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后嘔吐體重降,確診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咋回事?
出生后第二天嘔吐,嘔吐物為黃綠色,有時還會從鼻子內噴出,但不影響吃奶,吃完就睡,很少睜眼,大小便都正常,也就是說能吃能睡能拉,體重下降,出生時7斤多,第十天去醫院稱重只有6斤。第十一天上午確診為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出生后第二天嘔吐,第四天晚上發燒38.5度,轉到兒科急診,夜里燒退,第二天拍片化驗說是膽紅素過高,然后第六天轉到監護室照藍光,期間還是嘔吐,第八天轉到阜陽人民醫院,做了備餐,結果醫生懷疑兩種能:腸旋轉不良(由于胚胎發育中腸管旋轉發生障礙,即腸系膜上動脈為軸心的旋轉運動不完全或異常,使腸道位置發生變異和腸系膜的附著不全,從而并發腸梗阻或腸扭轉),幽門狹窄(由于幽門先天性肥厚增生導致幽門管腔狹窄,而引起上消化道不完全性梗要癥狀就是嘔吐)。由于條件有限,第十天轉到合肥。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先天性腸旋轉不良是新生兒常見的消化道畸形,多因胚胎發育中腸管旋轉障礙所致。常伴有嘔吐、發熱等癥狀,嚴重影響新生兒健康。其發病機制、癥狀表現、診斷方法、治療手段及預后情況等需要了解。 1.發病機制:胚胎發育期間,以腸系膜上動脈為軸心的腸管旋轉運動不完全或異常,導致腸道位置變異和腸系膜附著不全。 2.癥狀表現:頻繁嘔吐,尤其黃綠色嘔吐物,可伴發熱,體重不增甚至下降。 3.診斷方法:通過 X 線、鋇餐造影等檢查明確診斷。 4.治療手段:通常需手術治療,糾正腸道位置和系膜異常。 5.預后情況:多數患兒術后恢復良好,但部分可能出現并發癥。 先天性腸旋轉不良若能早診斷、早治療,患兒預后通常較好。家長發現新生兒異常應及時就醫,選擇正規醫院的兒科或小兒外科就診。
2025-01-20 05:1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考慮此類疾病比較少見,治療比較困難,建議最好積極到專業的大型外科醫院配合全面檢查對癥治療.
2016-02-16 11:3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胚胎早期腸道為一直管,并有共同的腸系膜。胚胎第6~10周,因中腸發育甚速不能容納在發育較慢的腹腔內,而被迅速增大的肝臟推擠,大部分中腸經臍環突入卵黃囊內,形成一個生理性臍疝。至胚胎第10~11周,腹腔的發育加快,容積增大,中腸又回納到腹腔,并以腸系膜上動脈為軸心,按逆時針方向逐漸旋轉270°,使十二指腸空腸曲從右到左,由腸系膜上動脈后方轉至左側,形成十二指腸懸韌帶。使回腸結腸連接部從左向右在腸系膜上動脈的前方轉至右上腹。以后再逐漸降至右髂窩。正常旋轉完成后,橫結腸位于腸系膜上動脈的前方,升結腸和降結腸由結腸系膜附著于腹后壁,小腸系膜從左上腹斜向右下腹,并附著于腹后壁。
2016-02-16 07:4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先天性腸旋轉不良是胚胎期中腸發育過程中以腸系膜上動脈為軸心的正常旋轉運動發生障礙所造成的先天性腸道畸形.因腸道位置發生變異,腸系膜附著不全,導致十二指腸梗阻,中腸扭轉,游動盲腸,空腸梗阻,亦可發生腸反向旋轉.出生后引起完全或不完全性腸梗阻,多發于新生兒期(占74%),是造成新生兒腸梗阻的常見原因之一.均應早期手術治療.手術的原則是解除梗阻恢復腸道的通暢,根據不同情況采用切斷壓迫十二指腸的腹膜索帶,游離粘連的十二指腸或松解盲腸;腸扭轉時行腸管復位.有腸壞死者,作受累腸段切除吻合術.手術時都會做適當的懸吊固定,才發生扭轉的可能性非常的小.
2016-02-16 07:4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這情況應該去外科讓醫生檢查傷口,線頭是不應該留下的,但是要讓醫生來處理的,可不能自己剪掉啊,孩子比較小,抵抗力很差,容易發生感染的,應該及時的去處理的。目前應該還沒有到感染的程度,如果感染了那紅腫是有滲出物的,現在還是比較早的,及時處理就不會有感染并發癥的。
2016-02-16 06:4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