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發病率
中老年是冠心病發病的高危人群。我今年已經47歲,距離這樣的危險也越來越近啦。年輕的時候一直以煙酒為伴,喜歡吃葷菜,所以體重比一般的人要重好多,現在十分擔心自己的身體。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冠心病的發病率確實很高,倘若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很可能就會加重疾病的發生,對于冠心病疾病來說,在早期還是要進行醫治,做好防止的工作是比較重要的。食入的肉、魚、蛋類食品增加,膳食中動物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增多,甚至經常大吃大喝,暴飲暴食,會導致冠心病發病率增高,平時要是多運動,多治療,還是可以延長壽命的!
2016-01-30 01:0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本病多發生在40歲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腦力勞動者多于體力勞動者,城市多于農村,平均患病率約為6.49%,而且患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
2016-01-29 17:2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以下”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和預防措施包括哪些內容“和”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強烈建議仔細閱讀: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和預防措施包括哪些內容: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是指供給心臟營養物質的血管——冠狀動脈發生嚴重粥樣硬化或痙攣,使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種心臟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器官病變的最常見類型,也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本病的發生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程度和支數有密切關系,但少數年輕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雖不嚴重,甚至沒有發生粥樣硬化,也可以發病。也有一些老年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雖較嚴重,并不一定都有胸痛、心悸等冠心病臨床表現。因此,冠心病的發病機理十分復雜,總的來看,以器質性多見,冠狀動脈痙攣也多發生于有粥樣硬化的冠狀動脈。本病多發生在40歲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腦力勞動者多于體力勞動者,城市多于農村,平均患病率約為6.49%,而且患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冠心病在我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并且患病年齡趨于年輕化,因此,21世紀我國面臨心血管疾病的挑戰,能否扼制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關鍵在于預防。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有哪些?隨著醫學科學工作者對冠心病廣泛而深入的研究表明,本病是多因素的疾病,為多種因素作用于不同環節所致。這些因素即為易患因素,或稱危險因素,主要包括:(1)年齡:本病多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49歲以后進展較快,心肌梗塞與冠心病猝死的發病與年齡成正比。近年來,冠心病的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2)性別:在美國多種族中,都是男性冠心病死亡率明顯高于女性。據1979年的統計資料,35~44歲男性白人冠心病的死亡率5.2倍于女性。在我國,男女比例約為2∶1。但女性絕經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明顯下降,而LDL則升高,此時,女性冠心病發病率明顯上升,有資料表明,60歲以后,女性發病率大于男性。(3)職業:腦力勞動者大于體力勞動者,經常有緊迫感的工作較易患病。(4)飲食:常進食較高熱量的飲食、較多的動物脂肪、膽固醇者易患本病。同時,食量大也易患本病,世界第一肥胖國——德國的研究人員認為,"吃的胖就是因為吃的多",所以,要控制冠心病的發病率,除了控制高脂飲食攝入外,也必須重視控制食量。(5)血脂:由于遺傳因素,或脂肪攝入過多,或脂質代謝紊亂而致血脂異常。如總膽固醇、甘油三酯、LDL、VLDL增高,而HDL下降,易患本病。(6)血壓:血壓升高是冠心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血壓升高所致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危害,最常見者為冠狀動脈和腦動脈。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人60%~70%有高血壓,高血壓病人患本病者是血壓正常者的4倍。(7)吸煙:吸煙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吸煙者與不吸煙者比較,本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6倍,且與每日吸煙的支數成正比。(8)肥胖:超標準體重的肥胖者(超重10%為輕、20%為中、30%為重度肥胖),易患本病,體重迅速增加者尤其如此。但目前認為,應該重視研究評價體重的方法。不能單看體重指數,而應測量皮下脂肪的厚度。已有前瞻性研究資料表明,向心性肥胖者具有較大的危險性。(9)糖尿?。禾悄虿∫滓鹦难懿∵@一事實已被公認。有資料表明,糖尿病病人本病發病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倍。(10)遺傳:家族中有在年輕時易患本病者,其近親患病的機會可5倍于無這種情況的家族。在以上十大因素中,血壓過高、體重超標、膽固醇過高或過低是導致冠心病、腦卒中的最危險因素。這是由中國醫科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等17個單位協同完成的"八五"攻關課題,也是首次大樣本追蹤調查顯示的結果。研究還表明,舒張壓和體重均值增高導致腦卒中發病率升高,而收縮壓、體重及血清膽固醇均值增高則導致冠心病發病率增高。冠心病的預防分為三級,一級預防是指沒有發病時進行預防,二級預防是指發病后預防,三級預防是指發病后防止發生并發癥,其中二級預防意義最重大,過去30年美國外依靠二級預防提高了平均壽命4.6年。主藥預防藥有阿司匹林、天欣泰、冠脈寧等藥。我國臨床重治療輕預防,造成我國心腦血管疾病復發率高的主要原因。即在沒有冠心病證據的人群中減少發生冠心病的危險。主要是針對易患人群,控制易患因素,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要從兒童、青少年及年輕時就開始積極有效的預防危險因素的發生。1、不吸煙;2、保持血壓正常穩定,理想血壓是120/80mmHg。高血壓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持正常體重,限制酒精,食鹽攝入,保持適當鉀,鈣和鎂攝入,以及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降壓藥。3、維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癥,高危人群要定期檢查,低脂飲食,運動,和服用降脂藥。4、避免精神緊張。5、運動過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規律地鍛煉有助于保持體重,減少高血脂和高血壓,冠心病的發生。6、維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7、對已有冠心病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的高危病人,建議長期服心血康防止冠心病的發生。一、控制冠心病的關鍵是什么控制冠心病的關鍵在于預防。雖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但其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基礎卻始發于少兒期,這其間的幾十年為預防工作提供了極為寶貴的機會。一級預防,防止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消滅冠心病于萌芽狀態;二級預防,提高全社區冠心病的早期檢出率,加強治療,防止病變發展并爭取其逆轉;三級預防,及時控制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病人壽命。冠心病的一級預防,即危險因素的干預。預防冠心病可采用針對全人群和高危人群兩種預防策略。前者是通過改變某個人群、地區或國家與冠心病危險因素有關的生活行為習慣、社會結構和經濟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險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針對具有1個或1個以上公認的(如高血壓、吸煙等)與冠心病有明確因果關系的危險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減少冠心病的發生。目前公認冠心病危險因素包括男性、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過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煙(現吸煙〉10支/日)、高血壓、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確的腦血管或周圍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壓、高膽固醇及吸煙被認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個危險因素。除性別、年齡和家族史外,其它危險因素都可以預防和治療。冠心病病變始兒童,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必須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結構要合理,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強體育鍛煉,預防肥胖、高脂血癥、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發生。超重和肥胖者更應主動減少熱量攝入,并加強運動量。高血壓、高脂血癥和糖尿病患者,除重視危險因素干預外,更要積極控制好血壓、血糖和血脂。大力宣傳戒煙活動,特別是要阻止兒童成為新一代煙民。二、預防冠心病的措施不吸煙。只食用少量的牛油、奶油及各種油膩食物。將你習慣食用的肉類量減少,將你食用的肉上脂肪除去,吃燒煮的肉,不要吃油煎的肉。每周最多只吃三只雞蛋。吃大量水果及蔬菜,但飲食要維持平衡均勻。減少鹽的攝食量。攝食鹽量低可以降低血壓,并且減少發展冠狀動脈病的危險。經常運動。有證據顯示,每周做兩、三次劇烈運動,可減少得心臟疾病的危險。但由于突然做劇烈運動很危險,必須以漸進的方式來開始實行你的運動計劃。應付精神壓力,尋求各種途徑來調解生活上的壓力??梢耘囵B嗜好或通過運動來松懈日常生活中的緊張情緒??刂聘哐獕骸⒏吣懝檀佳Y和糖尿病。定時檢查身體并遵照醫囑。三、飲食習慣與冠心病有何關系不好的飲食習慣和不合理的膳食結構與“現代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據大規模的人群調查表明,不合理的膳食結構和繼發性載脂蛋白異常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1912年俄國學者給家兔喂養高膽固醇食物,造成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動物模型。結果發現,建立模型過程中,先有血脂的異常升高,繼之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這說明不良的飲食習慣可以導致脂質代謝紊亂,從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冠心病的發生。40年前,美國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度曾上升很快,自60年代以后,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殘廢率卻有大幅度的下降。究其原因,多數學者認為,主要歸功于生活方式的改善,即減少膽固醇的攝入和控制吸煙等,從而降低了發生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但在我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膳食結構的不合理、吸煙等易患因素的影響,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殘廢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飲食習慣與冠心病之間有密切關系,平素食高膽固醇食物的人,冠心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四、戒煙和少吃多脂食物可降低心臟病發病率聯合國在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減少吸煙和少吃多脂肪食物收到成效,降低了心臟病的發病率。發表在英國醫學周刊《柳葉刀》上在研究報告,就發達國家心臟衰竭和冠心病死亡率下降舉出幾個理由。該計劃由聯合國屬下的世界衛生組織推行。目標是比較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的心臟病發作發病率和死亡率,以35歲到64歲的男女為調查研究對象。該計劃的第一部分的結論在去年5月發表,它顯示發達國家,尤其是北歐、美國和澳洲,心臟病發病率明顯下降。中國、前南斯拉夫和部分俄羅斯反之上升。報告的第二部分指出發病率下降的原因是:在發病率下降的國家,男性吸煙減少,女性的血壓下降。雖然在這個時期體重增加了一點,但由于重視飲食,血中膽固醇含量下降了一半。不過,最主要原因是西歐的心臟病病人所接受的療法更好。除了有可溶栓的藥品外,預防血管阻塞的藥物也容易得到,此外,外科醫生采用了大大改良的冠心病手術方法。五、氣候變化與冠心病有何關系氣候寒冷的天氣或冬春季節,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的發病率就會增加。三個與冠心病有關的最優因子為:氣溫、日變差(相鄰兩日的日平均氣溫之差)和平均風速。持續低溫、陰雨和大風天氣容易發病。此外,在年平均氣壓高低不同時期亦有顯著差別,以氣壓低時發病高。在寒冷、潮濕和大風天氣,冠心病發病率高是因為寒冷刺激,特別是迎風疾走,易使交感神經興奮,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體循環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同時,也可誘發冠狀動脈痙攣,使管腔持續閉塞,或擠壓斑塊使內膜損傷,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使管腔急性堵塞,也可導致急性心肌梗塞。因此,在高發季節里,冠心病患者應注意御寒保暖,減少戶外活動,以防疾病發生。六、冠心病病人在冬春季節中要注意什么經過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氣候變化可誘使冠心病病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據西德《醫學世界》報道,阿爾卑斯地區在春秋季時,心肌梗塞的病人明顯增多。我國山東地區在3~5月份心肌梗塞的發病率最高;北京地區,每年的4月和11月是冠心病心肌梗塞的發病高峰期。秋末冬初和早春,我國多數地區的大氣壓、風速、溫差都處于極不平衡狀態,而變化多端的氣候可能導致心臟血管發生痙攣,直接影響心臟本身的血液供應;再則寒冷的季節里,常易發生感冒和支氣管炎,這一切對患有冠心病的病人都十分不利,常是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的主要誘因。因此,冠心病病人在冬春季節里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除堅持服用冠心病的常用藥物外,還要備好保健盒、氧氣等急救藥品。(2)如頻繁發生心絞痛,要及時臥床休息,并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3)堅持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如戶外散步、太極拳、氣功等。但遇有驟冷、暴雪、大風等天氣變化時,要留在室內活動,根據氣溫變化,及時更換衣服被褥、注意保暖。(4)避免疲勞、緊張、情緒激動,盡量少參加社交活動和長途旅行,適當節制性生活。(5)提倡用溫水擦澡,以提高皮膚的抗寒能力,同時要積極防治感冒、氣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再灌注治療(溶栓、心臟搭橋手術和心臟支架手術)和心臟移植手術。具體選擇哪種治療方法的依據是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的結果。目前,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是診斷冠心病的最好方法。希望以上答復對你有所幫助,祝你爸爸早日康復。
2016-01-29 13:3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子杰 主治醫師
南寧市邕寧區中醫醫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可選用鈣通道阻滯劑,硝酸脂類藥物,轉換酶抑制劑進行治療,心率較快者可選用β受體阻滯劑,以緩釋劑為好。
2016-01-29 10:1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由于心臟在不停地跳動,這就需要有大量的能量源源不斷地供應,而其所需要的能量和氧氣都來自于冠狀動脈,可以想象,如果冠狀動脈發生狹窄或者閉塞,心肌得不到血液和氧氣的供應,必然會發生損傷甚至壞死。由于心臟在不停地跳動,這就需要有大量的能量源源不斷地供應,而其所需要的能量和氧氣都來自于冠狀動脈,可以想象,如果冠狀動脈發生狹窄或者閉塞,心肌得不到血液和氧氣的供應,必然會發生損傷甚至壞死。造成冠狀動脈狹窄和閉塞的原因非常多,其中最常見的是粥樣硬化斑塊。所謂粥樣硬化斑塊,就是一種硬化斑塊,外觀上像我們平時熬煮的米粥一樣,它突入血管腔,造成血管狹窄甚至閉塞,如同自來水管或水壺嘴被長年逐漸堆積的水垢堵塞一樣,從而導致心肌的血流量減少、供氧不足,就成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2016-01-29 05:3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