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艾灸
每次來月經的時候都會痛經,而且痛的死去活來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吃了很多藥也沒用管用。聽人說可以用艾灸治療痛經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效?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賈銳 主治醫師
鶴壁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婦產科
-
艾灸簡單,即使沒有治療好你的疾病,但是,你如果已經艾灸了,或艾灸很長時間了,就是你自己感覺想治療的疾病沒有什么效果,可是你的整體免疫力也應該是一個提高,整體沒有了提高了,相應的疾病也會不打自退。所以,艾灸是有病治病,無病養生的一種治療方式。
2016-01-26 23:1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艾灸有溫經通陽的功效,長期堅持艾灸,對虛寒性、瘀血性痛經有治療作用。一般來說,痛經可灸以下穴位: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可健脾益血、調肝補腎,適用于各種月經不調,痛經。 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即前正中線上,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五等分,從肚臍往下五分之三處,即是此穴。此穴能培補元氣,對虛性痛經尤宜。 神闕即肚臍,溫補元陽、健運脾胃、復蘇固脫之效,對虛寒性痛經效果尤佳。 次髎在骶部,當髂后上棘內下方,適對第二骶后孔處。可于俯臥位,在第二骶后孔處取穴,能補益下焦、強腰利濕,對痛經伴有腰痛者尤宜。 地機位于人體的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陰陵泉穴下3寸,能健脾滲濕,調經止帶。對痛經伴月經偏多者效果尤佳。 除穴位外,對小腹進行小范圍的艾灸,對緩解痛經、活血通絡亦有好處
2016-01-26 21:4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