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的情況單從癥狀還不好判斷.建議盡早去醫院檢查一下,及早確診并針對原發病因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2016-01-22 01:4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你好,考慮可能會引起其他的問題,需要嚴格遵醫囑進行治療的,需要注意好飲食
2016-01-21 22:5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朋友很高興為您解答你的情況單從癥狀還不好判斷.你好朋友建議盡早去醫院檢查一下,及早確診并針對原發病因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2016-01-21 18:0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在臨床上的發作性睡病患者會不可抑制地進入到睡眠狀態,對于其治療,建議平時保持樂觀的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避免憂郁、悲傷,但也不宜過于興奮。如果過度興奮,如飲酒后產生這種情緒的話會導致患者出現猝倒的癥狀,建議患者不要飲酒,同時不要獨自遠行
2016-01-21 09:1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發作性睡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礙,臨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發作為特點,多于兒童或青年期起病。往往伴有猝倒發作、睡眠癱瘓、睡眠幻覺等其他癥狀,合稱為發作性睡病四聯癥。中醫中藥治療(一)心脾兩虛1.癥狀嗜睡,睡前多眼花幻影,神疲心悸,面色不華,苔薄白,脈細弱。2.治法補益心脾。3.方藥歸脾湯加減。(二)脾氣虛弱1.癥狀整日昏昏欲睡,面色萎黃,神倦肢怠,失眠多夢,心悸氣短,健忘易驚,舌質淡,舌苔薄白,脈細弱。2.治法補益氣血,榮腦醒神。3.方藥養心湯加減(三)腎陽不足1.癥狀嗜睡發作,或昏昏欲寐,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陽痿,小便清長,夜尿頻數,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沉細微弱。2.治法溫補腎陽。3.方藥右歸飲加減。若氣虛血脫等,加人參重用并加白術、黃芪。(四)髓海不足1.癥狀怠惰嗜睡,腰膝酸軟,頭昏腦鳴,或耳鳴耳聾,神情呆滯,思維遲鈍,精神不濟,記憶力減退,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細弱或細數。2.治法填精補髓,健腦利竅。3.方藥左歸丸加減。遺精,夢交者,加生牡蠣、金櫻子、芡實、蓮須固腎澀精;潮熱,盜汗,口干者去山茱萸、鹿甲膠,加知母、黃柏滋陰瀉火。(五)心陽不足1.癥狀嗜臥倦怠,精神萎靡,畏寒肢冷,面色晄白,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2.治法溫補心陽,補益心氣。3.方藥桂枝甘草湯合人參益氣湯加減。畏寒肢冷甚者,去桂枝加肉桂、干姜以補火助陽,溫通經脈;面色蒼白血虛甚者,加阿膠、熟地、枸杞子、何首烏補血。(六)膽熱痰阻1.癥狀昏困嗜睡,頭暈目眩,口苦口干,嘔惡,胸脅滿悶,舌紅苔黃,脈弦數。2.治法清膽化痰。3.方藥蒿芩清膽湯加減。因痰濁內阻,氣逆不降見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加旋覆代赭湯以益氣和胃,化痰降氣;若昏睡不醒者可加安宮牛黃丸醒腦開竅。(七)暑濕傷氣1.癥狀昏困嗜睡,四肢困倦,納呆胸滿,身熱自汗,頭痛,口渴,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苔膩,脈虛。2.治法清暑益氣。3.方藥清暑益氣湯加減。若暑熱較甚者,加石膏;濕濁甚者見舌苔白膩,去麥冬、知母,加廣藿香、草豆寇。(八)脾濕肝郁1.癥狀嗜睡頻作,頭腦昏蒙,精神委頓,肢體沉重,倦怠乏力,月經量多,色紫有塊,腰重痛,白帶多,咳吐濁痰,頭暈頭痛,或胃脘嘈雜,神疲面晦,記憶力差,便干溲黃,舌淡紅,苔白厚而膩,脈沉弦。2.治法健脾疏肝,除濕醒腦。3.方藥完帶湯加減。白帶多者加烏賊骨、芡實、煅牡蠣收澀止帶;咳吐痰濁較多者加法半夏、天南星;頭暈、頭痛重者加菊花、川芎、天麻等。(九)濕濁困脾1.癥狀嗜睡頻作,頭腦昏蒙,精神委頓;肢體沉重,倦怠乏力,胸悶痞滿,口膩納呆,舌質淡,舌苔白厚而膩,脈濡緩或滑。2.治法健脾祛濕,開竅醒神。3.方藥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若濕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加澤瀉、桂枝利濕化飲;若肝陽偏亢者,加鉤藤、珍珠母、代赭石息風潛陽。(十)瘀血阻滯1.癥狀嗜睡發作,遷延日久,神疲乏力,頭腦昏沉,記憶力減退,時有頭痛,失眠多夢,舌質紫暗,常有瘀點或瘀斑,脈細澀無力。2.治法行氣活血,開竅利腦。3.方藥通竅活血湯加減。若頭痛甚者加葛根、延胡索等;夾瘀血抽搐者加僵蠶、全蝎、蜈蚣。中醫針灸治療1.體針(1)方法1主穴:鼻交。配穴:神門、三陰交、太沖。操作:取鼻交穴,向鼻尖方向刺人0.6-0.9cm,出現針感后留針,再取雙側神門、三陰交、太沖穴,施以捻轉提插手法,留針1小時,每間隔20分鐘對雙側神門、三陰交、太沖穴再重復一次捻轉提插手法,刺激強度依次減弱。每日1次,5次為1個療程。(2)方法2主穴:申脈、照海。配穴:百會、三陰交。操作:按“陽氣不足,陰氣有余,當先補陽,而后瀉陰”的治療原則,取申脈穴,進針深度3cm后,小幅度捻轉補法,有酸脹感,用震顫手法施治1分鐘。再針刺百會、照海、三陰交穴,大幅度提插瀉法,留針30分鐘,每日1次。2.頭針主穴:國標頭針頂中線、額中線。配穴:濕濁困脾者加額旁二線(雙)、額頂帶;心脾兩虛者,加額旁一線(右)、額旁二線;腎陽不足者,加額旁三線(雙)、枕上正中線、枕上旁線(雙);髓海不足者,加額旁三線(雙)。操作:平刺法。濕濁困脾者,頂中線、額旁二線用抽氣法(瀉法),額中線用進氣法(補法);心脾兩虛,腎陽不足、髓海不足者,頂中線用抽氣法,其余用進氣法:行針留針時要求做適當全身活動以振奮陽氣。對濕濁困脾、心脾兩虛者行針時需按摩腹部并做深呼吸。對腎陽不足、髓海不足者行針時可溫灸少腹部,留針一時可溫灸頂中線。3.溫針灸取穴:通里、大鐘、心俞、脾俞。操作:此法配合體針進行。將普通艾卷剪成約20cm的艾段,進針得氣后,范剪好的中有小孔的圓形紙片套在針身上,并覆蓋皮膚,再將艾段套在針柄上,艾段距皮膚約2cm,將艾段頂端點燃,待其燃盡后如法再灸,每穴2-3壯,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4.耳穴貼壓取神門、腦干、皮質下、枕小神經點、肝、脾、心穴。令患者輕揉一側耳廓4分鐘,用75%酒精棉球擦拭耳廓,將王不留行子1粒置于0.5cmx0.5cm膠布上,分別貼在上述穴位,每次只貼一側,左右耳交替進行。囑患者每日自行按壓穴位3-4次,每次5分鐘。其按壓程度以患者耐受為度,每隔2日壓丸1次。推拿按摩治療采用循經推運松解療法。令患者取俯臥位,身體放松,平穩呼吸。術者位于患者右側,用雙手的拇、食、中和無名指在患者體表操作。方法:由骶部尾骨處長強穴開始捏起皮膚及皮下組織,循督脈緩緩推運至百會穴,再由秩邊穴循膀朧經推運至天柱穴(雙側);另由陽白穴開始循膽經達肩井穴,再依次沿兩側肩胛骨,側腰部、骶部用提肌、搖晃分離的重手法松解軟組織。整個手法要連貫完成,手法的輕重緩急要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運用得當。治療后以患者自覺頭、肩及背部有麻、熱舒適感為佳。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心理治療1.發作性睡病?部分患者出現反應性抑郁癥狀,應給患者以心理支持,增強其治療信心,并取得家人、同事的理解與支持。2.行為治療: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3.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強調有規律的工作和休息,盡量保證夜間獲得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緊張。白天加強體力活動以改善白天過度嗜睡。8預防1、日常生活中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減少發作是十分必要的,病人應有意識地把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多參加文體活動,干些有興趣的工作,盡量避免從事單調的活動。白天可適當飲點茶或咖啡以增加大腦興奮性。2、保持樂觀的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避免憂郁、悲傷,但也不宜過于興奮。因為興奮失度可誘發猝倒發作。3、最好不要獨自遠行,不要從事高空、水下作業,更不能從事駕駛車輛,管理各種信號及其他責任重大的工作,以免發生意外事故。4,發作性嗜睡患者應盡量避免服用鎮靜類的藥物,以免增加發病。
2016-01-21 09:1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