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反應性改變(輕度炎癥)
我被醫生診斷為宮頸輕度糜爛,白帶化驗結果是(mv+),醫生說是有霉菌,診斷為陰道炎,開了凱妮玎一片,但TCT結果為:細胞量>40%頸管細胞:有化生細胞:無病原體中的四項感染提示均為:無良性反應性改變(輕度炎癥)建議定期檢查請問醫生:1,為什么已經診斷為有霉菌陰道炎了,而TCT霉菌感染提示無呢?2,目前能要小孩嗎?如果這月準備要小孩,醫生開的凱妮玎可以用嗎?3,頸管細胞:有是什么意思?想要小孩,醫生開的凱妮玎先不用可以嗎?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1)假性糜爛:糜爛的病理學概念是指“表面上皮的脫落”,而臨床工作中常見的宮頸糜爛,多為宮頸外口周圍的紅色區域.陰道鏡檢查時,在紅色區表面涂以3%醋酸后,可見到紅色區域局部呈“葡萄串”改變,此乃柱狀上皮水腫引起.如對該處行活體組織檢查,顯微鏡下可見到表面被覆柱狀上皮.因此,如嚴格按照糜爛的病理學定義,此處并不屬于糜爛,故有人建議稱為假性糜爛.臨床工作中所見到的宮頸糜爛,多屬此種.(2)真性糜爛:由于宮頸表面經常有較多的粘液或膿性分泌物覆蓋,這些分泌物長期刺激、浸漬宮頸外口周圍的鱗狀上皮,再加上宮頸深層組織的炎性浸潤,使覆在宮頸表面的鱗狀上皮失去活力而脫落,形成潰瘍,這就是真性糜爛.但這一糜爛面很快就被其周圍的柱狀上皮所覆蓋,形成表面呈顆粒狀、有一定光澤的紅色區域,即假性糜爛.我們日常工作中所發現的宮頸糜爛,多屬于假性糜爛,而真性糜爛只是這一病變過程中的一個短暫階段,其轉歸將是表面被柱狀上皮覆蓋而成為假性糜爛.
2016-01-19 13:3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你好,宮頸糜爛是慢性子宮炎病變過程中最常見的局部特征,由于受炎性分泌物浸漬,宮頸鱗狀上皮脫落,由宮頸管的柱狀上皮覆蓋代替,即表現為宮頸糜爛,臨床上按宮頸糜爛面積的大小,將宮頸糜爛分為ⅠⅡⅢ度。你好,你說的是輕度炎癥也就是宮頸糜爛1度,藥物治療即可,要定期復查看看宮頸恢復的情況,,白天可用全棉織品衛生墊,并且需勤換新墊。還可用溫水清洗外陰,最好穿全棉織品的內褲,并要勤換洗,以保持外陰清潔。禁房事1-2個月。
2016-01-19 03:3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