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髓鞘,血管性癡呆,腦梗塞,心梗怎么治療
2005年發病,當時反應遲鈍,走路困難,說話不清,視力下降,2008年突發心梗,這兩天,突然嘔吐,一天6次,右眼斜視眼球不在中間,模糊不清,走路失去平衡,渾身沒有力氣診斷為脫髓鞘,血管性癡呆,腦梗塞,心梗治療后沒有改善,眼睛的問題能不能在恢復過來,現在的情況是那種病比較嚴重,應該怎么治療?;?、檢查結果: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孫占娟 主治醫師
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風濕免疫科
-
你好,根據情況這種病理變化是由于脫髓鞘性腦病的復發。脫髓鞘性腦病主要損害脊髓植物的腦白質和白質,使其調整神經紊亂不能獨立調節自身以滋潤神經組織進行繼發或更多挫折,當發生嚴重侵犯脊髓前角細胞和腦干核和腦運動皮質錐體細胞引起神經系統損害生命危機,并將灰質阻礙導致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紊亂,嚴重時發生癱瘓,大多數患者是由遺傳免疫異?;虿《靖腥疽鸬?。早期用激素和營養療法治療,但效果難以控制,髓鞘脫色引起的神經系統損害嚴重,導致免疫力極低,意外和病情復發,進一步導致神經系統癥狀。如果病變得不到正確的治療就會延遲病變的變性,而繼發性癡呆會再次損傷神經或癱瘓。治療疾病的關鍵在于早期對疾病的二次控制。除了正常的激素治療外,還應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營養神經,中西醫結合,擴大微循環,使受損的殘余神經得到充足的血液供應,控制和預防疾病的不斷發展。并利用神經再生藥激發神經,激活麻痹和休克神經,使受損神經得到再生修復,實現早期康復。祝你安康!
2018-11-25 09:4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請提供詳細病史。CT或MRI報告,2005年發病,到現在病史較長,眼睛的問題恢復過來可能性不大,這是你腦梗塞引起的,要積極治療。和后期功能鍛煉。
2016-02-15 05:4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現在病情主要是腦梗塞,視力也是腦梗引起的,梗塞部位在視覺中樞區域造成現在的癥狀表現,只有恢復大腦神經功能,病情才會明顯好轉,病情穩定后,鼓勵患者做主動鍛煉.盡早下床活動,從起床、患肢平衡、站立、行走進行訓練指導,逐步增加活動范圍和次數,最后幫助進行上下樓梯訓練,讓患肢得到運動,利于功能的恢復.可以通過純天然中藥治療比較好,中藥龜-龍-腦-康可直接作用于腦細胞,具有促進蛋白質合成抗腦皮質缺氧、改善腦能量代謝、加速腦血液循環,有利于病情盡快恢復
2016-02-14 23:2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治療不當和心存僥幸慢性惡化才導致如此嚴重的病理改變。能否恢復要搶時間正確診治,恢復本病必須對病史,病歷,磁共振照片,癥狀等綜合分析才能議定出有效治療方案營養神經,興奮激活神經再生修復病灶獲最佳恢復。需助發來磁共振照片為你指導。提示,延誤不當的治療繼續惡化會導致失明,癡呆癥,痙攣性不全癱瘓等。故要搶時間治療。
2016-02-14 22:0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此病理改變是脫髓鞘腦病復發所致。脫髓鞘腦病主要以損害大腦白質及脊髓的白質植物神經并使其調節紊亂不能自主自身調節以濡養神經組織病情多為繼發或復發,發病嚴重時可侵犯脊髓前角細胞和腦干神經核以及大腦運動皮質錐體細胞導致神經功能損害危機生命,并會累贅灰質導致肢體功能不同程度的障礙,嚴重時發癱瘓,大部分患者是基因免疫異?;虿《靖腥舅?。早期的治療多以激素及營養療法治療,但療效難以控固,由于本病導致髓鞘脫失致神經功能損害嚴重并導致體免疫極度低下,偶與病情感染病情復發使神經功能癥狀進一步加重.若病灶得不到正確的治療則會遲發病灶變性,并會再度損傷神經繼發癡呆或癱瘓。其病癥治療關鍵在于早期對病情的繼發控制.治療方案:治療除正常的激素治療外,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肌體抗病能力。營養神經,中西醫結合擴張微循環使受損殘余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控制預防病情繼續發展。并采用神經再生之藥興奮神經,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經使受損神經得到再生修復達到早日康復。需幫助請發磁共震照片為你指導。
2016-02-14 21:1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什么是血管性癡呆? -
Q: 什么是血管性癡呆及其成因有哪些? -
Q: 血管性癡呆的診斷檢查方法有哪些 -
Q: 血管性癡呆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
Q: 哪些人群容易患血管性癡呆? -
Q: 血管性癡呆需要進行哪些檢查項目 -
Q: 血管性癡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哪些方面 -
Q: 血管性癡呆通常會引發哪些并發癥? -
Q: 血管性癡呆的成因及應對方法是什么 -
Q: 血管性癡呆會帶來哪些嚴重危害?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血管性癡呆?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由于腦血管病引起的癡呆。1896年,Emil Kraepelin首先提出動脈硬化性癡呆(arteriosclerotic dementia)的概念,之后許多學者又提出了不同的命名,如腔隙狀態、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SAE)、多發梗死性癡呆(MID)、腔隙性癡呆(lacunar dementia)、遺傳性多發梗塞性癡呆(HMID)等。為避免誤解,有專家建議凡與血管性因素有關的癡呆統稱為血管性癡呆。血管性因素主要指腦內血管即頸動脈與椎基底動脈兩大系統,可以是這些血管本身的病變,也可以是顱外大血管及心臟的病變,間接影響腦內血管供血不足而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改變,最終使大腦功能全面衰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