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開始流啦!而且一開始很少,今天突然...
昨天有開始流啦!而且一開始很少,今天突然很多啦!血是醬色的,不知道為什么啊,張主任,又要麻煩你啦,今天是第8天啦,打算去醫院看看呀!真擔心啊!會出現怎么樣的情況啊!為什么會這樣啊,今天地10天啦,流的好多啊,頭暈發軟小腹痛,要吃什么藥啊,怎么會這樣啊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你好,陰道出血是婦科疾病中最常見癥狀之一。原因有卵巢內分泌功能失調,生殖器炎癥,如外陰潰瘍、陰道炎、宮頸炎、宮頸息肉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炎和盆腔炎等。建議最好及時檢查,對癥治療。
2016-01-28 17:1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您好對于這種情況多考慮服用緊急避孕藥造成的撤藥性出血,不過不排除避孕失敗的可能,建議繼續觀察出血情況
2016-01-28 16:1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您的情況建議您不要自己用藥,需要到醫院檢查后遵醫囑治療。
2016-01-28 13:0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如果你擔心避孕藥的副作用,請一定要仔細閱讀以下文章:《避孕藥被中國人誤解了》中國20—29歲的育齡婦女約有一億,其中只有2.3%的人使用口服避孕藥避孕,而歐美各國的使用率高達40%。”4月12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專家鄭淑蓉教授在一個避孕與女性健康座談會上披露了這組數據,同時談到了目前對避孕藥認識存在的幾個誤區:導致體重增加;降低女性生育能力;停藥3—6個月后才可妊娠;導致胎兒畸形;長期服用對身體有害,會增加患某些婦科癌癥的風險等。這些提法一出來,立刻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在給予報道的同時,大家紛紛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到底該怎么看避孕藥?避孕藥低使用率與高人流率我國20—29歲的婦女中,人流率約為62%。,而荷蘭的人流率為5.1%。。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國2.3%和荷蘭36%的避孕藥使用率。事實上,統計數據顯示,人流率和避孕藥的使用率正相關。在15—45歲的女性中,法國、澳大利亞、英國、瑞典的避孕藥使用率在20%—30%之間,人流率都在千分之十幾的水平;排名最后的日本人流率高達84%。,其避孕藥使用率比中國還低,只有1%。鄭淑蓉教授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避孕失敗的已婚婦女有56%使用避孕套,24%使用宮內節育器;而避孕失敗的未婚婦女主要使用避孕套(71%)。研究表明,避孕藥的可靠性比避孕套高10—15倍,比節育器高1.5—4倍。這些數據說明了避孕藥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計劃生育科主任武淑英認為,避孕藥是“最好的選擇”。中國人“害怕”避孕藥但就是這個“最好的選擇”,在我國卻沒能得到充分認同,為什么?武淑英教授告訴記者,在我國,避孕藥都是人工合成甾體類激素,主要包括雌孕激素。“我2004年開始做一個避孕藥的臨床試驗,充分感受到人們對避孕藥的抵觸情緒。”武教授表示,當時很多人都在問:吃避孕藥會不會增加體重,會不會導致乳腺癌和卵巢癌,會不會影響后代?對這些問題,武教授已經習以為常了。她遇到過一個44歲的教師,已經做了6次人流,但就是不肯吃避孕藥。“和她一樣,不少人寧愿承受人流的痛苦也不愿吃避孕藥。”武教授搖搖頭說,有時病人甚至以為她在推銷藥品,讓她覺得很無奈。說起中國女性不愿吃避孕藥的原因,武教授認為其中之一是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大規模推廣宮內節育器,讓人們形成了“節育器最有效”的觀念,至今其使用率仍高達41.7%。有些醫生在這方面都存在認識誤區。不過從2000年以后,人們對避孕藥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但她指出,影響避孕藥使用率的關鍵因素,還在于人們對其“副作用”的錯誤認識。即使在發達國家美國,國家疾控中心的調查也顯示,大部分女性對口服避孕藥存在誤解,有3/4的人認為它會影響健康。避孕藥變了其實,與其說人們誤解了避孕藥,不如說是人們還在拿老眼光看它。德國著名婦產科專家伍思特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在各國科學家的努力下,避孕藥可謂“煥然一新”,紛紛采用新型孕激素、減少雌激素含量,使用較低劑量即可達到很好的避孕效果,而且副作用很小。鄭淑蓉教授具體闡述了這兩個趨勢。一、雌激素減少:1968年,30%的口服避孕藥中雌激素含量超過50微克。而現在所有暢銷品牌的雌激素含量都不超過35微克。武淑英教授指出,目前避孕藥的雌激素含量普遍為20—30微克,其副作用比含量為35—50微克的低50%以上。二、孕激素改良。上世紀70年代,避孕藥中的孕激素均有一定的雄激素活性,會導致肥胖等副作用。1981年,首個新型孕激素地索高諾酮誕生,其雄激素活性大大降低。此后,孕二烯酮等新型孕激素相繼出現。武淑英教授指出,口服避孕藥可靠、不影響性生活,能改善月經紊亂,預防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停藥后可立即恢復生育。“現在使用的主要是短效避孕藥和緊急避孕藥,長效避孕藥副作用較大,已經不用了”。一項針對20—49歲歐洲女性的調查表明,87%的人認為避孕藥使用簡便,72%的人不擔心意外懷孕,56%的人說月經量減少,46%的人痛經減輕,44%的人說對性生活有益。可以說,對其優點了解得越多,越傾向于服用口服避孕藥。“避孕藥副作用”其實是誤區在出現這兩個重大變化之后,我們該如何看待所謂的避孕藥副作用?增加某些婦科癌癥風險:武淑英教授告訴記者,關于這一點,人們主要是擔心雌激素。但是,目前避孕藥的雌激素含量已經很低,而且,雌激素是否致癌還沒有定論。事實上,鄭淑蓉教授指出,研究發現,服避孕藥時間越長,子宮內膜癌發生率反而越低,且停藥后這種保護作用可持續15年;服避孕藥5年能降低50%的卵巢癌發生率,停藥后這種保護作用還可持續10年。增加體重:以前的避孕藥增重,主要是因為孕激素具有雄激素活性,而新型避孕藥中的孕激素對雄激素受體沒有親和力,不會增重。伍思特教授指出,只有少數女性服用避孕藥后會略微增重,但長期服用后,這一現象都會消失。停藥3—6個月才可妊娠:這種觀點只是針對已被淘汰的長效避孕藥。對短效避孕藥來講,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沒有任何臨床研究證明需要停藥3—6個月再妊娠。“如果想懷孕,只要停服避孕藥即可。”伍思特教授說。導致胎兒患病、畸形:研究發現,服用避孕藥的婦女懷孕生產后,后代出現先天性心臟缺陷和肢體短小的風險與沒有服過避孕藥的婦女的孩子相比,基本沒有差別。降低女性生育能力:鄭淑蓉教授告訴記者,其實,避孕藥能有效防止異位妊娠,阻止下生殖道感染發展為盆腔感染,對保護女性生育能力有好處。導致閉經:鄭淑蓉教授指出,研究發現,只有不到1%的人停用口服避孕藥后出現無排卵或閉經現象,原因可能是避孕藥對下丘腦的抑制引起的。指出人們認識上的誤區后,伍思特和武淑英教授還表示,80%的有痤瘡的婦女在服藥6個月后痤瘡消失了,皮膚也更加紅潤。不過,口服避孕藥確實存在一些風險:35歲以上吸煙或有心血管疾病的女性長期口服避孕藥會增加靜脈血栓、心肌梗死和卒中的患病風險。另外,有全身性疾病和肝炎、腎炎、心肌炎、糖尿病等疾病,40歲以上,患癲癇或抑郁癥,月經異常和處于哺乳期的女性也最好別選擇這種避孕方法。不提倡使用緊急避孕藥除了這些,避孕藥還有沒有其他禁忌?4月17日,記者到北京幾家大藥房詢問避孕藥的銷售情況,發現每家店里緊急避孕藥都賣得最好。對此,武淑英教授指出:“我們不提倡經常使用緊急避孕藥。”很多年輕人認為房事后服緊急避孕藥方便又安全,殊不知它可能導致月經不規律、出血和惡心等現象,不能作為常規用藥,只能應急用。她說,臨床上一般推薦使用短效避孕藥,從月經第一天開始吃,連續吃21天,停一周再進行下一周期,效果好,副作用很小,適合18—40歲的女性。武教授最后提出:月經量多、月經不調、痛經的女性應服短效避孕藥;月經正常但需要長期避孕的可以使用宮內節育器;有多個性伙伴的婦女最好采用避孕套。她告訴記者,2004年的試驗開始時,不少受試者都有抵觸情緒,可經過一段時間,大家發現月經規律了,痛經沒有了,連皮膚都好了,紛紛轉變了看法。她說:“關鍵是讓她們了解實情,然后自己去看、去選。”
2016-01-28 01:2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人會因為工作壓力大而頭暈嗎? -
Q: 頭暈的常見原因及有效治療辦法有哪些 -
Q: 頭痛有點頭暈該如何治療? -
Q: 下午 2 點后總頭暈、眼前發黑是何原因? -
Q: 頭暈目眩、困乏、掉發、健忘的原因有哪些? -
Q: 頭暈且心跳加快可能是什么病? -
Q: 胃部有問題且頭暈怎樣實現增肥 -
Q: 為何會出現頭暈乏力腹部脹的癥狀? -
Q: 頭暈一陣一陣時好時壞如何治療? -
Q: 經常頭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