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帕金森?。≒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較少見。我國65歲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約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為散發病例,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紋狀體DA含量顯著性減少而致病。導致這一病理改變的確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老化、氧化應激等均可能參與PD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過程。手術方法主要有兩種,神經核毀損術和腦深部電刺激術(DBS)。神經核毀損術常用的靶點是丘腦腹中間核(Vim)和蒼白球腹后部(PVP)。以震顫為主的患者多選取丘腦腹中間核,以僵直為主的多選取蒼白球腹后部作為靶點。神經核毀損術費用低,且也有一定療效,因此在一些地方仍有應用。腦深部電刺激術因其微創、安全、有效,已作為手術治療的首選。帕金森病患者出現明顯療效減退或異動癥,經藥物調整不能很好的改善癥狀者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對肢體震顫和肌強直的效果較好,而對中軸癥狀如姿勢步態異常、吞咽困難等功能無明顯改善。手術與藥物治療一樣,僅能改善癥狀,而不能根治疾病,也不能阻止疾病的進展。術后仍需服用藥物,但可減少劑量。繼發性帕金森綜合征和帕金森疊加綜合征患者手術治療無效。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藥物治療效果好的患者不適宜過早手術。
2016-01-20 09:0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您好,帕金森早期采用藥物治療,但是隨著疾病的發展藥量需要逐漸增加,但是藥物效果會隨著耐藥性的產生逐漸降低,在藥物不能很好控制的時候多采用細胞刀微創手術治療,術中患者完全清醒,安全性高,療效可靠,手術立竿見影術后患者即可發現震顫等癥狀大幅減輕甚至消失通過后期的康復鍛煉,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2016-01-19 20:0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帕金森?。≒arkinson'sdisease)又稱"震顫麻痹"、巴金森氏癥或柏金遜癥,多在60歲以后發病。主要表現為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其它部分的震顫,身體失去柔軟性,變得僵硬。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療以藥物為主,復方左旋多巴制劑是常用的藥物之一,早期臨床效果較好。一般護理帕金森病為一慢性進行性疾病,發病年齡及病程在不同人身上有所不同。在疾病早期,病人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其護理主要在于指導和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晚期臥床的病人,其任務則越來越重。對帕金森病患者的護理一般應注意以下問題:1、注意膳食和營養,2、所獲眾多指導和幫助:3、加強肢體功能鍛煉: 4、預防并發癥:5、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觀察藥物效果及副反應
2016-01-19 14:5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