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心肌梗塞
前左背有似1條經脈疼過二次,均一小時左右消失;2個月前左上腹也似經脈疼過一次,疼的厲害,醫生當作胃病診斷,未吃藥,睡了二個鐘,癥狀消失).發病時間:2009.9.19化驗檢查結果:心電圖:正常;X光:心肺未見明顯異常;彩超心動圖:二尖瓣及三尖瓣輕度返流,主動脈輕微返流,無分流.心功能:間壁基底段及中段室壁明顯變薄(3--4MM),反常運動,未見附血栓,室壁尖段輕度肥厚,相對代償性收縮增強.(診斷結果:陳舊性間隔壁心梗?)心肌酶檢驗:正常;ECT檢查報告:冠心病?檢查意見:靜息心肌斷層顯像結果:左室間壁基底段心肌符合梗塞性改變.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冠狀動脈的血流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出現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終導致心肌的缺血性壞死.
2016-01-18 20:4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非常年輕你要積極地治療治療 急性心梗應住院治療. 一,一般治療,絕對臥床休息,進易消化飲食.保持大便通暢(可用果導).鎮靜.吸氧:一般鼻導管給氧,氧流量2~4L;鎮痛藥物,須注意其血壓下降,呼吸抑制及嘔吐等副作用;監護:心電,血壓及呼吸,心率,心律,尿量監護,開放靜脈. 二,限制及縮小梗死面積(一)藥物治療①硝酸甘油靜脈滴注,在低血壓,低血容量或心動過速時慎用;②β受體阻滯劑,宜用于血壓高,心率快,ST上升明顯,胸痛者.禁用于心衰,低血壓及緩慢型心律失常;③鈣阻滯劑,目前無證據表明可縮小心梗面積.如合并嚴重高血壓或冠脈痙攣可選用硝苯吡啶,硫氮卓酮,用時應注意有關禁忌癥.(二)溶栓治療①適應癥:急性心梗發病6h以內(最好在4h以內者)的Q波心梗.又無禁忌癥者;②禁忌癥:近期活動性出血或出血傾向,嚴重高血壓,腦血管疾病,嚴重肝腎疾病,高齡(年齡>70歲);③常用藥物及用法:鏈激酶,尿激酶及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其主要并發癥為出血,尤其是顱內出血可危及生命,應予注意.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主要并發癥,合理的飲食,對心肌梗塞治療有重要意義.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要嚴格臥床,營養不宜過多,進食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1)限制熱量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尤其是發病初期,應少食多餐,以流質為主,并避免過冷或過熱的膳食.隨著病情好轉,可適當增加半流食,并逐步增加熱能.允許進食適量的瘦肉,魚類,水果等.經常保持胃腸道通暢,以防大便時因過分用力加重病情. (2)飲食應平衡,清淡且富有營養,以改善機體,包括心肌細胞的營養供給,保護和維持心臟功能,促進病人早日康復.應避免過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飲濃茶,咖啡.避免進食大量脂肪,因為有可能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導致血流緩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3)注意鈉,鉀平衡,適當增加鎂的攝入,以防止或減輕并發癥,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發生和發展.一般建議低鹽飲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鈉喪失過多,則不必過分限制鈉鹽.膳食中鈉,鉀,鎂的攝入,應據病情隨時調整. (4)急性心肌梗塞伴心功能不全時,常有胃腸功能紊亂,飲食更應注意.發病開始的1~2天,僅給熱水果汁,米湯,蜂蜜水,藕粉等流質飲食,每日6~7次,每次100~150毫升.若患者心功能好轉,疼痛減輕后,可逐漸增加一些瘦肉,蒸雞蛋白,稀米粥等飲食.隨著病情的恢復,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飲食治療,但飲食仍需柔軟,易于消化.
2016-01-18 15:5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一)白細胞計數發病1周內白細胞可增至10,000~20,000/mm3,中性粒細胞多在75%~90%,嗜酸粒細胞減少或消失.(二)紅細胞沉降率紅細胞沉降率增快,可維持1~3周.(三)血清酶測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或CPK)發病6小時內出現,24小時達高峰,48~72小時后消失,陽性率達92.7%.谷草轉氨酶(AST或GOT)發病后6~12小時升高,24~48小時達高峰,3~6天后降至正常.乳酸脫氫酶(LDH)發病后8~12小時升高,2~3天達高峰,1~2周才恢復正常.近年來還用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H),γ-谷酰基磷酸轉肽酶(γ-GTP),丙酮酸激酶(PK)等.肌酸磷酸激酶有3種同工酶,其中CK-MB來自心肌,其診斷敏感性和特異性均極高,分別達到100%和99%,它升高的幅度和持續的時間常用于判定梗塞的范圍和嚴重性.乳酸脫氫酶有5種同工酶,其中LDH1來源于心肌,在急性心肌梗塞后數小時總乳酸脫氫酶尚未出現前就已出現,可持續10天,其陽性率超過95%.(四)肌紅蛋白測定尿肌紅蛋白排泄和血清肌紅蛋白含量測定,也有助于診斷急性心肌梗塞.尿肌紅蛋白在梗塞后5~40小時開始排泄,持續平均可達83小時.血清肌紅蛋白的升高出現時間較CK出現時間略早,在4小時左右,高峰消失較CK快,多數24小時即恢復正常.(五)其他血清肌凝蛋白輕鏈或重鏈,血清游離脂肪酸,在急性心肌梗塞后均增高.血清游離脂肪酸顯著增高者易發生嚴重室性心律失常.此外,急性心肌梗塞時,由于應激反應,血糖可升高,糖耐量可暫降低,約2~3周后恢復正常.[心電圖和心向量圖檢查]心電圖有進行性和特征性改變,對診斷和估計病變的部位,范圍和病情演變,都有很大幫助.心電圖波形變化包括三種類型:1.壞死區的波形向壞死心肌的導聯,出現深而寬的Q波.2.損傷區的波形面向壞死區周圍的導聯,顯示抬高的ST段.3.缺血區的波形面向損傷區外周的導聯,顯示T波倒置.
2016-01-18 10:0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壞死,為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冠狀動脈的血流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出現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終導致心肌的缺血性壞死.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臨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劇烈疼痛,發熱,白細胞計數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電圖反映心肌急性損傷,缺血和壞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變,并可出現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屬冠心病的嚴重類型.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數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或在此基礎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堵塞所致.按照病因,病理,心電圖和臨床癥狀等不同,心肌梗死可分為各種不同的類型全身發熱,伴有心動過速,白細胞增高和紅細胞沉降率增快等,由壞死物質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發生后24-48小時出現,程度與梗死范圍常呈正相關,體溫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過39℃,持續一周左右.約1/3有疼痛的病人,在發病早期伴有惡心,嘔吐和上腹脹痛,與迷走神經受壞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組織灌注不足等有關;腸脹氣也不少見;重癥者可發生呃逆.以上是對“關于心肌梗塞”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6-01-18 09:5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心肌梗塞通常與冠心病有關的,是冠狀動脈阻塞所致,是很危險的疾病,積極搶救與治療有可能改善,病情穩定后應該考慮作介入手術治療.
2016-01-18 05:3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