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紅細胞增生癥相關疑問求解
血液檢查報告:白細胞9.3紅細胞6.6血紅蛋白204紅細胞壓積0.7血小板571全血粘度值、紅細胞聚集指數均偏高血細胞檢查:有核細胞增生減低粒紅細胞比例3.5:1超聲檢查:脾腫大.醫院初步診斷為真性紅細胞增生癥.請問:1.診斷是否有誤2.有沒有其它原發性疾病導致紅細胞增生3.醫生讓服用羥基脲有無副作用有沒有其它更好的治療方法4.若不治療有沒有危險本次發病及持續的時間:相關癥狀時間很長約上十年目前一般情況:身體健康陣發性頭痛經期頭痛腹痛第一次問題補充:謝謝張醫生真紅的關鍵是骨髓增生而該患者骨髓檢查正常現在懷疑的就是這一點是否作進一步骨穿檢查?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啟發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血液內科
-
真性紅細胞增生癥是一種骨髓增殖性疾病,診斷需綜合多方面因素。對于該患者的情況,需考慮診斷準確性、潛在病因、治療方法及不治療的風險等。 1. 診斷準確性:診斷真性紅細胞增生癥通常依據臨床表現、血液檢查、骨髓檢查等。雖然該患者骨髓檢查顯示有核細胞增生減低,但其他指標如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等異常,結合脾腫大,仍可能支持真性紅細胞增生癥的診斷。但為確保準確,必要時可進一步行骨髓穿刺檢查。 2. 潛在病因:除真性紅細胞增生癥外,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導致紅細胞增生,如慢性缺氧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腎臟疾病(如腎腫瘤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某些腫瘤等。 3. 治療方法及副作用:羥基脲是治療真性紅細胞增生癥的常用藥物,可能會有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等副作用。其他治療方法包括放血療法、干擾素治療、JAK2 抑制劑(如蘆可替尼)等。 4. 不治療的風險:若不治療,可能會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腦梗死等,還可能加重脾臟腫大,影響正常造血功能。 5. 治療建議:患者應遵醫囑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并定期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等,監測病情變化。 總之,對于真性紅細胞增生癥的診斷和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2025-04-03 06:5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最好做骨穿檢查以幫助診斷,注意休息,注意飲食忌辛辣
2016-01-31 04:5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根據您所提供資料考慮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診斷成立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屬于骨髓增殖性疾病范圍可表現為以紅細胞增高為主的全血細胞增高單純的紅細胞增多癥為良性造血干細胞克隆性疾病但部分緩者可以轉化為白血病建議:進一步行骨髓活檢、染色體、融合基因等檢查(尤其需要排除慢性髓系白血病對于該患者臨床表現可能性不大)明確診斷后可行放血治療、或單純紅細胞分離術使血紅蛋白降到150g/L以下然后加用羥基脲或者干擾素治療;羥基脲、干擾素均有一定毒副作用需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使用
2016-01-31 03:1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您好:根據您所提供資料考慮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診斷成立。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屬于骨髓增殖性疾病范圍,可表現為以紅細胞增高為主的全血細胞增高。單純的紅細胞增多癥為良性造血干細胞克隆性疾病,但部分緩者可以轉化為白血病。建議:進一步行骨髓活檢、染色體、融合基因等檢查(尤其需要排除慢性髓系白血病,對于該患者臨床表現可能性不大)明確診斷后可行放血治療、或單純紅細胞分離術使血紅蛋白降到150g/L以下,然后加用羥基脲或者干擾素治療;羥基脲、干擾素均有一定毒副作用,需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使用。
2016-01-31 01:2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應怎樣有效治療? -
Q: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應怎樣有效治療? -
Q: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的醫治方法有哪些 -
Q: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應如何治療 -
Q: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應如何有效治療 -
Q: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如何有效治療? -
Q: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應如何治療 -
Q: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如何有效治療 -
Q: 骨髓增生需要進行哪些檢查? -
Q: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如何有效治療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plasitc syndrome,MDS)是一種起源于造血干/祖細胞克隆性疾病,臨床表現以貧血為主,可兼有感染或出血,骨髓內細胞增生,常同時或先后出現紅細胞、粒細胞和巨核細胞發育異常、骨髓病態造血,導致進行性、難治性外周血紅細胞、粒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具有向白血病轉化的傾向。MDS多數起病隱襲,發病率各家報告不一,高低懸殊。國內外統計發病率為2.5/10萬~12/10萬,有上升趨勢,平均發病年齡為60~75歲,50歲以上的病例占50%~70%,小兒較少見,約3%~17%兒童AL先有MDS,男女之比為2:1,30%~60%MDS轉化為白血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