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部和陰莖下有斑,梅毒檢驗不明顯,可能是何病?
本次發病及持續的時間:不超過10天目前一般情況:小腹部有淺紅色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斑斑無任何癥狀陰莖下面的斑有似爛的現象不過只有兩塊梅毒檢驗不明顯RPR中間有一小點判斷應該是陰性但不明顯有梅毒或玫瑰糠疹的可能病史:以前除了右胳膊摔傷過幾乎沒有任何病例以往的診斷和治療經過及效果:這次認為是玫瑰糠疹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小腹部和陰莖下出現異常斑狀表現,梅毒檢驗結果不明確,可能是玫瑰糠疹,也可能是其他皮膚疾病,如股癬、濕疹、接觸性皮炎、藥疹等。 1.股癬:由真菌感染引起,常發生在腹股溝、會陰等部位,表現為紅斑、脫屑、瘙癢。 2.濕疹:病因復雜,可能與過敏、遺傳等有關,皮損多樣,有紅斑、丘疹、水皰、滲出等。 3.接觸性皮炎:接觸過敏原或刺激物后發病,皮損局限于接觸部位,有紅斑、腫脹、水皰等。 4.藥疹:藥物過敏導致,有固定型、麻疹型等多種類型,常伴瘙癢。 5.玫瑰糠疹:病因不明,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典型皮損為橢圓形紅斑,沿皮紋分布,有鱗屑。 出現這些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詳細檢查以明確診斷,并采取相應治療措施。同時要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和刺激。
2025-01-19 15:0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根據您的癥狀看患梅毒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建議觀察幾天后進行復查。梅毒癥狀: 患者常在感染后1~13周出現癥狀,平均3~4周。感染病原體后,一般經過以下幾期: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潛伏期梅毒以及三期梅毒。感染可以持續很多年,偶引起心臟損害、腦損害、直至死亡。.一期梅毒 一期梅毒表現為,常在陰莖、外陰或陰道部位出現無痛性硬結,又稱硬下疳,硬下疳也可發生在肛門、直腸、口唇、舌、咽、宮頸及手指,偶爾還可發生于身體其他部位。損害常呈單發,偶有數個一群出現。 起初硬下疳很小、呈紅色并隆起,很快轉為無痛性潰瘍,這種潰瘍不出血,但當受到摩擦時,可流出清亮液體,該液體具有高度傳染性。鄰近淋巴結也常腫大,但不痛。因硬下疳癥狀很輕,因此常被忽視,大約一半的受染女性及1/3的受染男性患者未注意到硬下疳。硬下疳通常在3~12周內自愈,以后患者表面看起來完全康復。.二期梅毒 二期梅毒一般發生在感染后6~12周,表現為全身皮疹。約25%的患者仍可在此期同時有正在愈合的硬下疳存在。二期梅毒可以很短暫,也可以持續數月。即便沒有治療的患者,皮疹通常也可自行消退。然而新的皮疹又可在數周或數月后再次出現。 二期梅毒,口腔潰瘍很常見,通常累及80%以上患者;約5%患者伴全身淋巴結腫大;約10%伴眼睛炎癥。眼睛發炎通常無癥狀,偶有視神經腫脹,引起視物模糊。約10%患者發生骨關節炎癥,有刺痛。腎臟炎癥可出現蛋白尿,黃疸可由肝臟炎癥引起。少數患者可引起腦膜炎癥,如急性梅毒性腦膜炎,可出現頭痛、頸強直,有時耳聾。 在皮膚與粘膜交界處,如口唇及外陰內緣,以及皮膚潮濕部位,可出現扁平濕疣,這些具高度傳染性的病損呈扁平形、暗紅色或灰白色。毛發常呈斑片狀脫落,呈蟲蝕樣外觀。其他癥狀可有軟弱無力、食欲不振、惡心、發熱及貧血。.潛伏期梅毒 患者在二期梅毒恢復之后,接著進入潛伏期,此期患者常無癥狀,可持續數年、幾十年,甚至患者的余生。在潛伏期的前一階段,有時可再出現傳染性的潰瘍。.三期梅毒 該期患者已無傳染性,癥狀可輕可重。臨床常見三種主要類型:良性三期梅毒,心血管梅毒及神經梅毒。 當今良性三期梅毒已少見,樹膠腫可發生于各個臟器,生長緩慢,可逐漸自愈,并留下瘢痕。這種樹膠腫可分布于幾乎身體的任何部位,但是卻更常發生于小腿膝蓋正下方、大腿、顏面及頭皮,骨骼也可受累,引起深部刺痛,尤其在夜間疼痛更為明顯。 心血管梅毒多發生于感染后10~25年,引起主動脈瘤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這些病變可致胸痛、心力衰竭或死亡。 神經梅毒(神經系統梅毒)累及約5%未經治療的梅毒患者,有三種主要類型:腦膜血管神經梅毒、麻痹性神經梅毒以及脊髓癆神經梅毒。玫瑰糠疹:發病年齡為15—40歲,兒童少見。兩性受累大致相同。初發皮疹通常為一個先驅斑或叫母斑,約2—4厘米直徑,表面糠狀鱗屑,持續一周左右,當母斑開始消退時,新的皮損隨之出現,泛發軀干、四肢;為橙紅色或玫瑰色,相似于母斑的圓形或橢圓形斑,0B5—2厘米左右,稱為繼發斑或子斑,表面亦有細薄發皺的鱗屑。 皮疹的長軸與皮膚紋理相平行,胸部皮疹與肋骨走行一致。皮疹分布以軀干和四肢近端為主,也可泛發全身或限局于某一局部如:頸、大腿、腹股溝或腋窩;還可偶發于眼皮、頭皮、陰莖。口腔粘膜損害罕見。3—8周皮疹可自行消退。一般一次發病后不再發生。自覺癥狀輕度癢感,部分有低熱、頭疼、咽疼等。 臨床上根據皮疹的形態、好發部位、排列情況等一般不難診斷,但對于不典型發病要注意和脂溢性皮炎、體癬、藥疹、病毒性發疹、銀屑病等鑒別。 治療: 目的是縮短病程,減輕癥狀。可口服抗組織胺藥,鎮靜止癢劑;較重者可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嚴重泛發者可短期口服皮質類固醇激素。 局部外用爐甘石洗劑或少量皮質類固醇激素霜劑等。 紫外線照射有助于本病的治療。 中醫以清熱涼血,祛風止癢為治則。
2016-02-16 02:3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