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梁俊雄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脾虛者可通過飲食調理改善,如食用山藥、薏米、芡實、紅棗、牛肉等。 1.山藥:味甘,性平,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煮粥或炒菜食用。 2.薏米: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功效,可熬薏米粥。 3.芡實:能補脾止瀉,可與山藥、薏米等搭配煮湯。 4.紅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可直接食用或泡水喝。 5.牛肉: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適合燉煮食用。 6.鯽魚:健脾利濕,可清蒸或煮湯。 脾虛者飲食調理需長期堅持,同時要注意飲食規律,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脾虛癥狀嚴重,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5-03-26 03:4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中醫脾虛證是指中醫所稱之脾臟虛弱而引起的病證,其病情雖較繁雜,但就筆者長期的臨床觀察,主要有嘔吐、泄瀉、水腫、出血等,我在治療方面積累了點滴經驗,現略述如下:脾虛嘔吐證見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脾虛嘔吐為脾臟虛弱,胃氣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嘔,方選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脾虛泄瀉證見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后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脾虛泄瀉由脾虛失運,濕注腸道所致,治宜健脾滲濕止瀉,方選參苓白術散化裁。脾虛水腫證見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悶,食納減少,面色不華,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緩。脾虛水腫由脾虛水停,泛溢肌膚所致,治宜溫脾利水消腫,方選實脾飲加減。脾虛出血證見便血紫黯,甚則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氣短聲低,面白無華,頭暈,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脾虛出血乃脾氣虛弱,血失統攝為罹,治宜健脾益氣攝血,方選歸脾湯加減。
2016-01-24 06:3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中醫治療:人參健脾丸中醫問疹后中藥調理.
2016-01-23 22:4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