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肺動脈栓塞治療后下肢仍水腫咋回事?
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癥狀、癥狀變化等):我母親前年得了肺間質纖維化,醫生說這個病不容易痊愈,結果我母親這個病痊愈了,后來今年一月份又下肢水腫,去外地檢查,說是得了肺動脈栓塞,在醫院治療三個月,輸液是舒血寧和一些消炎藥,期間還打了幾針肝素,后來開了一些華法林回家治療,頭兩周,每周吃完藥都要做化驗,根據國際標準化比值調整藥量,可是上兩周調整為原來一半的藥量,最近我母親的腿和腳又腫了,吃了三天氫氯噻嗪,消了,結果隔了幾天,又腫了,而且她總是覺得喘不上氣來,嘴唇有的時候總是發紫,我母親每次吃完利尿藥都腿疼,像抽筋似的疼,不是已經再吃溶栓的藥物了么?而且再醫院檢查時,做的是加強64排CT,中大血管里頭并沒有看到血栓,下肢是不完全對稱的水腫,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家里的大夫建議吃異硝酸山梨酯,說是水腫是由心臟來的,這可以么?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唐書生 主任醫師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三級甲等
呼吸科
-
母親肺動脈栓塞治療后下肢仍水腫,可能與心臟功能不全、血栓殘留、藥物副作用、營養不良、下肢靜脈回流障礙等有關。 1. 心臟功能不全:肺動脈栓塞可能影響心臟功能,導致心力衰竭,引起下肢水腫。可通過心臟超聲等檢查明確,治療上常使用利尿劑如呋塞米、螺內酯等,同時應用改善心功能的藥物如地高辛等。 2. 血栓殘留:盡管中大血管未發現血栓,但可能有小血管或微血管的血栓殘留,影響血液循環。可復查血管超聲或造影,治療可能需要繼續抗凝,如使用利伐沙班等。 3. 藥物副作用:華法林等抗凝藥物可能影響凝血功能,導致出血或水腫。需定期監測凝血指標,調整藥物劑量。 4. 營養不良:長期患病可能導致蛋白攝入不足,引起低蛋白血癥,造成水腫。要加強營養支持,補充優質蛋白。 5. 下肢靜脈回流障礙:可能存在靜脈瓣功能不全等情況,阻礙血液回流。可穿戴彈力襪,必要時手術治療。 總之,母親下肢水腫的原因較為復雜,需要綜合評估,明確原因后采取針對性治療。同時,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定期復查,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護理。
2025-03-18 18:4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