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癥狀是什么
2011年5月17號晚頭痛,臉上有少許小紅疹子。20011年5月18日白天頭痛,有輕微咳嗽,下午臉上很燙有明顯小紅疹子,手上出現少許小紅疹子,晚上低燒37.3度,腿上出現小紅疹子。2011年5月19日精神無不佳,全身長滿大量紅色小疹子。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您好,早期多是感冒癥狀,發熱.發熱后3~4天出現皮疹.體溫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開始為稀疏不規則的紅色斑丘疹,疹間皮膚正常,始見于耳后,頸部,沿著發際邊緣,24小時內向下發展,遍及面部,軀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第2~3日可于雙側近臼齒頰可見麻疹粘膜斑.不是很好治療,多是抗病毒和對癥治療,預防感染.一般可自愈..
2016-01-21 10:5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您好,早期多是感冒癥狀,發熱.發熱后3~4天出現皮疹.體溫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開始為稀疏不規則的紅色斑丘疹,疹間皮膚正常,始見于耳后,頸部,沿著發際邊緣,24小時內向下發展,遍及面部,軀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第2~3日可于雙側近臼齒頰可見麻疹粘膜斑.不是很好治療,多是抗病毒和對癥治療,預防感染.一般可自愈.
2016-01-21 06:1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您好,麻疹一般會出現發熱,咽痛,畏光,流淚,眼結膜紅腫等。發熱4日左右全身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本病出疹3-4天后皮疹開始消退,消退順序與出疹時相同;在無合并癥發生的情況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癥狀也隨之好轉,一般不需特殊治療,期間要多飲水,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尤其是魚蝦羊肉一類的。
2016-01-21 04:1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很像蕁麻疹。這類疾病一般都與過敏有關,不知你是否穿過含尼龍等化學纖維的衣服,是否經常喝酒,愛吃辛辣的食物,若有應該改掉了,不然更不好痊愈。外用藥膏Mixderm,這里面可能含有激素,故使用后效果明顯。內服藥Tavegyl=這種藥我沒見過,不敢妄說。治療這類疾病一般就是使用抗過敏藥物,例如,撲爾敏,賽更定,酮替芬,西替利嗪等,再就是使用激素類藥品和鈣劑,維生素C
2016-01-21 03:1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麻疹的癥狀及臨床表現:一)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1,潛伏期一般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潛伏期內可有輕度體溫上升.2,前驅期也稱發疹前期,一般為3~4天.這一期的主要表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癥狀:①發熱,見于所有病例,多為中度以上發熱;②咳嗽,流涕,流淚,咽部充血等卡他癥狀,以眼癥狀突出,結膜發炎,眼瞼水腫,眼淚增多,畏光,下眼瞼邊緣有一條明顯充血橫線(Stimson線),對診斷麻疹極有幫助.③Koplik斑,在發疹前24~48小時出現,為直徑約1.0mm灰白色小點,外有紅色暈圈,開始僅見于對著下臼齒的頰粘膜上,但在一天內很快增多,可累及整個頰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現后即逐漸消失可留有暗紅色小點;④偶見皮膚蕁麻疹,隱約斑疹或猩紅熱樣皮疹,在出現典型皮疹時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異癥狀,如全身不適,食欲減退,精神不振等.嬰兒可有消化系統癥狀.幼兒常有嘔吐,腹瀉,在軟腭,硬腭弓出現紅色細小內疹.第2~3日可于雙側近臼齒頰粘膜處出現細砂樣灰白色小點,繞以紅暈,稱麻疹粘膜斑,為本病早期特征,也可見于下唇內側及牙齦粘膜,偶見于上腭,一般維持16~18小時,有時1~2日,多于出疹后1~2日內消失.3,出疹期多在發熱后3~4天出現皮疹.體溫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開始為稀疏不規則的紅色斑丘疹,疹間皮膚正常,始見于耳后,頸部,沿著發際邊緣,24小時內向下發展,遍及面部,軀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嚴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膚水腫,面部浮腫變形.大部分皮疹壓之褪色,但亦有出現瘀點者.全身有淋巴結腫大和脾腫大,并持續幾周,腸系膜淋巴結腫可引起腹痛,腹瀉和嘔吐.闌尾粘膜的麻疹病理改變可引起闌尾炎癥狀.疾病極期特別是高熱時常有譫妄,激惹及嗜睡狀態,多為一過性,熱退后消失,與以后中樞神經系統合并癥無關.此期肺部有濕性羅音,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多.4,恢復期出疹3~4天后皮疹開始消退,消退順序與出疹時相同;在無合并癥發生的情況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癥狀也隨之好轉.疹退后,皮膚留有糠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7~10天痊愈.二)其他類型的麻疹:1,輕癥麻疹多見于在潛伏期內接受過丙種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個月的體內尚有母親抗體的嬰兒.發熱低上呼吸道癥狀較輕,麻疹粘膜斑不明顯,皮疹稀疏,病程約1周,無并發癥.2,重癥麻疹發熱高達40℃以上,中毒癥狀重,伴驚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藍色者,常有粘膜出血,如鼻出血,嘔血,咯血,血尿,血小板減少等,稱為黑麻疹,可能是DIC的一種形式;若皮疹少,色暗淡,常為循環不良表現.此型患兒死亡率高.3,無疹型麻疹注射過麻疹減毒活疫苗者可無典型粘膜斑和皮疹,甚至整個病程中無皮疹出現.此型診斷不易,只有依賴前驅癥狀和血清中麻疹抗體滴度增高才能確診.4,異型麻疹為接種滅活疫苗后引起.表現為高熱,頭痛,肌痛,無口腔粘膜斑;皮疹從四肢遠端開始延及軀干,面部,呈多形性;常伴水腫及肺炎.國內不用麻疹滅活疫苗,故此類型少見.5,成人麻疹由于麻疹疫苗的應用,成人麻疹發病率逐漸增加,與兒童麻疹不同處為:肝損壞發生率高;胃腸道癥狀多見,如惡心,嘔吐,腹瀉及腹痛;骨骼肌病,包括關節和背部痛;麻疹粘膜斑存在時間長,可達7天,眼部疼痛多見,但畏光少見.感染方式:當易感者吸入麻疹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或含有病毒的飛沫后,麻疹病毒在局部粘膜短期繁殖,同時有少量病毒侵人血液;此后病毒在遠處器官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中復制活躍,大約在感染后第5~7天,大量進入血液,此即為臨床前驅期.在此時期,患兒全身組織如呼吸道上皮細胞和淋巴組織內均可找到病毒,并出現在鼻咽分泌物,尿及血液等分泌物和體液中,此時傳染性最強.皮疹出現后,病毒復制即減少,到感染后第16天,僅尿內病毒尚能持續數日.出疹后第2天,血清內抗體幾乎100%陽性,臨床癥狀也開始明顯改善.由于此時全身及局部免疫反應尚受抑制中,故部分病人常繼發鼻竇炎,中耳炎和支氣管肺炎.10%的患兒腦脊液中淋巴細胞明顯增多,50%在病情高峰時有腦電圖改變,但僅0.1%有腦炎的癥狀和體征,其出現常在急性起病數天后,此時血清中抗體已增高,且已找不到病毒,因此考慮為自身免疫性腦炎.其他并發癥:一)喉,氣管,支氣音炎麻疹病毒本身可導致整個呼吸道炎癥.由于<3歲的小兒喉腔狹小,粘膜層血管豐富,結締組織松弛,如繼發細菌或病毒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而需行氣管切開術.臨床表現為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吸氣性呼吸困難及三凹征,嚴重者可窒息死亡.二)肺炎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間質性肺炎常在出疹及體溫下降后消退.支氣管肺炎更常見,為細菌繼發感染所致,常見致病菌有肺炎鏈球菌,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桿菌等,故易并發膿胸或膿氣胸.AIDS病人合并麻疹肺炎,伴有皮疹,常可致命.三)心肌炎較少見,但一過性心電圖改變常見.四)神經系統1,麻疹腦炎發病率約為1‰~2‰,多在出疹后2-5天再次發熱,外周血白細胞增多;出現意識改變,驚厥,突然昏迷等癥狀.腦脊液改變為:輕度單核細胞及蛋白增多;糖正常.病死率達10%~25%;存活者中20%~50%留有運動,智力或精神上的后遺癥.2,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是一種急性感染的遲發性并發癥,表現為大腦機能的漸進性衰退,發病率約為百萬分之一;在神經系統癥狀出現前若干年有典型麻疹史,并完全恢復.85%起病在5~15歲,開始癥狀很隱匿,有輕微的行為改變和學習障礙,隨即智力低下,并出現對稱性,重復的肌陣攣,間隔5~10秒;隨疾病進展,肌陣攣消失,出現其他各種異常運動和神經功能障礙,有共濟失調,視網膜冰,視神經萎縮等;最后發展至木僵,昏迷,自主功能障礙,去大腦強直等.病程快慢不一,大部分病人在診斷后l~3年死亡,個別能存活10年以上.3,其他格-巴綜合征,偏癱,大腦血栓性靜脈炎和球后視神經炎均少見.五)結核情惡化麻疹患兒的免疫反應受到暫時抑制,對結核菌素的遲發性皮膚超敏反應消失,可持續幾周,使原有潛伏結核病灶變為活動甚至播散而致粟粒型肺結核或結核性腦膜炎者不鮮見.六)營養不良與維生素A缺乏癥麻疹過程中由于高熱,食欲不振,可使患兒營養狀況變差,消瘦;常見維生素A缺乏,角膜呈混濁,軟化,且發展極迅速,最后導致失明.
2016-01-21 00:4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