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季兵 主任醫師
廣東祈福醫院
三級甲等
內分泌科
-
遺精的處理方式包括生活調理、心理調節、藥物治療、中醫治療、就醫檢查等。若感身體不適,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遵循醫生指導進行治療,切勿隨意服藥。
2019-01-04 19:41
1.生活調理:規律作息,避免熬夜,穿著寬松內褲,減少性刺激。
2.心理調節:保持良好心態,避免焦慮緊張,減輕心理壓力。
3.藥物治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金鎖固精丸、知柏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等。
4.中醫治療:如針灸、按摩相關穴位。
5.就醫檢查:若頻繁遺精,應及時就醫,查明原因,如是否有前列腺炎等疾病。
遺精多數為正常生理現象,但若頻繁發生需重視,及時采取適當處理方式。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可能就是貧血,補鉀首選是飲茶,其次足多吃含鉀較多的豆類,如青豆、黑豆、赤豆、綠豆、蠶豆等;再次是蔬菜和水芹菜、香菜和香蕉、柑桔等
2016-01-23 00: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無非是出的多,進的少.1.鉀攝入減少一般飲食含鉀都比較豐富.故只要能正常進食,機體就不致缺鉀.消化道梗阻,昏迷,手術后較長時間禁食的患者,不能進食.如果給這些患者靜脈內輸入營養時沒有同時補鉀或補鉀不夠,就可導致缺鉀和低鉀血癥.然而,如果攝入不足是唯一原因,則在一定時間內缺鉀程度可以因為腎的保鉀功能而不十分嚴重.當鉀攝入不足時,在4~7天內可將尿鉀排泄量減少到20mmol/L以下,在7~10天內則可降至5~10mmol/L(正常時尿鉀排泄量為38~150mmol/L).2.鉀排出過多⑴經胃腸道失鉀:這是小兒失鉀最重要的原因,常見于嚴重腹瀉嘔吐等伴有大量消化液喪失的患者.腹瀉時糞便中K+的濃度可達30~50mmol/L.此時隨糞丟失的鉀可比正常時多10~20倍.糞鉀含量之所以增多,一方面是因為腹瀉而使鉀在小腸的吸收減少,另一方面是由于腹瀉所致的血容量減少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多,而醛固酮不僅可使尿鉀排出增多,也可使結腸分泌鉀的作用加強.由于胃液含鉀量只有5~10mmol/L,故劇烈嘔吐時,胃液的喪失并非失鉀的主要原因,而大量的鉀是經腎隨尿喪失的,因為嘔吐所引起的代謝性堿中毒可使腎排鉀增多(詳后文),嘔吐引起的血容量減少也可通過繼發性醛固酮增多而促進腎排鉀.⑵經腎失鉀:這是成人失鉀最重要的原因.引起腎排鉀增多的常見因素有:①利尿藥的長期連續使用或用量過多:例如,抑制近曲小管鈉,水重吸收的利尿藥(碳酸酐酶抑制藥乙酰唑胺),抑制髓袢升支粗段Cl-和Na+重吸收的利尿藥(速尿,利尿酸,噻嗪類等)都能使到達遠側腎小管的原尿流量增加,而此處的流量增加是促進腎小管鉀分泌增多的重要原因.上述利尿藥還能使到達遠曲小管的Na+量增多,從而通過Na+-K+交換加強而導致失鉀.許多利尿藥還有一個引起腎排鉀增多的共同機制:通過血容量的減少而導致醛固酮分泌增多.速尿,利尿酸,噻嗪類的作用在于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對Cl-的重吸收從而也抑制了Na+的重吸收.所以,這些藥物的長期使用既可導致低鈉血癥,又可導致低氯血癥.已經證明,任何原因引起的低氯血癥均可使腎排鉀增多.其可能機制之一是低氯血癥似能直接剌激遠側腎小管的泌鉀功能.②某些腎臟疾病:如遠側腎小管性酸中毒時,由于遠曲小管泌氫功能障礙,因而H+-Na+交換減少而K+-Na+交換增多而導致失鉀.近側腎小管性酸中毒時,近曲小管HCO3-的重吸收減少,到達遠曲小管的HCO3-增多是促進遠曲小管排鉀增多的重要原因(詳后文).急性腎小管壞死的多尿期,由于腎小管液中尿素增多所致的滲透性利尿,以及新生腎小管上皮對水,電解質重吸收的功能不足,故可發生排鉀增多.③腎上腺皮質激素過多:原性和繼發懷醛固酮增多時,腎遠曲小管和集合管Na+-K+交換增加,因而起排鉀保鈉的作用.Cushing綜合征時,糖皮質激素皮質醇的分泌大量增多.皮質醇也有一定的鹽皮質激素樣的作用.大量,長期的皮質醇增多也能促進遠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換而導致腎排鉀增多.④遠曲小管中不易重吸收的陰離子增多:HCO3-,SO42-,HPO42-,NO3-,β-羥丁酸,乙酰乙酸,青霉素等均屬此.它們在遠曲小管液中增多時,由于不能被重吸收而增大原尿的負電荷,因而K+易從腎小管上皮細胞進入管腔液而隨尿喪失.⑤鎂缺失:鎂缺失常常引起低鉀血癥.髓袢升支的鉀重吸收有賴于腎小管上皮細胞中的Na+-K+-ATR酶,而這種酶又需Mg2+的激活.缺鎂時,可能因為細胞內Mg2+缺失而使此酶失活,因而該處鉀重吸收發生障礙而致失鉀.動物實驗還證明,鎂缺失還可引起醛固酮增多,這也可能是導致失鉀的原因.⑥堿中毒:堿中毒時,腎小管上皮細胞排H+減少,故H+-Na+交換加強,故隨尿排鉀增多.(3)經皮膚失鉀:汗液含鉀只有9mmol/L.在一般情況下,出汗不致引起低鉀血癥.但在高溫環境中進行重體力勞動時,大量出汗亦可導致鉀的喪失.3.細胞外鉀向細胞內轉移細胞外鉀向細胞內轉移時,可發生低鉀血癥,但在機體的含鉀總量并不因而減少.⑴低鉀性周期性麻痹:發作時細胞外鉀向細胞內轉移,是一種家族性疾病.⑵堿中毒:細胞內H+移至細胞外以起代償作用,同時細胞外K+進入細胞.⑶過量胰島素:用大劑量胰島素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時,發生低鉀血癥的機制有二:①胰島素促進細胞糖原合成,糖原合成需要鉀,血漿鉀乃隨葡萄糖進入細胞以合成糖原.②胰島素有可能直接剌激骨骼肌細胞膜上的Na+-K+-ATP酶,從而使肌細胞內Na+排出增多而細胞外K+進入肌細胞增多.⑷鋇中毒:抗日戰爭時期四川某地發生大批“趴病”病例,臨床表現主要是肌肉軟弱無力和癱瘓,嚴重者常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經我國學者杜公振等研究,確定該病的原因是鋇中毒.但當時鋇中毒引起癱瘓的機制尚未闡明.現已確證,鋇中毒引起癱瘓的機制在于鋇中毒引起了低鉀血癥.鋇中毒時,細胞膜上的Na+-K+-ATP酶繼續活動.故細胞外液中的鉀不斷進入細胞.但鉀從細胞內流出的孔道卻被特異地阻斷,因而發生低鉀血癥.引起鋇中毒的是一些溶于酸的鋇鹽如醋酸鋇,碳酸鋇,氯化鋇,氫氧化鋇,硝酸鋇和硫化鋇等.4.粗制生棉油中毒近二三十年來,在我國某些棉產區出現一種低血鉀麻痹癥,在一些省內又被稱為“軟病”.其臨床?/div>2014-12-1105:20:48向我提問
2016-01-22 09:4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