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女性低熱咳嗽反復,治療后仍未愈,怎么辦?
我是女性,今年35歲,我低熱咳嗽由4月18日開始,就醫后退熱但還咳嗽,我就沒再就醫,自己吃點咳嗽藥水。到了5月5日開始我覺得咽喉有點痛好象有點感冒,我自己吃點感冒藥,5月6日始低熱,一般是下午開始,有時早上開始,37.2-37.4,(我在94年曾有結核病,但已治好.)我在門診看了四天,醫生開了藥和吊瓶,我體質不是很好對藥比較敏感,吃了藥和吊瓶我都失眠和吃不下東西.我要求住院,經檢查,我的氣管支氣管呈炎性改變,氣管下段扭曲,管腔略變形,黏膜充血型。X光及CT都是陳舊性肺結核,沒其他情況。抗肺炎支原體抗體1:80。寄生蟲囊蟲陽性。驗血結果:肌酐60,堿性磷酸酯酶38,鉀3.3,乳酸脫氫酶98,甘油三脂0.32,載脂蛋白B100J是0.54,二氧化碳分壓3.81,氧分壓14.61,細胞外液剩余堿-6.8,全血剩余堿4.7,標準碳酸氫根20.6,實際碳酸氫根18.1,二氧化碳總量19,免疫球蛋白輕鏈K13.2,其他指標都在參考值范圍之內。痰液細菌涂片見陽性球菌和陰性桿菌。其他涂片沒找到細菌。住院用藥是阿奇霉素、左旋氧氟沙星針、維生素C針、維生素B6針、三磷酸腺苷針。低熱退4天出院,出院開藥7天阿奇霉素、拜復樂(吃了4天感覺心跳、失眠停用)。出院7天,咽喉有點痛,鼻塞又始低熱,醫生讓我吃感冒藥和阿奇霉素。出院后低熱有9天了總是反復,有時正常1-2天,又低熱37.1-37.4,有1天是早上開始,其他是中午開始,晚上退。復查抗肺炎支原體抗體仍是1:80。醫生說我低抗能力及免疫力差,讓我加吃泛福舒和施保利通。從住院到現在阿奇霉我吃了差不多一個月了,請問我需換藥嗎?我還需做檢查嗎?住院的診斷是我的病因嗎?我的血液有問題嗎?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35歲女性低熱咳嗽,經治療仍反復,涉及病因、用藥、檢查、血液情況及免疫等。 1.病因:可能是肺炎支原體感染未完全控制,也可能與寄生蟲感染、氣管支氣管炎性改變有關。 2.用藥:阿奇霉素使用時間較長,是否換藥需綜合判斷,如癥狀、復查結果等。可考慮使用紅霉素、羅紅霉素等。 3.檢查:建議復查血常規、C 反應蛋白、痰培養等,必要時進行支氣管鏡檢查。 4.血液:目前血液指標雖有部分異常,但多無明顯特異性,需結合整體情況評估。 5.免疫:免疫力差會影響病情恢復,除服用泛福舒和施保利通,還應注意飲食均衡、適當運動、保證睡眠。 患者病情較為復雜,需要綜合治療和密切觀察。建議繼續在正規醫院就診,遵循醫生建議,以促進康復。
2025-01-20 00:0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以前總以為是感昌吃了很多止痛片和感昌藥。檢查認為是腎虛吃過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金貴腎氣丸等沒有作用。
2016-02-16 14:0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目前仍懷疑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可能,建議就醫作這方面全面檢查。 (1)滑液檢查: 外觀呈混濁的草黃色漿液,粘稠度降低,粘蛋白凝固不全,可見到類風濕性關節炎細胞。對類風濕的診斷提供重要參考。 (2)血沉: 即紅細胞沉降率(ESR),可作為判斷炎癥活動度的可靠指標,其升降與類風濕的活動度相一致,也可作為判定療效及診斷的指標。 正常值: 兒童<10mm/1h 成年男性0~15mm/1h 成年女性0~20mm/1h 類風濕輕度活動時20~40mm/1h;中度活動時40~80mm/1h;高度活動時>80mm/1h。類風濕病人的血沉增快可不受抗風濕藥治療的影響,這一點可與風濕性關節炎(治療后血沉迅速下降)相區別。關節腫痛明顯好轉,炎癥現象已消退,血沉仍持續增快或不下降時,表明類風濕性關節炎隨時有可能復發或惡化,但也有血沉始終正常而病情復發或惡化者。血沉增快提示組織的損害,可由多種原因引起,雖無特異性,但在疾病的鑒別與診斷及疾病活動度判斷方面有一定價值。若病人表現為關節痛,臨床癥狀很少,血沉尤其是多次檢查正常者,則很難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3)抗鏈球菌溶血素“O”: 簡稱抗“O”或ASO。正常值約250單位~500單位,此值因年齡、季節、氣候、鏈球菌流行情況,尤其地區而有所差別。有人分析,類風濕病人中抗“O”升高占30%。 菲絲等將類風濕的ASO分為四種血清類型:(1)抗鏈球菌溶血素型:ASO升高,類風濕因子陰性時,見于風濕熱;(2)凝集型:ASO正常,類風濕因子陽性時,表示預后不良;(3)混合型:ASO升高,類風濕因子陽性,見于類風濕;(4)正常型:ASO正常,類風濕因子陰性,可除外類風濕。 (4)類風濕因子(RF): 類風濕因子是一種身體內產生的抗IgG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滑膜的漿細胞合成并分泌入滑液和血液中,另外,脾、淋巴結和類風濕性皮下結節的漿細胞也可產生。 檢查類風濕因子的常用方法有兩種:(1)乳膠法:最常用,類風濕病人約有70%~85%出現陽性,15%~30%為陰性。(2)致敏羊血球凝集試驗(簡稱SSCA或SCAT):此法較敏感,1∶64以上為陽性,1∶160以上有意義,類風濕病人約有70%~100%出現陽性,小兒病程久者為27%。 在評價類風濕因子的臨床意義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典型和肯定的類風濕病人的RF陽性率僅在80%左右,不典型和初患病例的陽性率較低;②RF陽性也可出現于其他結締組織疾病,其他慢性炎癥及惡性腫瘤,如風濕熱、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牛皮癬、結節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結核、慢性支氣管炎、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梅毒、麻風、矽肺、膀胱腫瘤、白血病等;③正常人群的類風濕因子陽性率在5%左右,老年人的陽性率可達20%左右;④類風濕因子多見于具有關節外病變的類風濕病人,如皮下結節、血管炎、心肺損害等;⑤類風濕因子的滴度越高,出現越早,則病變越可能向嚴重方向發展,故RF也可作為判斷預后的一個指標。 由此看來,把RF陽性作為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個絕對證據是不對的,而有些人看到RF陽性的結果時憂心忡忡,以為自己患了類風濕,這顯然也是不正確的。這一切都是“類風濕因子”這一名稱造成的誤會。我們知道,類風濕因子是一種抗IgG免疫球蛋白,任何能引起抗IgG的免疫球蛋白增高的疾病,都可以造成類風濕因子陽性,并非只見于類風濕病人。 (5)C?反應蛋白: 亦稱丙種反應蛋白,簡稱CRP。正常人為陰性,類風濕早期和急性風濕時,血清中可達33mg,其陽性率為80%~90%。CRP的臨床意義與血沉相同,是反映炎癥的良好指標。類風濕活動期明顯增多,與血沉增快相平行,但比血沉增快出現得早,消失也快。CRP含量越多,表示病變活動度愈高。炎癥恢復期,若CRP陽性,預示仍有突然出現臨床癥狀的可能。 CRP陽性,也可見于肺炎、腎炎、惡性腫瘤及急性感染、外傷、組織壞死、心肌梗死、肝炎、菌痢、結核、疫苗接種之后等。但病毒感染時通常為陰性,故臨床上可作為鑒別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指標。 (6)人類組織相容性抗原(HLA): 測定人類組織相容性抗原主要用于類風濕與強直性脊柱炎的鑒別診斷。類風濕病人HLA—B27?為陰性,而強直性脊柱炎患者90%~100%為陽性。健康人陽性率約為5%~9%。
2016-02-16 07: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經檢驗抗“O”為128。1RF為62。46CRP為17。16醫生說正常。請您看一下謝謝!
2016-02-16 04:5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您好:是的正常。非常感謝您對我們網站的信任與大力支持。放心求醫網的“疾病大全”欄目里面有各類疾病專題,詳細介紹了各種疾病的病因、病機、檢查診斷、治療方法和預防養生之道。歡迎您光臨放心求醫網的“疾病大全”頻道。http://www.fx120.net/jbdq/index.htm
2016-02-16 04:1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