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前突、腸套疊、會陰下降癥狀嚴重嗎?要手術嗎?
我是去年十一月總是兩三天排一次大便,而且很難排,大便總是球狀,今年四月初到市醫院診斷,做了一個排糞造影說是直腸前突,腸套疊,會陰下降,另外建議做一個腸鏡檢查,說是直腸中段有粘液邊緣欠清晰,我還沒做。我想問一下以前三種癥狀嚴重嗎,必須做手術嗎我想問一下以前三種癥狀嚴重嗎,必須做手術嗎?我還要去做一個檢查嗎,需要那種鏡子檢查?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直腸前突、腸套疊、會陰下降這三種病癥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是否需要手術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癥狀的嚴重程度、對生活質量的影響、保守治療的效果等。 1. 直腸前突:直腸前突是指直腸陰道隔薄弱,直腸前壁向陰道方向突出。輕度直腸前突可能通過調整飲食、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等保守治療得到改善。但嚴重的直腸前突,導致排便困難、肛門墜脹等癥狀明顯,影響生活質量,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如經直腸或經陰道修補術。 2. 腸套疊:腸套疊是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如果是急性腸套疊,可能會引起劇烈腹痛、嘔吐、血便等癥狀,需要及時治療,包括空氣灌腸復位或手術復位。如果是慢性腸套疊,癥狀可能相對較輕,但也可能因腸管缺血、壞死而加重,可能需要手術切除套疊的腸段。 3. 會陰下降:會陰下降是指在用力排便時,會陰位置低于正常水平。輕度會陰下降一般通過提肛鍛煉等保守治療方法改善。嚴重的會陰下降,伴有肛門失禁、排便困難等癥狀,可能需要手術修復盆底結構。 總之,對于這三種病癥,需要綜合評估具體情況來決定治療方案。建議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2025-01-20 05:0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非手術療法凡是病程在48小時內的原發性腸套疊,患兒全身情況良好,無明顯脫水,無明顯腹脹者均可以灌腸療法治療。一般采用空氣或鋇劑灌腸??諝夤嗄c氣體壓力可為8.0~12.OkPa,(60~90mmHg),注入空氣時,可輕柔按摩腹部或者改變體位以利于套疊復位。復位時可見套疊頂端逐漸向結腸近端退縮。直至看到空氣突然進入回腸末端,即表示已復位,此時拔出肛管即見患兒排出大量臭氣,腹部腫塊消失,患兒一般情況好轉。復位后口服0.5~1.0g碳末,6~8小時后可由糞便排出碳末,即表示復位完全成功。凡復位標志不清,腫物雖消而小腸內充氣不顯著者,須輔以鋇劑灌腸觀察,鋇劑灌腸水壓復位法一般可將裝有20%鋇劑水溶液的吊瓶提高到離病兒水平體位70~80cm的高度注入鋇劑。在X線透視下確定診斷后,再將吊瓶提至80~100cm處,使套疊慢慢復位。為了提高灌腸復位的療效,有時可事先給阿托品或苯巴比妥鈉、水合氯醛等鎮靜劑,使患兒安睡。已有脫水者應先輸液改善一般情況后,再行灌腸。手術療法晚期病情比較嚴重,不適合作灌腸復位的病例,或已經灌腸未能復位的病例,疑有小腸套疊者;以及復位達3次以上者均須手術治療。術前應作好準備包括糾正脫水及電解質紊亂、抗生素退熱及輸血等。手術時根據患兒當時情況及病理變化行套疊復位,腸切除吻合,腸造瘺等,套疊很緊的病例,不能強力復位,以免引起漿膜撕破,鞘部有白色斑塊疑有腸壞死的病例應行腸切除吻合術,避免術后發生破裂穿孔。
2016-02-16 21:5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腸套疊的癥狀表現有哪些 -
Q: 腸套疊是否存在復發的可能性 -
Q: 腸套疊有哪些癥狀表現 -
Q: 腸套疊超聲檢查怎么做 -
Q: 如何判斷嬰兒嘔吐是否為腸套疊 -
Q: 腸套疊的常見癥狀有哪些 -
Q: 腸套疊空氣灌腸是怎樣的一種治療方式 -
Q: 小孩腸套疊的引發原因有哪些 -
Q: 腸套疊患者的飲食注意事項有哪些 -
Q: 腸絞痛與腸套疊的引發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