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球蛋白偏低
超聲描述:甲狀腺右葉左右徑20.8MM,前后徑17.4MM,右葉左右徑21.4MM,前后徑17.9MM,峽部不厚,包膜光整,右葉近峽部見一個,左葉見數個大小不等的低回聲結節,邊界清,內回聲不均,較大一個位于左葉中部,形態不規則,約5.8MM*3.8MM,結節間甲狀腺實質回聲均勻。CDFI血流信號未見明顯異常。頸部掃查:見多個偏低回聲結節,邊界請,包膜尚光,內部回聲欠均勻,較大的一個約16.4MM*6.1MM.CDFI:示淋巴結內未見明顯異常血流信號。超聲提示:甲狀腺多發結節,右葉中部結節建議密切隨訪頸部淋巴結探及甲狀腺功能檢查顯示:甲狀腺球蛋白值0.64(偏低)回復質量越高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麗 主任醫師
九江泌尿科醫院
甲狀腺
-
甲狀腺球蛋白偏低考慮這個不是炎癥,所以不要過于擔心。如果有結節就需要盡早治療,因為結節會有癌變的可能。目前通過中醫“中醫辨證法”進行保守治療是可以恢復的,無需手術和長期吃藥通過精密儀器把特制的中藥運送至身體的某些穴位,結合了中醫陰陽平衡理論調節臟腑陰陽平衡,使磁藥得到充分的吸收。有效的治療疾病
2017-01-12 16:45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您好,這種病情建議您及時治療,后期結節可迅速生長,嚴重的會引起甲狀腺失能,甚至出現甲狀腺癌。手術治療根治率較高,有可能低鈣造成終身手足抽搐,此外還可能損傷迷走神經造成聲啞。藥物治療是無法根治的,只能緩解。建議您做甲狀腺針式微創術,此手術創口1毫米不到,是目前治療甲狀腺的常用手段,不開刀不復發,而且時間只有15分鐘,不會損傷到正常腺體,徹底根治甲狀腺疾病。
2016-01-25 12:4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甲狀腺結節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臨床上有多種甲狀腺疾病,如甲狀腺退行性變、炎癥、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都可以表現為結節。甲狀腺結節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多發結節比單發結節的發病率高,但單發結節甲狀腺癌的發生率較高。甲狀腺結節是指在甲狀腺內的腫塊,可隨吞咽動作隨甲狀腺而上下移動,是臨床常見的病癥,可由多種病因引起。甲狀腺結節的大小、位置、質地、功能及其臨床意義各有不同。它不是甲亢,但還是要治療的。1.實質性單結節核素掃描為熱結節的甲狀腺單發結節,癌變可能性較小,可先試用甲狀腺素(LT4)抑制治療或核素治療。冷結節多需手術治療。凡發展快、質地硬的單發結節,或伴有頸部淋巴結腫大者或兒童的單發結節,因惡性可能大,應早日手術。2.多結節甲狀腺腫(MNG)傳統認為MNG發生癌的機會要比單發結節少。而用高分辨率的超聲檢查發現許多捫診為單發結節者實際上是多發結節,現在認為兩者之間癌的發生率沒有多少差別。因此,對于MNG的處理首先要排除惡性。若sTSH降低提示為甲亢。若FNA細胞學診斷為惡性或可疑惡性者,應予手術治療。3.囊腫良性或惡性退行性變皆可形成囊腫,純甲狀腺囊腫罕見,凡持續或復發的混合性腫塊應予以切除。4.摸不到的結節近年來由于B超、CT、MRI的發展,在作其他檢查時,可意外地發現小的摸不到的甲狀腺結節。這種情況多見于老年人,一般無甲狀腺病史、無甲狀腺結節,也無甲狀腺癌的危險因素,結節小于1.5cm,只需隨訪觀察,若結節大于1.5cm,可在超聲指導下作FNA,然后根據細胞學結果,再進一步處理。5.放射結節頭頸部接受放射治療者易發生甲狀腺癌,放射后早至5年,晚至30年。凡頭頸部接受放療后甲狀腺出現結節者,應作FNA確診。
2016-01-25 02:4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甲狀腺球蛋白低下,說明甲狀腺的合成能力低下,發展下一步可能就是甲減,暫時停藥也可以,但是要定期復查甲功;右側手腳有點麻考慮為術后低鈣,建議查查血鈣。
2016-01-25 02:2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甲狀腺結節的發生由于飲食和環境等多種因素引起,結節的生長會引起局部的壓迫癥狀早期的較小結節對局部沒有明顯的影響時,一般不需要進行治療,需要定期去醫院復查
2016-01-25 00:3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甲狀腺結節是可以通過中藥治療或者針灸治療治愈的中醫治療還是很有優勢的,建議去正規醫院或中醫診所找有名望的醫生就診,只要辨證得當,效果還是很好的,祝健康
2016-01-24 22:0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