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能吃那些肉類?
患者性別:男患者年齡:37發病時間:2008年主要表現:以前高壓200低壓135,現在高壓160低壓110.有時頭暈頭疼,記憶力減退,醫生診斷及化驗結果:原發性高血壓,沒有其他疾病。補充問題1:(2010-04-2117:02:41)高血壓患者能吃魚類嗎?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從你的描述來看,這個情況是高血壓患者是否可以吃肉的情況。這個情況是可以吃的,但是不要吃這個脂肪好含量多的肉類,這樣就可以避免這個對高血壓的影響的,這個肉類可以吃一些瘦肉,兔肉,羊肉,牛肉等都是可以的。
2016-01-31 13:4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你好: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都不能吃,動物內臟,蛋類尤其是鵪鶉蛋,動物油,松花蛋,腌制的腸類肉類,羊肉牛肉等等,很多好吃的你都不能吃.而且是長期不能吃,因為高血壓是長期慢性病,不能被治愈,你只能把它控制在正常范圍.如果在飲食方面不注意,不忌口的話以后會導致其他疾病的。
2016-01-31 09:0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高血壓病的注意合理膳食1.飲食對于高血壓的重要性:民以食為天,合理的膳食可以使你不胖也不瘦,膽固醇不高也不低。2.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宜忌:①碳水化合物食品:適宜的食品---米飯、粥、面、面類、葛粉、湯、芋類、軟豆類。應忌的食品---蕃薯(產生腹氣的食物)、干豆類、味濃的餅干類。②蛋白質食品---牛肉、豬瘦肉、白肉魚、蛋、牛奶、奶制品(鮮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大豆制品(豆腐、納豆、黃豆粉、油豆腐)應忌的食物---脂肪多的食品(牛、豬的五花肉、排骨肉、鯨魚、鯡魚、金槍魚等、加工品(香腸)③脂肪類食品適宜的食品---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醬應忌的食品---動物油、生豬油、熏肉、油浸沙丁魚④維生素、礦物質食品適宜的食品---蔬菜類(菠菜、白菜、胡蘿卜、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黃瓜)水果類(蘋果、桔子、梨、葡萄、西瓜)海藻類、菌類宜煮熟才吃。應忌的食物---纖維硬的蔬菜(牛蒡、竹筍、豆類)刺激性強的蔬菜(香辛蔬菜、芒荽、芥菜、蔥、芥菜)⑤其他食物適宜的食品---淡香茶、酵母乳飲料應忌的食物---香辛料(辣椒、咖喱粉)酒類飲料、鹽浸食物(成菜類、成魚子)醬菜類、咖啡。
2016-01-31 06:4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你好,脂肪攝入過多對高血壓本身是不利的,不僅使人容易發胖,而且還會加重血液循環的負擔,并影響各臟器特別是心、腎等臟器的功能。另外,過多的脂肪和膽固醇還容易沉積到血管壁上,加重動脈硬化的形成。因此,對早期高血壓病人,為了防止病情加重,必須對飲食中的高脂肪、高膽固醇的肉類加以限制?! 〉窍拗撇坏扔诓怀?,關鍵是要正確選擇含脂肪及膽固醇量少的肉食?! 【湍壳八?,去皮的雞肉、鴨肉、瘦羊肉、兔肉、蛋清、各種魚類、蝦等僅含有少量的脂肪和膽固醇,病人可以放心食用。但對含有中等量脂肪和膽固醇的豬排、豬油、肥豬肉、牛肉、羊心、牛心、豬腸、鴿肉及含有大量膽固醇的豬肝、羊肝、牛肝、豬牛腰、豬蹄等,均應嚴格控制,盡量少吃為好。
2016-01-31 00:5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37歲那么年輕.建議你用營養學調理.扔掉藥.提問者對于答案的評價:askPHJXT:感謝黃金建醫生給以的信心和支持。
2016-01-30 20:3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原發性高血壓? 在絕大多數患者中,高血壓的病因不明,稱之為原發性高血壓(primary hypertension),占總高血壓患者的95%以上。不同地區、種族及年齡原發性高血壓發病率不同。工業化國家較發展中國家高,同一國家不同種族之間也有差異,例如美國黑人的高血壓約為白人的兩倍。血壓水平隨年齡而增高,尤其是收縮期高血壓,老年人較為常見。50年代以來我國進行的三次普查結果顯示,原發性高血壓患病率1959年為5.11%,1979年為 7.73qb.1991年為11.88%,呈明顯上升趨勢,推算我國現有高血壓患者約一億人,但與西方國家相比(平均15%~20%),我國高血壓患病率仍較低。我國流行病學調查還顯示,患病率城市高于農村,北方高于南方,高原少數民族地區患病率較高。男女兩性高血壓患病率差別不大,青年期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稍高于男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