食.紅棗(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作用:補益脾胃,養血安神.宜于脾胃虛弱,食少便稀,疲乏無力.氣滯,濕熱和便秘者忌食.雞肉味甘,性溫,歸脾,胃經.作用:補中益氣,補精添髓.宜于脾胃虛弱,疲乏,納食不香,慢性泄瀉.實證,熱證,瘡瘍和痘疹后忌食.兔肉味甘,性涼.作用:補中益氣,涼血解毒.宜于脾虛食少,血熱便血,胃熱嘔吐反胃,腸燥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豬肚(豬胃)味甘,性溫.作用:補益脾胃.宜于虛弱,泄瀉,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潰瘍.牛肚(牛百葉)味甘,性溫.作用:益脾胃,補五臟.宜于病后氣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羊肚(羊胃)味甘,性溫.作用:補虛弱,益脾胃.宜于形體瘦弱,脾胃虛寒.牛肉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宜于脾胃虛弱,食少便稀,中氣下陷,慢性泄瀉.桂魚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血.宜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虛寒證,寒濕證忌食.泥鰍味甘,性平,歸脾,肺經.作用:補中益氣,利水祛濕.宜于中氣不足,泄瀉,脫肛.粳米(大米,硬米)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宜于中氣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嘔吐,泄瀉.秈米味甘,性溫,歸肺,脾,心經.作用:補脾胃,養五臟.宜于脾虛濕盛腹瀉.熱證,濕熱證,陰虛證忌食.糯米(江米)味甘,性溫,歸脾,胃,肺經.作用,補中益氣,補肺斂汗.宜于脾虛腹瀉,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粘滯難化,食積證,氣滯證,濕證,脾虛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扁豆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作用,健脾化濕,清暑和中.宜于脾虛濕盛,食少便稀,暑濕吐瀉.氣滯腹脹者忌食.豇豆味甘,性平,歸脾,腎經.作用:健脾,補腎.宜于脾胃虛弱,腹瀉,嘔吐.氣滯證和便秘者忌食.蜂蜜味甘,性平,歸脾,肺,大腸經.作用:補脾緩急,潤肺止咳,潤腸通便.宜于脾胃虛弱胃痛,津虧腸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潰瘍.濕證,濕熱證,胃脹腹脹,嘔吐,便稀者忌食;不宜與蔥,萵苣同食.
2016-01-17 09:5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脾虛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參苓白術散和補脾宜腸丸治療。另外還要注意飲食:1.少吃油炸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2.少吃腌制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癥。
2016-01-17 02:4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你是腎虛引起的,建議你口服補腎的藥物來治療,最好是到醫院中醫科檢查辯證后治療的。醫生詢問:
2016-01-16 17:2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一般的情況有脾虛氣虛的情況下,往往是可以引起此種癥狀的。一般的情況往往是可以采用中藥調理治療的。往往是健脾補氣的治療的。一般的情況如補脾益腸丸。此種情況注意保養的。飲食要清淡的。保持心情舒暢。不要著涼的。醫生詢問:
2016-01-16 16:5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