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脫肛且便秘,該如何應對?
前幾周的時候,我吃完飯感覺肚子很痛,去廁所拉大便,拉的特吃力,整整拉了有半個小時。拉完發現脫肛了,過了一會那個肉塊自己就回納進去了。從那次開始,我就經常脫肛,還一直便秘。弄的我現在上廁所都不敢太用力拉,怕等會又脫肛了。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經常脫肛且便秘是較為常見的肛腸問題,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不良生活習慣、腸道疾病、肛門局部結構異常、身體虛弱、精神心理因素等。 1.不良生活習慣:長期久坐、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水分攝入少)等,都可能引起便秘和脫肛。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增加運動量,多吃蔬菜水果,保證充足的水分攝入。 2.腸道疾病:如結腸炎、直腸炎等炎癥性腸病,會影響腸道蠕動和排便功能。需要通過腸鏡等檢查明確診斷,根據病情使用抗炎藥物,如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等。 3.肛門局部結構異常:比如肛門括約肌松弛、直腸脫垂等。嚴重時可能需要手術治療來修復結構。 4.身體虛弱:久病、營養不良等導致身體虛弱,中氣不足,難以支撐肛門正常位置。應加強營養,增強體質,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補中益氣丸等藥物。 5.精神心理因素:長期焦慮、緊張、壓力大,會影響腸道神經功能,導致便秘和脫肛。要注意調節情緒,必要時尋求心理醫生幫助。 脫肛且便秘需要引起重視,及時調整生活方式。若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盡快到正規醫院肛腸科就診,進行詳細檢查和治療。
2025-01-16 20:5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治療脫肛的方法:(1)保守療法:如果脫肛繼發于便秘,腹瀉等疾病,就要積極治療這些原發病,原發病治好了,脫肛多能痊愈.治療期間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側臥位或仰臥位排便,小嬰兒可直著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如能堅持1~2個月,多數脫肛可以痊愈.如改變排便方法后脫肛未愈則可行手法復位,用紗布折成厚墊,壓住肛門,用粘膏將兩臀拉緊粘牢,令小兒臥床1~2周,堅持臥位排便,多可痊愈.(2)中醫治療:補中益氣丸等.
2016-02-16 00:1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其實脫肛是直腸或乙狀結腸下段的黏膜層或全層腸壁經肛管向外突出于肛門外的一種病理狀態,如果長期脫肛不及時治愈,身體危害會很大。尤其是對于中老年人、小兒害處極多??梢圆捎肞PH微創療法,也是目前治療脫肛的最好方法,相對之前的手術主要優勢是出血少、恢復快、幾乎無痛、無需住院、術后不易復發等優點。
2016-02-15 22:1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這是腸脫垂的發病初期,指診可以摸到疝,直腸脫垂是疝的發生過程,開始是直腸膀胱或子宮凹陷沿直腸向下通過盆底成為滑動性疝,當腹內壓力增大時直腸前壁沿這個凹陷向下滑動,以至脫出到肛門外。另一種學說是腸套疊學說,認為由于直腸、乙狀結腸連接處發生腸套疊而引起,套疊起點無固定部位,因反復下脫,逐漸向下移位,如乙狀結腸末段下脫,然后直腸末段外翻。
2016-02-15 14:5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