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黃水瘡是由一種化膿性細菌引起的皮膚感染的疾病。建議你用消毒水如雙氧水,或高錳酸鉀水清洗后上外敷抗生素軟膏,如百多幫軟膏效果不錯。你可以試試。
2016-01-18 15:2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你好,你描述的癥狀,我認為還是建議及時的保養休息很重要,飲食清淡,試試無極膏
2016-01-18 13:0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膿皰瘡是一種常見的化膿性皮膚病,又名膿皰病、接觸傳染性膿皰瘡,俗稱“黃水瘡”。內治法 (一)暑濕熱蘊膿皰密集,色黃,周圍繞以紅暈,糜爛面鮮紅;伴有口干,便干,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濡滑數。, 辨證分析:夏令暑濕熱邪熏蒸,蘊結于肌膚,故見膿皰密集,色黃,周圍繞以紅暈,糜爛面鮮紅;暑為陽邪,傷津耗液,則口干,便干,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濡滑數為暑濕熱蘊之象。 治法:清暑利濕解毒。 方藥:清暑湯加減。熱重煩躁者,加黃連、山梔、生石膏等以清熱除煩;大便干結者,加生大黃以瀉滯導熱。 也可用升麻消毒飲加減。 (二)脾虛濕蘊膿皰稀疏,色淡白或淡黃,糜爛面淡紅;伴有食納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膩,脈濡細。 辨證分析:脾虛失運,濕熱內生,熏蒸肌膚,故見膿皰稀疏,色淡白或淡黃,糜爛面淡紅;脾虛失運,則食納少,大便溏稀;舌淡,苔薄微膩,脈濡細,為脾虛濕蘊之象。 治法:健脾滲濕。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食滯不化者,加檳榔、焦三仙以化氣行滯。病情較長,加生黃芪補氣脫毒外出。外治法 (—)癢而兼痛,搔破黃水淋漓,膿液多者,可用金黃拔毒散撒敷于創面。也可選用馬齒莧、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等適量煎水濕敷或外洗。 (二)膿液少者,用三黃洗劑加入5%九一丹混合搖勻外搽,每天3~4次。 (三)局部糜爛者,先用明礬溶液洗去膿痂,再將冰硼散或玉露解毒散撒于患處。 (四)膿痂厚者,選用青黛、黃柏、蒼術研細末,植物油調勻外涂。
2016-01-18 09:4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