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后飲食
全部癥狀:發病時間及原因:治療情況:您好,我想咨詢一下,我先生查出患甲狀腺乳頭狀癌,剛做了左側甲狀腺切除,淋巴轉移癌清掃。術后究竟能否吃雞蛋、牛奶,西洋參、蟲草花之類的東西,網上說法不一,有的說避免高碘食品,不能吃海產和海帶紫菜,有的又說可以多吃海帶,有的說多吃高蛋白,有的又說不能吃雞蛋,我老公現在都不知道到底該吃什么了,誠心求解答,謝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腸梗阻手術開始應該禁食,以后可以應用流食,半流食,在食用易于消化的食品。在醫生的指導下食用具體的食物。
2016-02-14 14:4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您好:胃切除術會影響胃的生理功能及容量,隨術式的不同而有不同改變。如果只是做部分胃切除對胃的容量及功能影響不大,待胃恢復蠕動功能鼻胃管抽吸量減少,鼻胃管拔除后即可恢復進食,一般約需至術后第5天先由喝水開始,如果沒有腹脹或其它不適,隔日可進食流質食物,進食1天后最后可改為固體食物。長期而言,胃部分切除,并不會對消化功能造成太大影響。 若病患接受的是次全胃或半胃切除術,除了鼻胃管之外,身上可能還放置引流管。鼻胃管須等到胃恢復功能后才能拔除,一般需術后1周后才可恢復進食,同樣需由水、流質及固體食物循序進食。引流管在胃切除術后具有相當重要的功能,可觀察腹中傷口有無出血,并可引流腹腔血水,在病患進食后可觀察吻合處有無滲漏,在進食后無異常,依照醫囑才可拔除。此外若術前病患有幽門前阻塞的癥狀,術后胃功能可能恢復較慢,有時鼻胃管需放置1個月以上,病患須接受全靜脈營養治療。全胃切除術后病患身上同樣會有鼻胃管及引流管,術后照顧上也與次全胃切除相同。 接受全胃或次全胃切除術的病患術后進食后如有腹痛、發燒或嘔吐等癥狀,須立刻禁食,待醫師檢查后,排除腹內膿瘍或吻合處滲漏等并發癥,及癥狀改善后才可恢復進食。 接受全胃或次全胃切除術的病患飲食的原則,就是少量多餐、細嚼慢咽,食物的選擇上并沒有禁忌。長期而言,因為幽門切除及迷走神經截斷在接受全胃或次全胃切除術的病患會造成一些生理上的影響,較常見的如傾倒癥候群,病人在進食后會有暈眩及冒冷汗等癥狀,避免之道就是固體及液體食物需分開進食,少吃太甜的食物。迷走神經截斷后少數病患有腹瀉或便秘的情形,需要以藥物控制,長期發生膽結石的機會增加,需持續追蹤。 次全胃切除術后的病患在術后15年之后,發生殘胃癌的機會較一般人發生胃癌的機會約高4倍,需要長期以胃鏡追蹤。
2016-02-14 07:3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1.禁忌任何食物的攝入 消化道及腹部較大的手術后,腸道處于低功能狀態,須禁食。在手術后2-3天后,如肛門排氣,則提示腸道功能開始恢復,此時可給予少量的流質飲食。5-6天后可改為少渣半流質飲食,這段時間內,流質應清淡富于營養,并且要溫服,避免將食物粗渣帶入流質中攝入。改用少渣半流質飲食時,忌食帶雞肉、火腿以及各種蔬菜的湯類,即使這些食品已經煮得很爛,也須等到手術后10天才能酌情給予。 2.忌油膩食物 即使到了手術后第10天,機體能承受軟飯時,也不能過早食入油膩食物。 3.忌發物 手術兩周后,盡管恢復得很好,也已經拆線,但是這段時間機體抵抗力還是很弱的,炎癥發生的危險依然存在,故必須禁忌發物。
2016-02-14 03:0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胃切除手術包擴胃局部切除、部分切除、大部切除和全胃切除。不論那種手術,一般在手術后3-4天肛門排氣以后停止胃腸減壓,口服流質飲食,術后7-10天改為半流食,一般兩周后改為普通飲食。要注意少吃多餐,防止暴飲暴食。
2016-02-14 02:3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根據你所提供的資料。沒有特別注意的。平時注意休息,不要哭鬧,和平時飲食一樣。
2016-02-13 22:4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甲狀腺乳頭狀癌? 甲狀腺乳頭狀癌是甲狀腺癌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占60%~70%,多見于40歲左右的青壯年,兒童甲狀腺惡性腫瘤90%以上屬于乳頭狀癌。甲狀腺乳頭狀癌多數為單發腫物,可伴有結節性甲狀腺腫和甲狀腺囊腫。本病以淋巴結轉移為主,且轉移率較高,同側頸淋巴結轉移可達40%~50%,雙側頸淋巴結轉移也可達到10%,晚期可轉移至縱隔或腋下淋巴結,50%~70%的患者初診時已伴有頸淋巴結轉移。血行轉移較少發生,為4%~8%,以肺轉移最為多見,其次是骨轉移。平均病程5年,也可長達20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