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支原體感染未愈,現諸多不適如何中藥調理
四年前得過一段支原體感染,整天低燒,頭暈,混身無力,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治療,用過很多西藥,不僅病情沒好轉而且,藥效很刺激胃,胃感覺熱,燒心,食欲時好時壞。越治越嚴重。最后我放棄一段時間了任由發展,后來,不發低燒了,不過體溫一直保持在36度6到369之間,手心熱,內熱,時不時的突然渾身發熱,頭發漲。胃熱。而且抵抗力很低,經常性的感冒。至今有四年了,很困惑,請專家幫幫我看看有沒有較好的中藥治療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振 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支原體感染后長期未愈,出現多種不適癥狀,如低熱、內熱、胃熱、抵抗力低等。可能與感染未徹底清除、免疫功能失調、陰虛內熱、脾胃不和、植物神經紊亂等有關。 1. 感染未徹底清除:支原體可能仍潛伏在體內,導致身體持續出現癥狀。可考慮使用清熱解毒的中藥,如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等。 2. 免疫功能失調:長期患病使免疫系統失衡。可服用一些能調節免疫的中藥,如黃芪、白術、防風等。 3. 陰虛內熱:體內陰液不足,產生內熱。可用滋陰清熱的藥物,如知母、黃柏、生地等。 4. 脾胃不和:之前用藥刺激胃,影響脾胃功能。可用調理脾胃的中藥,如砂仁、木香、陳皮等。 5. 植物神經紊亂:長期的不適影響神經功能。可選擇具有安神定志作用的中藥,如酸棗仁、遠志、茯神等。 總之,對于這種情況,建議及時就醫,通過中醫的辨證論治,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同時,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自身抵抗力。
2025-04-01 00:3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范引旺 主治醫師
山西省靜樂縣中醫院
其他
中醫綜合科
-
以上的情況往往與局部的代謝異常有關也可能與凍傷導致的局部炎癥有關,與其他的關系不大,我覺得你的情況可能與局部的皮膚代謝或是炎癥有關,與其他的關系不大但是不能確診也需要結合病史和相關的檢查才能確診的
2016-01-28 02: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發燒的原因很多,有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外傷等,建議最好找醫生面診一下,必要時可做相應的檢查看看,如血常規等,明確病因后再做相應的治療。
2016-01-27 06:2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正常人的體溫受體溫調節中樞調控,并通過神經,體液因素使產熱和散熱過程呈現動態平衡,保持體溫在恒定范圍內.當機體在致熱源作用下或各種原因引起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障礙時,體溫升高超出正常范圍,稱為發熱.發熱的病因很多,臨床上分為感染性與非感染性兩大類,而以前者多見.各種病原體如病毒,細菌,支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寄生蟲等引起的感染,不論是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均可出現發熱.非感染性發熱主要有下列原因:無菌性壞死物質吸收,常見于機械性或化學性損害,內出血,大血腫,大面積燒傷等.因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內臟梗死或肢體壞死;組織壞死或細胞破壞,如癌,白血病等.抗原抗體反應:如風濕熱,血清病,藥物熱等.內分泌與代謝疾病,如甲亢,重度脫水等.皮膚散熱減少:如廣泛性皮炎,魚鱗癬及慢性心衰引起的發熱.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異常:如中暑,腦出血,腦震蕩.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你這種情況究竟屬何種類型發熱,尚需繼續觀察.
2016-01-27 05:3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內熱? 內火(熱)是和內寒相反的一類由于人體新陳代謝過于旺盛、產熱過多所導致的疾病。產熱的絕對過多引起的“內(熱)”,也叫“實火(熱)” 。引起“實火(熱)”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莫過于元陽的運動、溫煦作用過于亢進,從而導致人體各組織器官新陳代謝活動過于旺盛,產生各種癥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