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遺傳問題。
我女朋友,她媽媽兄弟姐妹5個全部得了糖尿病,具我了解她外婆有糖尿病。現在她的外婆,媽媽,二姨。全部在40多歲的時候死亡了,她大姨也就活到50多。具我所知糖尿病具有遺傳傾向,但是她媽媽那一輩的卻是全部都患上了,要說飲食習慣,他們的飲食習慣各有差異,要說肥胖,他們有的瘦,有的胖。他們那一輩的不應該全部啊,具我了解她大姨的兒子也40多了,現在也差出來了。我現在想知道,我女朋友40以后得糖尿病的幾率到底多大?我們孩子得糖尿病的幾率到底多大?另外我想了解一下,一些知道自己有家族史的人,他們結婚以后在心里上大多數都是怎么樣的態度,現在我還沒有和她結婚,我就那么擔心。我擔心她的身體,擔心我們的孩子身體。不僅僅我擔心,現在我的父母也擔心,不同意我們結婚。我想請問醫生你對于我們的婚姻持怎么樣的看法,在考慮考慮?直接分手?根本沒有問題?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您好!糖尿病是有遺傳傾向的,無論是1型還是2型糖尿病均有遺傳性,而且2型糖尿病的遺傳傾向更為顯著.但是,糖尿病所遺傳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它的易感性,也就是說糖尿病人的子女比其他人更容易得糖尿病,如果父母雙親都是糖尿病人,那么子女得糖尿病得機會更大.一般糖尿病得遺傳涉及多個基因,多個基因變異使個體產生糖尿病易感性,在此基礎上如果再加上環境因素(如肥胖,長期精神緊張等)影響就容易誘發糖尿病.因此,有糖尿病家族史得人要未病先防,努力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保持樂觀得精神狀態,完全可以不得糖尿病.
2016-01-26 14:0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患糖尿病遺傳是一種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我認為是生活方式,飲食習慣,肥胖等.你不必思慮過多!
2016-01-26 08:1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糖尿病是由于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以及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其中一高血糖為主要標志.臨床典型病例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即“三多一少”癥狀.可分主一型與二型糖尿病.糖尿病無法治愈,其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發癥,尤其是慢性并發癥.不暴飲暴食,生活有規律,吃飯要細嚼慢咽,多吃蔬菜,盡可能不在短時間內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這樣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對保護胰腺功能有幫助,多加鍛煉身體,少熬夜.目前因為還沒有特效藥可以根治,需要加強飲食的控制,二型選用口服降糖藥治療,一型則需要注射胰島素.
2016-01-25 23:2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糖尿病有遺傳傾向,但不是絕對的遺傳。建議你平時注意控制飲食,低脂低糖攝入,多食用蔬菜,加強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的心態,定期監測血糖,保持血糖的平穩。
2016-01-25 23:0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引起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個就包括遺傳因素:1型糖尿病遺傳因素占50%,而2型糖尿病遺傳因素占90%,明顯高于1型糖尿病。另外就是外在因素引起的:如肥胖、精神因素、長期攝食量過多,營養過剩、經常不運動、感染等因素。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的患病率也要明顯高于非糖尿病人。所以要更加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建議做到以下幾點:一、不暴飲暴食,生活有規律,吃飯要細嚼慢咽,多吃蔬菜,盡可能不在短時間內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這樣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對保護胰腺功能有幫助,特別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記住!二、性生活有規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過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過量抗生素會誘發糖尿病!三、糖耐量不正常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在最大限度內防止糖尿病的發生:每年吃三個月的煙酰胺、Vb1、Vb6、甲基Vb12(彌可保)增強胰腺功能;在季節更替時吃半個月的Vc、Ve,劑量要大,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也可以每年分兩段時間肌注Vb12,每次兩周,一天一支,這很經濟!)四、多加鍛煉身體,盡量避免熬夜。平時放松心情,不要壓抑。祝您健康!
2016-01-25 19:1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