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耿秀梅 副主任醫師
蔚縣吉家莊中心衛生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強迫癥是一種很麻煩的心理障礙,會嚴重的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甚至還會影響到自己的人際關系,還是要及早治療。過于頻繁的打擾他人,會對他人生活造成嚴重的困擾,建議你及早治療擺脫這種習慣,可練習“觀息法”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注意減輕壓力,勞逸結合,放松心情,適當的運動調節生活,必要時藥物鞏固治療。
2018-08-28 21:1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這個是否是強迫癥的情況需要確診一下,不知道你在做以上發短信的過程中是否有糾結,痛苦的情緒產生,如果有,可能是強迫癥的。一般要治療的話,首先你的情況就是行為矯治,要逐漸減少發短信,打電話的頻率,最后要降至最低,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追隨自己的心癮走,而是要堅決不管他,去做別的事情。
2016-02-16 10:3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朋友你好!根據你的描述,我們首先需要挖掘這種重復行為背后的想法。是為什么我們會給這個人打電話、發短信呢,是我們喜歡的人嗎?如果原因是合情合理、別人也會這樣做的話,那并不是強迫癥。但如果背后隱含著某種擔心,而這種擔心跟現實好像有點不那么聯系緊密,可能會過分高估危險等,那就需要考慮是否強迫傾向了。面對強迫癥,目前國際上最受認可的是認知行為治療,其中最新的是正念行為療法。對強迫思維,區分想法和事實、知道它的存在、但不跟隨它的指令,如我腦子有這樣的念頭、OK、僅此而已。對強迫行為,要知道情緒自身的生物規律、到達頂峰后會慢慢消失,因此并不需要強迫行為(即反復聯系某個人)的幫助來緩解焦慮。正念行為療法教會我們看清想法、經歷情緒、最后心甘情愿地放棄強迫行為、并自由地選擇與自己人生大目標在同一方向上的行為。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走出強迫癥-找回美麗的日子一書,也可以看看《打破強迫怪圈的關鍵——停止強迫行為》這篇文章。希望這些信息可以幫到你!
2016-02-16 09:1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其實、喜歡一樣東西不一定要擁有它,有時候為了追求一樣東西而令自己身心疲憊不堪,這樣是不是很不劃算的,再者、有些東西也只是遠觀不能近瞧,雖然得到了,但是你一旦擁有就知道了它的價值所在,因此,得到的東西不一定是最好的,放棄的也不一定都是最壞的,但是必須要有技巧,不能光是“吃飯了嗎?”“累了嗎?”之類的廢話。要言之有物,話中有情,盡量要幽默點,肉麻點也行(看交往程度而行),實在覺得找不到話題就說笑話,背詩。不要覺得很虛假,保持熱情是最重要的。祝你好運。
2016-02-16 04:4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武威 主治醫師
太原市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心理門診
-
對于強迫癥的治療,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可以單獨應用,但二者相結合可產生更好的效果,因為強迫癥的病因涉及到人格特征、思維模式、家庭環境等因素,所以,單純藥物治療療效不夠徹底,對其人格、思維模式的矯正和完善也無濟于事。
2016-02-15 18:1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