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梁天山 主任中醫師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心火上炎多為心之陰血不足以致心火亢盛。表現為:心煩神亂,失眠多夢,驚悸怔忡,或胸中懊惱,舌尖紅,脈細數。病人心火亢盛,擾亂心神,神不守舍,加之心火灼燒陰血,心神失養,則心煩神亂、失眠;心居于胸,心火內熾,則胸中煩熱而似懊惱之狀;舌、脈亦是心火盛而陰血虧之征。
2019-03-03 21:0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根據您敘述這和上火有關系,再者缺乏維生素,多吃點水果或者綠色蔬菜。保持口腔清潔衛生,常刷牙。如出現后就吃牛黃解毒片。近期清淡飲食,忌食辛辣和刺激大的食物,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保證大便通暢。多喝水,保證每天良好心情。
2016-01-17 18:2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心火旺可常喝竹葉、甘草、燈心草、生地、麥冬煮成的茶飲,具有清心瀉火的作用。虛火上升的人可常喝百合、銀耳、玉竹煮的甜湯,具有清心養陰的作用。喝蓮子湯去心火
2016-01-17 13:1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本證是為心火內盛所表現的實熱證候。其證多因六淫傳里化火;或情志郁極火自內發;或過食辛辣之品;或溫補過度,導致陽熱內盛,形成內火上炎的證候。本證病位在心,證候屬實,常移熱于小腸形成小腸實熱;亦可波及到脾、肝形成心脾積熱和心肝火旺等癥。治療法則:清心降火(一)內服方藥 1.基本方藥:(1)瀉心湯與涼膈散加減:大黃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梔子10克、連翹10克、薄荷6克、黃柏10克、木通10克、生甘草6克。本方適用于心火上炎證之心神不寧者為宜。(2)知柏地黃丸合交泰丸加減:知母12克、黃柏10克、生地15克、山藥10克、山萸肉12克、丹皮10克、澤瀉10克、茯苓6克、黃連6克、肉桂3克。本方適用于心火上炎的心腎不交者。上方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劑,溫服,每日3次。 2.加減變化:若見火邪傷陰,口干思冷飲,舌紅苔黃,可于基本方(1)加龜板15克、玄參15克、知母10克、沙參10克以養陰生津;若吐血、衄血者加犀角10克磨汁沖服,生地10克、丹皮10克以涼血止血。若見小便色赤而痛者,可在基本方(2)中去黃連、肉桂,加小薊10克,白茅根30克、炒蒲黃10克、藕節12克清心瀉火,涼血止血;若見小便淋瀝澀痛,小腹拘急加竹葉10克、車前草15克、扁蓄12克、滑石10克瀉心降火,清熱通淋。(二)外敷藥物 舌為心之苗,心火上炎常見口舌生瘡,疼痛難忍,常用外敷藥物治療有較好療效。 1.口疳散:梅片0.7克、兒茶0.6克、青黛15克、煅石膏75克、西月石60克、青果粉60克、細川連180克、山豆根450克、人中黃60克、人中白60克,共研極細末,對急慢性口腔炎,霉菌性口腔炎等外涂2~3天可痊愈。涂后一般有刺激,出現流涎,但不要吐出。 2.絳雪散:西瓜硝、西月石各100克、朱砂3.3克、龍腦冰0.3克,研極細末,噴于患處,每日3~4次,不僅對口腔炎有良效,對急性扁桃體炎,急慢性咽喉炎均有較好的療效。 3.漱口方:取防風、甘草、銀花、連翹、薄荷、荊芥,煎水含漱,治實證口瘡。 4.醋調吳茱萸外敷足心治療口瘡。將吳萸研細末,取醋適量調敷涌泉穴處,用紗塊膠布固定,可保留3~5天。一切疾病以預防為主1.心火上炎在以口舌生瘡為主時,應勤漱口,晨起睡前飯后尤為重要,以便保持口腔清潔,減輕病情,亦有預防口瘡發生的作用。 2.在口舌生瘡時,進食宜緩慢細嚼,避免咬傷口舌,形成新的潰瘍。戒食生冷酸味水果以免增加疼痛。 3、切忌過勞或熬夜,導致傷神動火,加重病情。祝您早日康復!
2016-01-17 06:2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扎),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或者每日用淡竹葉15克、蓮子芯15克泡茶喝可較快地清心火,對心火旺之人極為有益
2016-01-17 00:5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