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大部分切除術后殘胃炎癥如何應對
2010年因胃穿孔做胃大部分切除手術,手術后還出現過胃出血,現做病理檢查的結果是殘胃粘膜重度慢性淺2010年因胃穿孔做胃大部分切除手術,手術后還出現過胃出血,現做病理檢查的結果是殘胃粘膜重度慢性淺表性活動性炎HP+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紹勤 主任醫師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胃腸外科二區
-
胃大部分切除術后出現殘胃粘膜重度慢性淺表性活動性炎且 HP+,需要從疾病原理、癥狀表現、檢查方法、治療手段、預防措施等方面綜合考慮。 1. 疾病原理:胃大部分切除術后,胃的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胃酸分泌減少,胃內環境失衡,容易導致炎癥發生。幽門螺桿菌(HP)感染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2. 癥狀表現:可能有上腹部疼痛、腹脹、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 3. 檢查方法:包括胃鏡檢查、幽門螺桿菌檢測、胃功能檢查等。 4. 治療手段:首先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常用藥物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奧美拉唑等。同時,使用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飲食上要規律、清淡、易消化。 5. 預防措施: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飲酒,定期復查胃鏡。 總之,胃大部分切除術后出現殘胃炎癥需要重視,綜合治療和預防,以促進胃黏膜的修復和恢復胃的正常功能。
2025-04-03 13:0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