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枕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神經性疼痛,其癥狀多樣,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常見癥狀有頭部疼痛、頸部不適、感覺異常、肌肉緊張、活動受限等。治療藥物包括營養神經類、止痛類、改善血液循環類等。若身體出現異常癥狀,請立刻就診,根據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切勿自行用藥。
2019-02-13 12:28
1.癥狀:
頭部疼痛:多為單側或雙側的陣發性劇痛,疼痛可從枕部向頭頂、前額或眼眶放射。
頸部不適:可能伴有頸部肌肉的僵硬、酸痛。
感覺異常:如麻木、針刺感等。
肌肉緊張:枕頸部肌肉緊張,甚至出現痙攣。
活動受限:頭部轉動或后仰時疼痛加重,導致活動范圍減小。
2.治療藥物:
營養神經類:維生素 B1、維生素 B12 等,有助于修復受損神經。
止痛類: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可緩解疼痛癥狀。
改善血液循環類:如復方丹參滴丸,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神經受壓。
抗癲癇類:加巴噴丁、卡馬西平等,對神經痛有一定療效。
肌肉松弛劑:鹽酸乙哌立松,可緩解肌肉緊張。
枕神經痛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不良姿勢。保持心情舒暢,減輕精神壓力。如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的神經內科診治。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預防枕神經痛可采取如下措施: (1)病因防治:避免和預防全身性疾病,如感染,糖尿病,尿毒癥,風濕熱,中毒等原發性疾病,可減少枕神經痛的發病機會;其次是預防和避免引起枕神經痛的繼發因素,如頸椎結核,頸椎病,肌纖維織炎,局部感染和外傷等.另外,為提高患者的防病能力,最好能夠閱讀或收聽一些有關衛生健康的科普知識,這無疑是有益的.做到預防在先,勝于治療. (2)減少枕部刺激:應避免使用高而硬的枕頭,選擇具備松軟舒適的枕頭,帽子不宜過緊,盡可能減少局部刺激,減少枕神經痛的誘發因素,如防止受涼,受潮和疲勞等.治療 齊刺法 辨證選穴: (1)主穴:天柱,風池,翳明, (2)配穴:外感風邪,取合谷,外關;肝陽上亢,取肝俞,太沖,太溪; 痰濁內阻,取脾俞,胃俞,豐隆; 瘀血阻滯,取膈俞,合谷,三陰交. 操作方法: 病人取俯臥位,踝部墊枕; 主穴取患側,配穴取雙側.用30號1~2寸毫針,穴位常規消毒.天柱穴采用齊刺法,先向前方直刺一針,深度0.5~1寸,得氣后用平補平瀉法.然后在天柱穴上,下方0.5寸各刺一針,針刺方向向第一針針尖,得氣后留針,并加用G-6805電針儀,連續波.余穴常規針刺,視虛實決定補瀉.每次治療30分鐘,每天1次,6次為一療程.每個療程間間隔1天.
2016-01-22 18:2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平愛忠 醫師
上海市松江區新浜鎮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枕神經痛是指枕大神經,枕小神經,枕下神經和第3枕神經痛的總稱.廣義的枕部是指四對枕神經的分布區,即頂結節以下,兩側耳根后,下傾角水平向后的連線間;狹義的枕部指的就是枕骨的鱗部.枕小神經是頸叢的分支,純感覺,為第2,3頸神經的前支,感覺成分主干分布乳突區和枕外側區的皮膚;枕下神經是第l頸神經的分支,主要是運動成分,也有少量感覺成分.枕神經痛可分為原發性枕神經痛和繼發性枕神經痛.原發性枕神經痛多發于青壯年,而且發病前大察有受涼,勞累,潮濕,不良姿勢的睡眠等誘因.最常見的是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有的學者認為它是一種非特異性的感染炎癥或中毒性神經炎.如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瘧疾,風濕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或酒精中毒,鉛中毒等. 繼發性枕神經痛的病因有: (l)頸椎疾病:頸椎骨質增生是最常見的原因.少數可為頸椎結核,類風濕性脊椎炎或轉移癌. (2)椎管內病變:上頸段脊髓腫瘤,抗大孔區腫瘤,粘連性脊髓蛛網膜炎,脊髓空洞癥等. (3)寰枕部先天畸形:顱底凹陷癥,枕大孔狹窄,寰枕融合,寰樞脫位,上頸椎椎體分隔不全(融合),小腦扁桃體下疵等. (4)損傷:枕下關節韌帶損傷,寰椎前后弓骨折,寰樞推半脫位1頸肌損傷等.前龍醫生在這里建議您去當地醫院進行詳細的診斷,祝您身體健康!!
2016-01-22 08:2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患者性別:女患者年齡:35全部癥狀:右側枕骨伴右頭痛發病時間及原因:5,6年了冰袋冷敷:將冰塊放在冰袋里或用毛巾包好,敷在頭疼部位.等冷卻的頭部血管收縮后,癥狀自然會減輕.躺下來休息一會兒:如果有條件的話,在偏頭疼發作時,不妨在光線較暗,四周安靜的房間里休息一會兒,一般來說,只要睡上半個小時,偏頭痛就會有所減緩.按摩頭部:對頭部進行力度適中的按摩,是緩解偏頭疼的有效方法.太陽穴是偏頭痛按摩的重要穴道,你可以用食指來按壓,可以用拳頭在太陽穴到發際處輕輕來回轉動按摩.飲用綠茶:綠茶中的物質對緩解偏頭疼有效果,所以,可以適量地飲用綠茶來克服嚴重的偏頭疼.靜心冥想:使用瑜珈和冥想是治療偏頭疼的新方法.你可以購買一盤此類的CD,在頭疼發作時隨著音樂閉目冥想一會,讓大自然的和諧之音使你忘卻病痛.頭纏毛巾:看起來可能會很可笑,不過這的確是治療偏頭疼的好方法.疼痛時,使用毛巾或柔軟的布條松緊適宜地纏在太陽穴周圍,如此可達到抑制血管擴張,緩解疼痛的目的.誘發偏頭疼的因素很多,所以患者切不可隨意用藥,一定要到醫院確診后,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2016-01-22 07:0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枕神經痛是指枕大神經,枕小神經,枕下神經和第3枕神經痛的總稱.廣義的枕部是指四對枕神經的分布區,即頂結節以下,兩側耳根后,下傾角水平向后的連線間;狹義的枕部指的就是枕骨的鱗部.枕小神經是頸叢的分支,純感覺,為第2,3頸神經的前支,感覺成分主干分布乳突區和枕外側區的皮膚;枕下神經是第l頸神經的分支,主要是運動成分,也有少量感覺成分. 感覺成分支配項上部,頭后下部的皮膚;枕大神經為第2頸神經的后支,混合性,主要為感覺成分,少量的運動成分.感覺成分分布上項線至頭頂部的皮膚.第3枕神經為第3枕頸神經的后支,混合性,感覺成分分布枕部中線兩側的皮膚.按神經的粗細和分布范圍,從大到小依次是枕大神經,枕小神經,第3枕神經和枕下神經. 在臨床上,枕大神經痛僅次于血管性頭痛和功能性頭痛,同時也可累及枕小神經以及第3神經.齊刺法 辨證選穴: (1)主穴:天柱,風池,翳明, (2)配穴:外感風邪,取合谷,外關;肝陽上亢,取肝俞,太沖,太溪; 痰濁內阻,取脾俞,胃俞,豐隆; 瘀血阻滯,取膈俞,合谷,三陰交. 操作方法: 病人取俯臥位,踝部墊枕; 主穴取患側,配穴取雙側.用30號1~2寸毫針,穴位常規消毒.天柱穴采用齊刺法,先向前方直刺一針,深度0.5~1寸,得氣后用平補平瀉法.然后在天柱穴上,下方0.5寸各刺一針,針刺方向向第一針針尖,得氣后留針,并加用G-6805電針儀,連續波.余穴常規針刺,視虛實決定補瀉.每次治療30分鐘,每天1次,6次為一療程.每個療程間間隔1天. 針刀組 (1)體位:患者俯臥位,下頜伸出床緣外并盡量內收,充分暴露術野.外科手術常規備皮. (2)定點:于枕外隆突之下,枕骨上,下項線之間,后正中線旁開約2.5cm和5cm處尋找壓痛點,往往可以觸及枕大神經和枕小神經,在距神經干內側約1~2mm處最痛點定點. (3)定向:針刀刀口線與人體縱軸平行,和枕大神經,枕小神經走行方向一致;針體垂直于枕骨骨面. (4)操作方法:術區按外科手術要求消毒,鋪洞巾,醫者帶一次性帽子,口罩和無菌手套.選用漢章牌Ⅰ型4號針刀(北京華夏針刀器械廠生產).醫者左手拇指按壓住最痛點或變硬的軟組織,針刀緊貼拇指甲面,靠壓痛點內側1~2mm處快速刺入皮下組織,緩慢進針到達枕骨面,在治療點上下約0.5cm范圍內縱行縱向切開緊張,攣縮,粘連,增厚的筋膜和腱纖維2~4刀;針刀提插切割深度,以骨面為準,提插幅度上下不超過0.3cm.縱行縱向切開疏通之后,可以橫行擺動針體來橫行疏通,出針后按壓針孔5min,以防出血,無菌紗布或創可貼外敷針孔. (5)注意事項:①枕動脈與枕大神經相伴行,但枕動脈走行在枕大神經外側.在觸診枕大神經卡壓點時,往往可以觸及枕動脈,所以在松解枕大神經的卡壓時,左手拇指應將枕動脈推擠到指甲緣的外側,針刀再沿指甲緣刺入,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傷及枕動脈.②針刀松解枕大神經,枕小神經的卡壓時,一定要注意患者反應,如有劇痛或沿枕神經方向的觸電感時,應改換針刀刀口位置再行操作. (6)療程:7天治療1次,1次為1個療程. 神經阻滯組 枕神經阻滯術完全依照《臨床診療規范·疼痛學分冊》的標準規范操作. (1)體位:患者坐位,面對治療床,頭稍前傾,雙肘部支撐在治療床上,患者下頦盡量接近自己前胸. (2)定點:確定乳突后緣與頸二棘突連線中點向上1cm,在此可能觸及枕動脈,此為枕大神經阻滯點,在此點向外側2.5cm處,為枕小神經穿刺點. (3)無需注射局麻皮丘,用3.5cm長,7號短針垂直進針,直至觸及枕骨. (4)充分回吸無血后,注射1%利多卡因或除痛液5~6ml,按壓針孔3~5min,不出血后即可. 療程:7天治療1次,1次為1個療程. 治愈標準 疼痛消失,感覺障礙恢復. 好轉標準 疼痛減輕,仍有輕微感覺障礙及壓痛.
2016-01-22 07:0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枕神經痛是指枕大神經,枕小神經,枕下神經和第3枕神經痛的總稱.廣義的枕部是指四對枕神經的分布區,即頂結節以下,兩側耳根后,下傾角水平向后的連線間;狹義的枕部指的就是枕骨的鱗部.枕小神經是頸叢的分支,純感覺,為第2,3頸神經的前支,感覺成分主干分布乳突區和枕外側區的皮膚;枕下神經是第l頸神經的分支,主要是運動成分,也有少量感覺成分. 感覺成分支配項上部,頭后下部的皮膚;枕大神經為第2頸神經的后支,混合性,主要為感覺成分,少量的運動成分.感覺成分分布上項線至頭頂部的皮膚.第3枕神經為第3枕頸神經的后支,混合性,感覺成分分布枕部中線兩側的皮膚.按神經的粗細和分布范圍,從大到小依次是枕大神經,枕小神經,第3枕神經和枕下神經. 在臨床上,枕大神經痛僅次于血管性頭痛和功能性頭痛,同時也可累及枕小神經以及第3神經. 辨證選穴: (1)主穴:天柱,風池,翳明, (2)配穴:外感風邪,取合谷,外關;肝陽上亢,取肝俞,太沖,太溪; 痰濁內阻,取脾俞,胃俞,豐隆; 瘀血阻滯,取膈俞,合谷,三陰交. 操作方法: 病人取俯臥位,踝部墊枕; 主穴取患側,配穴取雙側.用30號1~2寸毫針,穴位常規消毒.天柱穴采用齊刺法,先向前方直刺一針,深度0.5~1寸,得氣后用平補平瀉法.然后在天柱穴上,下方0.5寸各刺一針,針刺方向向第一針針尖,得氣后留針,并加用G-6805電針儀,連續波.余穴常規針刺,視虛實決定補瀉.每次治療30分鐘,每天1次,6次為一療程.每個療程間間隔1天. 針刀組 (1)體位:患者俯臥位,下頜伸出床緣外并盡量內收,充分暴露術野.外科手術常規備皮. (2)定點:于枕外隆突之下,枕骨上,下項線之間,后正中線旁開約2.5cm和5cm處尋找壓痛點,往往可以觸及枕大神經和枕小神經,在距神經干內側約1~2mm處最痛點定點. (3)定向:針刀刀口線與人體縱軸平行,和枕大神經,枕小神經走行方向一致;針體垂直于枕骨骨面. (4)操作方法:術區按外科手術要求消毒,鋪洞巾,醫者帶一次性帽子,口罩和無菌手套.選用漢章牌Ⅰ型4號針刀(北京華夏針刀器械廠生產).醫者左手拇指按壓住最痛點或變硬的軟組織,針刀緊貼拇指甲面,靠壓痛點內側1~2mm處快速刺入皮下組織,緩慢進針到達枕骨面,在治療點上下約0.5cm范圍內縱行縱向切開緊張,攣縮,粘連,增厚的筋膜和腱纖維2~4刀;針刀提插切割深度,以骨面為準,提插幅度上下不超過0.3cm.縱行縱向切開疏通之后,可以橫行擺動針體來橫行疏通,出針后按壓針孔5min,以防出血,無菌紗布或創可貼外敷針孔. (5)注意事項:①枕動脈與枕大神經相伴行,但枕動脈走行在枕大神經外側.在觸診枕大神經卡壓點時,往往可以觸及枕動脈,所以在松解枕大神經的卡壓時,左手拇指應將枕動脈推擠到指甲緣的外側,針刀再沿指甲緣刺入,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傷及枕動脈.②針刀松解枕大神經,枕小神經的卡壓時,一定要注意患者反應,如有劇痛或沿枕神經方向的觸電感時,應改換針刀刀口位置再行操作. (6)療程:7天治療1次,1次為1個療程. 神經阻滯組 枕神經阻滯術完全依照《臨床診療規范·疼痛學分冊》的標準規范操作. (1)體位:患者坐位,面對治療床,頭稍前傾,雙肘部支撐在治療床上,患者下頦盡量接近自己前胸. (2)定點:確定乳突后緣與頸二棘突連線中點向上1cm,在此可能觸及枕動脈,此為枕大神經阻滯點,在此點向外側2.5cm處,為枕小神經穿刺點. (3)無需注射局麻皮丘,用3.5cm長,7號短針垂直進針,直至觸及枕骨. (4)充分回吸無血后,注射1%利多卡因或除痛液5~6ml,按壓針孔3~5min,不出血后即可. 療程:7天治療1次,1次為1個療程. 治愈標準 疼痛消失,感覺障礙恢復. 好轉標準 疼痛減輕,仍有輕微感覺障礙及壓痛.
2016-01-22 0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