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歲老人有基礎病現神志不清,是血管性癡呆嗎?
我父親77歲,有高血壓及高血糖,一個月前因拉肚子而沒有減服降糖藥(達美康緩釋片)而出現低血糖癥狀(但是測出血糖卻是高的),后半個月前住院.現在,血糖血壓基本穩定,但是神志及精神狀態一天清醒一天糊涂(連續十天左右),清醒的時候說什么他都能理解,糊涂的時候經常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而且總是一天清醒一天糊涂.7月份有拍CT和核磁共振,有腦萎縮及多發生梗塞癥狀(7月的時候沒有神志不清),此次住院拍片沒有出現惡化狀態.現醫院用藥如下:洛汀新,絡活喜,思爾明,二甲雙胍腸溶片,諾和龍,還掛杏丁針(銀杏達莫)和胞磷膽堿針,前段時間用過天保寧和東菱迪芙針.請問:我父親的這種情況是不是血管性癡呆,怎么總是一天好一天壞,應該如何治療?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您父親的情況較為復雜,可能是血管性癡呆,也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基礎疾病控制不佳、腦部病變、藥物影響、電解質紊亂、心理因素等。 1. 基礎疾病控制:高血壓和高血糖若控制不穩定,可能影響腦部供血和代謝,進而影響神志。需要密切監測血壓和血糖,確保在正常范圍內。 2. 腦部病變:腦萎縮和多發性梗塞會損害腦部神經功能,影響認知和神志。可使用改善腦循環和營養神經的藥物,如尼莫地平、甲鈷胺等。 3. 藥物影響:所用藥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或不良反應。要評估藥物的合理性,必要時調整用藥方案。 4. 電解質紊亂:長期患病和腹瀉可能導致電解質失衡,影響神經系統功能。需定期檢測電解質,及時糾正。 5. 心理因素:住院和疾病可能帶來心理壓力,導致精神狀態波動。要關注患者心理,給予安慰和支持。 總之,您父親的情況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進一步完善檢查,明確病因,并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同時,家人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照顧。
2025-01-19 13:0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是一種進行性早老性癡呆,主要是由于大腦潛在的神經病變與神經化學變化,引起認知功能逐漸退化,記憶力、學習能力、注意力和判斷力下降,時空走向出現問題,溝通困難,個人衛生自理能力下降,社會性行為不恰當,人格發生改變。
2016-02-16 23:0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1.治療原發性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治療,一般認為收縮壓控制在135~150mmHg可改善認知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治療,阿司匹林等可改善腦循環;2型糖尿病是VD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對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療對VD有一定的預防意義;用他汀類藥物可以降低膽固醇,對預防腦血管病有積極意義。2.認知癥狀的治療維生素E、維生素C和銀杏葉制劑等可能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膽堿酯酶抑制劑多奈哌齊對VD可能有效;腦賦活劑如吡拉西坦、尼麥角林等有助癥狀改善。對患者出現的精神癥狀、各種不良的行為、睡眠障礙等,應進行相應的藥物治療。患者的康復治療亦很重要,關系到其生活質量。
2016-02-16 21:5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氟桂利嗪(西比靈):在缺血狀態下,可抑制腦血管收縮,增加紅細胞變形能力,保護腦組織。適應證:頭暈、偏頭痛、血管性頭痛、耳鳴、失眠、記憶力減退、間歇性跛行。常用日量1粒。副作用不明顯。
2016-02-16 20:4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長春胺(適腦脈-30):此藥為長效片劑,能維持及恢復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代謝,使腦血管恢復和維持生理性擴張,增加腦血流量。適用于急性腦血管病、記憶減退、疲乏無力、視覺光感閃爍、睡眠障礙以及腦血管病引起的焦慮、抑郁及情緒不穩等。常用量1片/次,口服,2次/d,嚴重時1.5片/次,2次/d,1個月后癥狀緩解后,每天1片維持;顱內腫瘤、顱壓升高、帕金森病、癲癇患者禁用,孕婦也應禁用此藥。
2016-02-16 20:3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血管性癡呆?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由于腦血管病引起的癡呆。1896年,Emil Kraepelin首先提出動脈硬化性癡呆(arteriosclerotic dementia)的概念,之后許多學者又提出了不同的命名,如腔隙狀態、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SAE)、多發梗死性癡呆(MID)、腔隙性癡呆(lacunar dementia)、遺傳性多發梗塞性癡呆(HMID)等。為避免誤解,有專家建議凡與血管性因素有關的癡呆統稱為血管性癡呆。血管性因素主要指腦內血管即頸動脈與椎基底動脈兩大系統,可以是這些血管本身的病變,也可以是顱外大血管及心臟的病變,間接影響腦內血管供血不足而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改變,最終使大腦功能全面衰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