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彭順英 主任醫師
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生殖不孕中心
-
子宮腺肌癥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其病因較為復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諸多注意事項,如合理飲食、規律作息、定期復查等。病因包括子宮損傷、激素失衡、遺傳因素、生殖道梗阻、免疫因素等。 1.子宮損傷: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產、刮宮等子宮手術操作,可能損傷子宮基層,增加子宮腺肌癥的發病風險。 2.激素失衡: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可能導致子宮腺肌癥。 3.遺傳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傾向,如果親屬中有患子宮腺肌癥的,發病風險可能增加。 4.生殖道梗阻:如先天性生殖道畸形或后天性疾病導致的生殖道梗阻,使經血流出不暢,逆流進入子宮肌層,引發子宮腺肌癥。 5.免疫因素: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異常,可能影響子宮肌層的正常防御機制,促使疾病發生。 總之,子宮腺肌癥患者應重視自身健康狀況,積極配合治療,遵循醫生建議,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以提高生活質量,控制病情發展。
2025-04-03 12:5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子宮腺肌癥,是由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層引起的一種良性病變.病變處呈現交錯的粗條狀肌纖維帶和纖維帶,有暗紅色出血點或小區出現其中,很少有息肉狀子宮內膜可向漿膜層突出,組織切片可見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繼發痛經發生在年齡較長婦女,即年近40歲時,痛經逐漸加重,往往是痙攣性,以至不能堅持日常工作.痛經是由于在經期異位內膜水腫,出血,刺激肌壁痙攣性收縮所致.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少數可有月經前后點滴出血,這是由于子宮體積增大,子宮腔內膜面積增加,及子宮肌壁間異位子宮內膜影響子宮肌纖維收縮之故.若患者年輕,癥狀不重,可觀察和對癥治療,孕激素,雄激素,棉酚等可減輕癥狀.癥狀嚴重或無須保留生育功能者可作子宮切除,盡量保留卵巢.如合并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者,也盡可能切除病灶而保留卵巢功能,使患者走向自然絕經.要求生育者,可用激素治療6~12個月,停藥扣希望能在短期內受孕.如系在手術探查時發現,應考慮切除腺肌瘤而保留子宮.
2016-02-14 22:5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