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極低頻電磁場會引發白血病嗎?
核磁共振【極低頻電磁場】會導致白血病么?》WHO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及WHO專題工作組經評估認為極低頻(>0Hz-100kHz)磁場與兒童白血病及腦癌有關,當工頻(50/60Hz)磁場暴露強度超過0.3μT或0.4μT時兒童白血病的患病風險增加2倍。。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核磁共振極低頻電磁場與白血病的關系較為復雜,涉及電磁場強度、暴露時間、個體差異、遺傳因素和免疫狀態等。 1. 電磁場強度:高強度的極低頻電磁場可能增加白血病風險,如超過 0.3μT 或 0.4μT 時兒童白血病患病風險會增加。但一般核磁共振產生的磁場在安全范圍內。 2. 暴露時間:長期暴露在超標的極低頻電磁場中,風險相對提高;短暫暴露則影響較小。 3. 個體差異:不同個體對電磁場的敏感性不同,有些人可能更易受影響。 4. 遺傳因素:具有某些遺傳突變的人群,在相同電磁場暴露下,患白血病的幾率可能更高。 5. 免疫狀態:免疫功能較弱的個體,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能力差,易受電磁場等因素影響而患病。 總體來說,正常情況下核磁共振產生的極低頻電磁場導致白血病的可能性極低。但對于兒童等特殊人群,仍需關注環境中的電磁場暴露情況。
2025-01-17 00:4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