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風濕性疾病多為慢性病,治療目的是改善疾病愈后,保持其關節,臟器的功能,解除有關癥狀.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診斷和盡早合理,聯合用藥.常用的抗風濕病藥物如奈普生,阿斯匹林,布洛芬,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等.
2016-02-16 00:2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早晚加重的可能是類風濕用熱手巾放在腿痛的地方能緩解一下
2016-02-15 18:4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風濕病的治療原則,是根據四診所收集的客觀臨床表現,以中醫的整體觀念為指導,運用辨證論治的方法,在對風濕病綜合分析和判斷的基礎上做出的臨床治療法則,如扶正祛邪,標本緩急,正治反治,三因制宜,血散疏通,同病異治與同病同治等.而在具體治療方法上有散寒通痹法,除濕通痹法,清熱通痹法,散寒祛風法,祛風化濕法,散寒除濕法,祛濕清熱法,養陰祛風法,寒溫并用法,通經活絡法,行氣活血法,祛濕化痰法,化痹散結法,化痰祛瘀法,補益脾胃法,益氣養血法,滋腎養肝法,溫補肝腎法等四十多種方法,我院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經篩選后,主要以散寒通痹,祛風化濕,行氣活血,通經活絡,緩急止痛,滋補肝,腎為指導的治療方法.
2016-02-15 11:3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風濕性關節炎是由甲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中醫屬“痹癥”范疇.關節炎是常見、多發且致殘率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被世界衛生組織列位102大醫學攻關難題.關節炎的傳統治法是益氣養血,祛風除濕,搜風通絡化痰祛淤.“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民間治療本病的良方妙藥有:1:藥酒療法內服藥方:白術、杜仲、仙靈脾各12克,全蝎、秦艽、防風、川烏、草烏、木瓜、牛膝、當歸、川芎、金銀花、麻黃、烏梅各9克,蜈蚣3條,白酒250毫升,紅糖250克.制法:將藥、酒共致陶罐內,布封口,泥糊緊,文火煎2小時后,埋地下或放進井水中,去火毒,1晝夜后濾渣取液備用.用法:每飯后服35毫升,日3次,10天為1療程.外用處方:大血藤、絡石藤、青風藤各30克,木瓜、沒藥各15克,牛膝、木防己、丹皮、乳香、田7各12克,桃仁、桑支各6克,白酒500毫升.用法藥浸酒內1周后用棉花沾藥酒涂擦患處,日3-5次療效:治風濕性關節炎內服外擦1療程見效,3療程可愈.有效率達90%.2:處方:海風藤、寬筋藤、忍冬藤、丁公藤、石楠藤、雞血藤各30克.用法:共研細末,每服2克,日3次,28天為1療程.療效:用藥1療程,有效率達91%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016-02-15 06:5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熏洗療法是將中藥煎煮后,乘熱對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藥性從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療風寒濕痹.現介紹幾種常用的配方.①海桐皮,桂枝,海風藤,路路通,寬筋藤,兩面針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鐘,連續使用1個月(《實用中醫內科學》方).②川,草烏各20g,白芷50g,羌活,獨活各50g,細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靈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鐘,5~10天為一療程(貴州醫學院附院方).③艾葉,紅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④土鱉蟲12g,蘇木30g,大戟6g,尋骨風20g,水煎.每日1~2次.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3次.⑥透骨草,追地風,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次.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常用外用膏藥?風濕性關節炎病在肌肉,關節,經脈,膏藥外貼可使藥性從皮毛而入腠理,通經活絡,較服藥更有有利的一面.現將常用膏藥及使用方法介紹如下:(1)傷濕止痛膏(橡皮貼膏):功能驅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使用時先將皮膚用溫水清洗擦干,貼于患處,用手掌將膏藥按摩,使其粘在皮膚上.凡對橡皮膏過敏,皮膚糜爛有滲液者及外傷合并化膿者,不宜貼用.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關節止痛膏等.臨床可任選一種使用.(2)狗皮膏(膏藥):功能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止痛.使用時將膏藥加溫軟化后,貼于患處.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萬靈筋骨膏,追風膏,老鸛草膏等,亦可選用.(3)武力拔寒散(散劑):功能祛風除濕,通陽活血,止痛消腫.用時取藥適量,以雞蛋清略加溫開水或人乳與藥調成糊狀,分攤在蠟紙上,貼于穴位或患處.使用時注意忌生冷,不可內服.皮膚貼藥處10天內不可用水洗.臍輪,腳心等處不可貼用.兒童,體弱及浮腫者忌用.(4)五虎散(散劑):功能與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時以白酒調勻,敷于患處.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內服.每次6g,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藥敷療法?外敷療法:本法是將藥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散寒祛濕,消腫止痛的作用.(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鹽500g,同炒熱,布包,燙患處.適用于肢體關節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2)石蒜,生姜,蔥適量搗爛,外敷患處.適用于關節疼痛,怕風畏寒者.(3)新鮮骨碎補3~5根搗爛敷患處.適用于關節冷痛者.每次5~10分鐘即可見效.(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細末,用適量蛋清調成糊狀,外敷關節痛處,3~4小時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5)如意金黃膏涂患處,用紗布蓋好,每日換1次.適用于關節紅腫者.(6)仙人掌適量搗成泥狀,涂敷患處.(7)鮮紫花地丁適量,搗爛敷患處.(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藥液,用毛巾浸透,濕敷患處.(9)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青色,無礙,數日可退.(10)綠豆粉和雞蛋清調敷患處.以上6~10療法,均適用于關節紅腫灼熱,疼痛劇烈,得冷則舒,屈伸不利者.有較好的清熱,消腫,止痛作用.(11)坎離砂(熨劑):用鐵屑和醋混合后,產生溫熱效應,直接熨敷局部.已被制成外用熨劑成藥.適用于肢體關節冷痛,重著,或痛處有腫脹者.
2016-02-15 06:1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